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CEO唐寧:未來10年,金融科技的十字路口
作者丨矽谷加先生
微信公眾號ID|Xtecher
宜信國際化,下一代金融公司來到矽谷的初心何在?目前整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行業,面臨的挑戰是什麼?未來十年,金融科技還有哪些爆發?
在宜信舉辦的「矽谷對話北京2017」峰會上,Xtecher全程參與,並於諸位媒體同行群訪CEO唐寧。創業11年,他一直在思考,關於中美、金融、科技、宜信與世界。面對未來,唐寧看到了哪些問題?又看到了什麼樣的機會?
9月25日,「矽谷對話北京2017」峰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來自中美兩國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者、投資者、企業家、媒體、智庫等,就「創新的力量——金融科技3.0時代的驅動力」的主題,共同探討金融科技最佳實踐,交流前沿思想,洞見未來趨勢,商談合作共進。
舊金山市市長李孟賢、前任市長Willie Brown、前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巴尼·弗蘭克、Zenbanx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rkadi Kuhlmann、原Lending Club 首席風控官、現宜人貸獨立董事陳超美、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等幾十位嘉賓出席了酒會和峰會,分享了各自觀點,思潮湧動,氣氛熱烈。
在活動現場,唐寧無疑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西服的他於2006年創造的宜信,現在已經是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領域的執牛耳者。會上,唐寧以主辦方和主持的身份分别致辭和對話,言辭彬彬有禮又不乏犀利:他會用「Sea Turtle」來形容自己和宜信的高管們,也會挨個追問嘉賓關於用戶數據和隱私歸屬的敏感問題。
不論從哪個角度講,唐寧都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不論是2006年創業的破釜沉舟、或是宜信發力財富管理的千鈞一髮,抑或主題演講的妙語如珠,以及採訪環節的偶漏鋒芒,唐寧謙和犀利的唐氏風格貫穿其中。
他一直在思考未來,美國的未來,中國的未來;金融的未來,科技的未來;宜信的未來,以及世界的未來。
初心:美國與中國,金融科技與創新
這樣的一場盛會,所消耗的財力物力人力巨大,宜信在舊金山廣邀業界翹楚的目的何在?
唐寧在開場的演講中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他一直思考「誰是金融科技的領頭羊,誰是金融創新的領頭羊?是美國還是中國?」這個一系列的問題。
中國市場規模更大、線上線下結合更緊密,現在可以成為世界金融的執牛耳者碼?唐寧一開始就否定了這個答案。他說,在過去的幾年裡,中美兩國的市場和金融科技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成功之處,這兩個市場不一樣,也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所以我們應該互相學習,而不只是採用競爭的態勢。
十年前,當唐寧和同事一起來美國進行學習時的第一站就是矽谷。當時遇到P2P項目的創業者,唐寧非常驚奇:彼時,中國金融市場的P2P剛成星星之火,蠻荒未開。美國同行的投入讓唐寧備受鼓舞的同時信心大增。後來第二次與創業者見面,又講到了虛擬貨幣。「我們有1億元這樣的貨幣,我們把它1/4都分出去,人們開始用這樣的虛擬貨幣,而這種虛擬貨幣也開始變得更有價值,還有3/4留在我們自己的手,這將成為我們之後的價值。」
「這是多創新的一種方式啊,我從來沒想過貨幣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創造。」唐寧至今對虛擬貨幣的創新驚嘆不已。
還有一次,在唐寧的學習之旅中,他們訪問了一個新型網上銀行。進入線下站點之後,目之所及,都是為客戶大打磨咖啡的銀行家,以收集客戶的反饋。與一般銀行工作人員的冷漠有序不同,在那樣的環境下,銀行家與客戶的直接交流創造了強大的信任。銀行家真正成為了客戶的夥伴和合作方,他們想知道客戶的真實需求。這樣的新型客戶關係讓唐寧十分欣慰——銀行家是不會同傳統金融行業一同消失,他們會轉變自己的角色,作為向客戶服務的、提供諮詢的、提供經驗的專業人員。
畢竟,無論智能再人工,機器是無法取代「人」作為情感交流的媒介的。
開場致辭的最後,唐寧說,「當時帶給我這樣一個經歷的人就坐在現場,他是怎麼把這種經歷打造出來的?他之前已經做了六家銀行了,我還想問問他的第七家銀行要做一些什麼。你要在中國開一個銀行嗎?這不容易啊。」
「但是,我也想看看你到底要怎麼做。」
平衡:投機與投資、短線和長線的藝術
作為目前中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的龍頭,宜信的使命是幫助投資者變得更加理性和科學理財。唐寧看來,投資者教育是宜信在過去十一年間的重中之重:我們講資產配置,我們講長期投資,我們講通過母基金——把用戶真正他們需要的理財方式對接給用戶。
而不是以熱錢的形式。
會後的記者群訪環節中,唐寧以最近的新聞舉例:一位女士幾十年前存在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千多塊錢最近取出後,成了兩千多塊錢。經過多年輾轉銀行的存款僅僅剛剛翻倍,遑論現在與幾十年前不可比擬的貨幣購買力。「所以我覺得這方面理財的風險也同樣巨大。」唐寧總結,「其實這個都指向了如何科學、理性的進行財富管理,進行理財。舉例來講,咱們總說新經濟缺錢,新經濟的確缺錢,但是新經濟不缺增長點,不缺健康的長線的增長。」
有高增長回報,新經濟為什麼還缺錢?
