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另一支紅軍讓蔣介石不寒而慄,從3百人發展為8萬人,擊潰川軍精銳

另一支紅軍讓蔣介石不寒而慄,從3百人發展為8萬人,擊潰川軍精銳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瑞金中央蘇區、長征等革命實踐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上一篇說到紅軍主力通過瀘定橋迅速擺脫敵人追擊,在戰略上取得了暫時的主動權,讓蔣介石懊惱不已,連連處罰那些割據的軍閥,如四川劉文輝等,但大家心知肚明,這樣的處罰毫無作用,他們依然是各地的土皇帝,保存了實力,避免因為和紅軍的正面對抗而損失自己的軍力。

毛主席恰恰利用這錯綜複雜的關係,在各軍閥薄弱邊界處遊走,使他們互相退讓,給紅軍創造了擺脫包圍圈的機會,如果按照原先的那種陣地戰,攻堅戰的打法是走不到現在的。

中央紅軍長征的局面暫時緩了下來,再來看同時期的另一路紅軍主力紅四方面軍的長征情況。

當中央紅軍和紅25軍先後踏上長征的艱難歷程時,遠在四川、陝西交界地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剛剛取得了抗擊四川軍閥軍隊的「六路圍攻」作戰勝利。

徐向前

紅四方面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力紅軍之一。這支隊伍誕生於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最初只有三百餘人,短短几年中便發展成為擁有數萬健兒的勁旅。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正式成立,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在反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作戰中失利,主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軍分會主席張國燾的領導下,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西徵到達川陝邊地區。在大巴山區,紅四方面軍重整旗鼓,逐步發展壯大,先後粉碎國民黨軍的多次圍剿行動,並不斷擴展根據地。

到1934年9月粉碎四川軍閥規模空前的「六路圍攻」,川陝革命根據地進入了全盛時期。紅四方面軍由入川時的四個師一萬五千餘人,發展到五個軍十一個師三十四個團,總兵力達到了八萬餘人。

蔣介石已經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長征的行動中焦頭爛額,但對紅四方面軍的壯大與發展始終不敢掉以輕心,特別是紅四方面軍在徹底擊敗四川軍閥「圍剿」作戰中所展現出的強大戰鬥力,更是令他不寒而慄。他很清楚,如果坐視紅軍兩大主力協同作戰,那麼不僅四川難保,而且將直接威脅他的政權存在。因此,他在全力堵截中央紅軍,堅決阻止中央紅軍北上會師紅四方面軍的同時,加緊籌劃對紅四方面軍新的「圍剿」行動。

鑒於四川軍閥部隊在「六路圍攻」慘敗後元氣大傷,他在從經濟和裝備上給四川軍閥以支援的同時,開始調集中央軍大舉入川。位於西北地區的胡宗南部迅速進入川北地區,接防廣元、昭化,準備實施「川陝會剿」行動。以賀國光為首的委員長行營參謀團也於1935年1月間入川,監督川軍「進剿」,攫取了四川省的軍政大權。國民黨軍調動頻繁,在川陝根據地周圍共集結近二百個團的兵力,形成了對川陝革命根據地新的包圍「會剿」之勢。

此時,中央紅軍已經於1934年12月進入貴州,準備北上進入四川。而紅四方面軍在取得反「六路圍攻」勝利後,部隊進行了三個月的整訓,兵強馬壯,士氣高昂。12月19日,中革軍委《關於執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決議的決議》中,要求「紅四方面軍應重新準備進攻」,以便當中央紅軍進入四川繼續向西北前進時,紅四方面軍「能牽制四川全部的軍隊」。如何打破國民黨軍新的「會剿」,如何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成了紅四方面軍所面臨的重大任務。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自由打賞或轉發!謝謝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50年後美國史學家親臨絕境,驚嘆紅軍當年不可思議的壯舉,感慨萬千
毛主席誇此帥比孔明強,沒有七擒七縱卻深得彪悍民族的信任,為何?
在此天險之地,毛主席為何講起石達開的故事,他又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最危急時刻,意外發現敵軍留下的唯一渡船,彷彿冥冥之中天意助紅軍
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以一當十阻擊兇悍川軍反撲,神炮手隔江兩炮定乾坤

TAG:陳春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