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武八年中都「鎮物案」與九年「空印案」有關聯?答案在元降臣上

洪武八年中都「鎮物案」與九年「空印案」有關聯?答案在元降臣上

「朱元璋系列一」文章簡介:

在「朱元璋一面號召告官、抓官,一面大罵江西人刁頑,這是何也」以及「朱元璋親寫《大誥》警告官員和百姓:愛民如己與懼民如虎」兩篇文章我提出:朱元璋對老百姓有「大愛」,例如抑制土地兼并、提倡農業、堅決反腐敗等,然而,朱元璋對於有對自己不敬、有政權威脅的老百姓同樣也挺狠。結果造成了「朱元璋的真實統治什麼樣?大家長情懷無法讓百姓認同」的結果。

有人說,朱元璋殺的官很多,但問題是朱元璋殺的老百姓也不少,官員倍數那是無疑的。所以,我們先從「懲官」的「空印案」開始,「空印案」共四篇,今天這篇是最後一篇。

在在關於「空印案」的前兩篇文章中,我們「從明初行政區劃變遷,看「空印案」發生時不可能有幾萬名官員被殺 」、「朱元璋搞出的「空印案」就是冤案,鄭士利和朱元璋在用不同語言對話」中,談了「空印案」是怎麼回事兒以及到底殺了多少官員,有人說朱元璋對官員狠,其實,他對誰都狠。

在「空印案」第三篇「朱元璋為何把北京視作非中土之地,又為啥殺死營造中都的數千木匠,內附相關史料」我們講了朱元璋建都的簡史,特別說了他為啥不願意在北平(今北京)建都。最後談到工匠們埋鎮物的事兒被李善長告發,最終造成木匠數千被殺。

明鳳陽中都建設圖

(1)「鎮物案」和「空印案」之間的聯繫猜想

鳳陽確實不適合建都,當時天下文臣幾乎都反對,其中劉伯溫反對最為激烈。這件案子中,最為值得懷疑的是「鎮物」是工匠們的單純所為嗎?他們有那麼大的膽子嗎?即使對朱元璋痛恨之極,工匠們有必要以身犯險嗎?

我想無論如何,這裡面不是工匠們所為,帶頭人必然是某些官員甚至高級官員,工匠們只不過是執行者,而這些官員是誰呢?

其一:元朝降臣,這些人對於朱元璋的出身一直不滿意。元順帝北逃之時,身邊跟許多儒家子弟、漢族官員,這些人都是心恨「農民起義」的人。而留在「中原」的人難道就沒有了嗎?

其二:反元起義中各種反對朱元璋的勢力。

其三:反對在鳳陽建都的官員,這裡面大家可能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鳳陽建都並非不會傷害鳳陽籍官員的利益。朱元璋建國後,他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鳳陽籍官員們可未必喲,他們的「土地兼并」對象必然是鳳陽!如果鳳陽建都,對於他們自身的物質利益傷害特別大。

在這三類人中,我認為第一類的嫌疑最大,而且第二年「空印案」爆發,朱元璋所針對的對象恰恰是他們。

對中都建設最遲反對意見的劉基廟遺址

2)對元朝降臣及其他們的影響是朱元璋一直不放心的地方

朱元璋在立國後所採用的治國政策,一方面是沿襲了元朝的一些政策例如戶籍制度照搬元朝,民戶、軍戶、灶戶等等,世襲制;一方面又對元朝的重商政策、海外貿易等改為重農政策和「官方海外貿易的朝貢體系、民間禁止海外貿易」。再加上其「嚴刑峻法」政策,使得元朝的既得利益者非常不滿。這其中,「元朝降臣」就是重要一點,因此,朱元璋對於他們早有不滿。

而明朝建國初年,因為治國經驗原因又不得不接著用這批人。因此,朱元璋的心中是懷著嚴重懷疑的。

請看這條上諭:1369年4月6日(洪武二年二月甲午、廿九),朱元璋上諭群臣曰:

昔元時,不重名爵或以私愛輙授以官職,名雖易得實無益於事,徒擁虛名而已。朕今命官必因其才,官之所治必盡其事。所以然者,天祿不可虛費也。

又嘗思: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善,視之漠然,心實怒之。故今嚴法禁。但遇官吏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卿等當體朕言。若守己廉而奉法,公猶人行坦途從容自適;苟貪賄罹法,猶行荊棘中寸步不可移,縱得出,體無完膚矣!可不戒哉!

