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受奧斯曼影響,被歐洲軍人一直用到18世紀的「龍蝦尾頭盔」

受奧斯曼影響,被歐洲軍人一直用到18世紀的「龍蝦尾頭盔」

進入十七世紀,歐洲的軍人們開始拋棄輕盔,轉而偏愛一種來自東歐(實際是受奧斯曼土耳其盔甲的影響)的「龍蝦尾頭盔」(Lobster-tailed pot helmet,一般稱作zischage),並對之進行了本土化改良。最初這種形制的頭盔出現在與奧斯曼帝國鄰近的波蘭與匈牙利。雖然和傳統歐洲頭盔相比,其外形確實有些「離經叛道」,但也不乏充滿藝術氣息的精品。

1630-1640年間產於德意志地區的龍蝦尾頭盔,重1.9公斤

頭盔由一個半圓形的盔頂加上碩大的前帽檐、兩側三角形的護耳以及一個 有些誇張「蝦尾巴」 構成。「尾巴」由四五片(有時會更多)重疊的金屬板組成,十分寬大,延伸至頸部後方。除了波蘭、匈牙利為代表的東歐「龍蝦尾式」頭盔以外,歐洲還有另外兩種流行的形制:德意志式和在其基礎上發展變化的英格蘭式。東歐和德意志的構型都有一個單獨的護鼻,但英格蘭式通常採用三道金屬條來提供面部防護。在17世紀的30年戰爭及英格蘭內戰中,龍蝦尾頭盔得到了廣泛應用,並逐漸成為主流。

1670年產於英國的攻城盔甲,頭盔為英式龍蝦尾頭盔。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收藏

「龍蝦尾頭盔」也被騎兵所採用,甚至經典的西班牙高頂盔也開始受到它的影響。英國內戰勝利者、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聯邦之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以指揮騎兵著稱,據說他麾下的騎士們就大量裝備「龍蝦尾頭盔」。十七世紀晚期,「龍蝦尾式」頭盔逐漸被淘汰,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在奧地利的重騎兵中,它一直被使用到18世紀80年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馬千、彭琴華,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12%的新兵營養不良、槍支大多鏽蝕!簡述當今越南人民軍的戰鬥力
海峽兩岸學者眼中的孫中山先生
三國名將系列之九七:自取其辱的炫耀,勾起了鍾會的殺心
武昌起義爆發當晚,孫中山真的在美國餐館裡洗盤子嗎?
路易十四時代燦爛輝煌的縮影:法國王室衛隊闊頭槍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