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資治通鑒》:「知識分子」吳起的一生
《資治通鑒》把吳起的死交待的很清楚。
楚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攻吳起;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起,並中王屍。既葬,肅王即位,使令尹盡誅為亂者;坐起夷宗者七十餘家。
(吳起一生角色)
我們前面曾經說過,舊時代大凡改革家,幾乎沒有一個善終的,我們還會陸續提到商鞅、李悝變法,甚至後面的王安石變漢,但吳起是第一個典型,他從魏國逃亡到楚國,得到楚悼王的知遇,立馬任命為宰相,他用一年時間的改革使楚國強大起來,這本是一段君臣知遇的佳話,但楚悼王也不能長生不老,吳起改革得罪的那些王公貴族把吳起做過的事都記了帳,楚悼王一死,他們就來找吳起算帳了。吳起知道逃不過去了,就想了一個辦法,他跑到楚悼王的的屍體趴在上面,那些追殺他的人用弓箭射他,吳起倒是射死了,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葬禮完畢之後,楚肅王即位,讓令尹殺掉了所有的殺吳起作亂的人,因為吳起這件事,被滅族的達到七十餘家。
知識分子惹不起,吳起就是這種知識分子,就算是死了,也能在死後報仇。
但知識分子吳起的一生,其實仍是悲劇的一生。
他先在魯國當官,被疑逃亡到了魏國,又在魏國當官,又被疑逃亡到了楚國,又在楚國當官,結果直接死在了官位上。這是吳起的遭遇,也是大多數心直口快、胸無城府的知識分子從政的結果,有能力,正直,因為有能力,所以對國家有貢獻,因為正直,擋不住陰謀家的謀害。這是典型的知識分子的悲劇。讓我們一邊嘆息,一邊再來回顧一下吳起的一生吧。
(殺妻求將)
1、殺妻求將
吳起是衛國人,本來家裡非常富有,是一個累積萬金的富豪之家,富便想求政治上的發展,於是他四處花錢,謀求政治上的發展,結果錢花完了,卻沒有謀到一官半職,遭到鄉人的譏笑、誹謗。吳起為此氣憤不過,殺了誹謗他的三十多個人。在臨逃走時,他對母親發誓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
離孔子門下曾參較近,於是他到了曾參的兒子曾申的門下學習儒術,不久,吳起的母親去世,吳起沒有回家守孝,仰天大哭三聲,馬上正常開始讀書學習,別人勸他,他說,我曾經發過誓言,不當卿相,不入衛城,這在儒家思想里是大不孝,曾申乾脆認為他不配做儒家的門徒,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母死而不回家守孝這件事,《晉書》里有記載,稱「吳起貪官,母死不歸……」其實,那個時候,吳起還沒有當官)此後,吳起棄儒學兵(他骨子裡是個書生)。
後來,吳起終於在魯國當上了官,官不大,也領不了多少兵。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 。魯穆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穆公疑。吳起渴望功成名就,於是吳起殺掉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吳起率軍大敗齊軍。這就是「殺妻求將」的故事,這段故事在《史記》中有記載,《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齊人攻魯,魯欲起吳起。吳起娶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欲就名,遂殺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攻齊,大破之。」
後來魯穆公並沒有一直信任吳起,而是對吳起產生了懷疑,並免去了吳起的官職。而吳起的主公季孫氏也因懈怠賓客被殺,經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吳起以少敵多,大破秦軍)
2、大破秦軍
離開魯國後,吳起到了魏國,遇到了他第一個認可他的主君,就是魏文侯魏斯,魏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里並築城。 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吳起並沒有辜負魏文侯的知遇,而是以累累戰功回報了魏文侯,可惜魏文侯終於沒有擋住自然規律,而他的兒子魏擊也不像他自己一樣那麼知人善任,很快,吳起就補小人算計(上一篇文章詳細講過了),無可奈何的吳起只得再次逃亡,這次,他去了南方的楚國。
(戰國時,哪個國家變法,就強盛一陣子)
3、楚國變法
到楚國後,吳起又遇到了一位信任他的賢君,這次是楚悼王羋疑,楚悼王早就聽說過吳起的名聲,對他嚮往已久,吳起初到楚國,就被拜為宰相,現代管理學上說,這應當是「空降」啊,這顯然對吳起的人事關係構建就是不利的,結果吳起不管那麼多,來到楚國之後打算大展宏圖,制定了嚴格的法令,不管是誰都得遵守,沒有特權階層(這大部分得罪人),削去了大部分沒有用的官員的官職(這又要得罪一大部分人,我本來當官當得好好的,又輕鬆又自在,你來了,我就被罷免了)……這些動作當然對於楚國的政治是有利的,楚國也確實因為這些改革而強大起來:
於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
吳起改革之後的楚國,已經強大到了諸侯國害怕的地步。
出身知識分子的吳起,沒有想到他實現報國之志的時候,得罪了多少人。
4、死後的一些蓋棺之論
柏楊先生的《白話資治通鑒》對吳起有自己的評價:魯國在他手中不再受侵略,魏國在他手中強大,衰老的楚國在他手中得到重生。忠心耿耿,大才槃槃,竟不容於當世,不禁為吳起悲,也為那些國家悲。伏到國王屍體之旁,竟能在死後復仇,這種智謀,無人可及。如果一個國家對他始終重用,歷史可能重寫。
但歷史沒有「如果」,事實上,失去吳起的魯國、魏國、楚國最終都衰敗了。吳起之悲,亦是這些國家之悲。知識分子吳起悲劇的一生,也許,在他成為知識分子的那一刻,已經註定了。
(《孫吳兵法》書影)
5、吳起的著作
《漢書·藝文志》兵家權謀論著中記載吳起著有《吳起》48篇。現存《吳子兵法》僅有六篇,包括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這些篇目。《吳子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後世將《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為《孫吳兵法》,北宋時期將《吳子兵法》列入《武經七書》中。其實吳起是個了不起的知識分子。
(圖片來自網路)


※細讀《資治通鑒》:最早的陰謀家是個什麼樣子
※細讀《資治通鑒》:刺客聶政和他的姐姐
※細讀《資治通鑒》:魏文候納賢與吳起休妻
※細讀《資治通鑒》:「聖人」「君子」「愚人」和「小人」如何界定
※名聯掌故:那些跟名人有關的對聯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