在朱元璋心中,在元朝做官的的這些人很多甚至大部分都是天生的「貪腐官員」「懶政官員」,再加上對他們的恨。從朱元璋命人修的《元史》我們可以看出,自從元朝後期,元朝的大部分官員都已經是漢人,畢竟蒙古人人少而且文化素質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治理元朝必須要依靠漢人。所以,元朝中後期進行了13次科舉考試,重用了大批漢族官員。而這些人少部分跟隨元順帝北逃,大部分留在了中原。

一般鼓樓大多是南北向,而鳳陽鼓樓卻是東西向,它與西南六里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3)空印案主要是朱元璋「剷除」元朝降臣的手段

我們在第二篇「空印案」系列文中已經介紹,在「空印案」中省部級高官當中,至少有兩人沒有受到牽連。一個是「中都罷建」當中保護了許多石匠、鐵匠、部分木匠的潘祥,他是反元鬥爭當中「海盜」或者是「海外貿易」的代表;一個就是元朝降臣中的代表安然。雖然,安然並沒有被消滅,但不代表千千萬萬元朝降臣、受元朝影響的沒有辦法被歷史記載的官員的命運。

要知道朱元璋治理國家不會是兒戲,他能夠選擇作為自己政權的知縣、知府、布政使等人,除了從自己的「反元隊伍」中挑選外,其主力只能是那些反元降臣以及在元朝科舉中獲得官吏身份的人中進行選擇。然而,到了洪武九年,經過九年的發展,朱元璋認為自己培養出來的官員已經可以替代這些人了。因此,才以「空印」為借口,想將元朝降臣、元朝成為官吏的基層、受元朝降臣影響的自己培養的部分官員進行清洗。

基本上,「空印案」是朱元璋以此為借口對官場的一種整頓,主要整頓對象就是原元朝降臣在地方上思想勢力,其次是消滅在反元起義中他的競爭對手的手下。我們上面提到的兩位省長級官員即布政使,安然是元朝降臣,薛祥是反叛元朝的義軍,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海盜,可巧也屬於朱元璋的敵人。

為什麼說主要是元朝降臣呢?道理就在於,通過朱元璋經過十年的治理(包括吳時期),朱元璋認為(我的揣測):在自身統治下的官員已經能夠基本熟悉政務,同時,近幾年的科舉出來的官員也可以被己身帶動,所以,以「空印案」這個並不太嚴重的問題(空印案你如果認為有腐敗問題就應該查腐敗,而不是查「空印」本身),是對元朝降臣、己方受元朝降臣影響的官員的一次治理。

然而,很遺憾地說,除去胡惟庸案、藍玉案兩大文武案件有著強大的「政治」因素外,郭恆案的爆發顯示出朱元璋的這一想法完全錯誤的。

他自身培育出來的科舉官員,同樣不符合他的吏治思想。

因此,他的「反腐思想」行不通。

「鎮物案」舉報者李善長

朱元璋為何把北京視作非中土之地,殺死營造中都數千木匠,附相關史料

「空印案」就是冤案,鄭士利和朱元璋在用不同語言對話

「空印案」爆發時的明朝有多少個省市縣行政區劃?死幾萬人根本不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為何把北京視作非中土之地,殺死營造中都數千木匠,附相關史料
在越南逃跑20年的方政為了軍人尊嚴陣亡,10年的三征麓川之戰爆發
「空印案」就是冤案,鄭士利和朱元璋在用不同語言對話
面對強大的元朝,傣族先民們建立了兩個王朝:麓川和泰國
元明時期的麓川王國,傣族建立的地跨中緬印老泰政權的興衰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