因為需要時間,十年甚至更長。而在中國而言,無論是個人的錢還是機構的錢相對都比較短線,剛投沒幾個月就開始要回報,這怎麼可能?
「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投資者,你在短線的需求和長線的需求之間,要有相應的平衡。」唐寧說,「你要真正把沒有流動性需求的資金拿出來做長期投資。最近全球方面有一個趨勢,BCG前段時間出了一個報告叫「另類資產與長期投資的崛起」,就說我們真正創造價值,穿越牛熊很多的投資的方式,一定是長線的,就像風險投資,就像私募股權等等這樣的方式。」
長線投資新經濟能帶來什麼結果?傳統經濟的贏家創造的財富,通過母基金投資的方式,直接支持了新經濟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十年之二十年之後當新經濟得以發展了,新的贏家又會成為行的理財者,成為非常正向的循環。對經濟發展來言,這既解決了現在理財者的錢無處可去的問題,又解決了新經濟缺長期的錢的問題。
理財者會說好,這是我長期投資的,我短期怎麼辦?
挑戰:投資者教育與固收剛兌
說到短期投資,唐寧重點強調。「短期從來不是問題。大家都習慣短期投資,中國的投資者不都習慣短期投資嗎?一兩年的信託,一兩年的互聯網金融,半年一年的銀行理財。都是短期。」
從2006年起,宜信一直在進行投資者教育:要把眼光放長遠、要投資組合、要相信專業人士的專業判斷、要理解清楚一個市場和它的商業邏輯、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逐風口……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翹楚,宜信始終堅持用科技的力量實現更好的投資者教育。「InvEduTech」——這是一個唐寧此前在多次行業會議上重複的詞。「面向未來,投資者教育應該更加數字化,利用科技去做投資者教育。可以讓投資者教育變得更加互動,變得專業、易懂、有趣。」
未來10年,投資者教育依然是宜信乃至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的重中之重。
而唐寧判斷,財富管理行業即將發生的另一個明顯深刻的變化,則是固收剛兌想投資組合的轉變。他說:「無論是小理財者還是大理財者,他們的資產組合之中都應該是大比例的是權益類投資,不應該是固收。在美國,投資者資產組合當中大部分都是權益類投資,只有一小部分是固收類的產品,跟中國完全不同。所以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大家關注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由固收到權益類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但是這個轉變過程中,客戶極不適應,因為他的關注點,他的風控的維度都不一樣的。」
固收看啥?看到底是誰發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銀行,這個搞定之後就看多長時間,多高回報。相對來講,比較簡單,其實也不簡單了。在今天,能夠去把所謂的主體信用能夠識別好,如果這個方面能做好,為什麼能有那麼多跑路的機構帶來很多這樣的風險?
一級市場和風險投資,要有多少個維度?唐寧說自己之前做天使投資,很少有人能真正判斷未來十年去的發展方向和軍人才?如此之多的維度。二級市場而言,維度也不勝枚舉,怎麼去做權益類投資?
因此,財富管理的「去固收化」是大勢所趨。伴隨產生的由固收到權益類發展,亦是由短線投機到長期投資的變化。唐寧判斷,國內的所謂炒房、炒股這樣的短線行為,也就是泛指的投機行為會越來越少。
想要持久的發展,也必須得越來越少。
機會:未來十年,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的突破點
步入21世紀以來,普惠金融已成為中國金融發展的核心力量。2017年4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揭示中國消費金融近6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如果按照20%的增速預測,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到2020年可超過12萬億元。
無獨有偶,儘管起步稍晚,但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也有著巨大的潛力。根據投中研究院在2017年1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M2(貨幣和準貨幣)總量155萬億元,較2011年的85萬億元增長82.4%,近5年M2增長率維持11%以上。據投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將超過200萬億元。
儘管宜信在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唐寧依然看到了未來10年該領域的諸多突破點:
「首先是網貸,咱們在個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針對小微企業的網貸,不論中美,都是未來十年的創新前沿。如何通過數據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剛才有一個部分就專門講這個,他們說B2B平台之上有很多的數據,如何能夠利用這些創新去幫助企業更好的獲取資金,非常非常重要。
其次,智能投顧在中國剛剛開始,但是未來前景巨大。但要解決資產配置理念落地的挑戰。這不是技術的問題,甚至都不是底層資產的問題。中國的資本市場也越來越好,越來越規範。但是它是理念問題。理財者是不是認同?他要不要讓機器人管他三十年的錢,還是只看機器人未來兩周的業績?如果兩三周做不好客戶會不會把機器人去掉?誰又能做到在兩三周內做出傲人的業績?任何人都做不到。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例子,非常有價值的例子。
最後。眾籌在未來也是非常非常有價值,雖然現在已經被打回原點。但是反而眾籌非常有前景。中國現在缺三個F到機構投資人階段的價值投資。什麼意思?企業從開始創業的時候,就是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傻瓜(Fool)支持他。然後到了相當的階段,才會有機構投資人。這兩三年之中誰管他們?在美國就有天使投資人管,在中國沒有這個人群。當然,前段時間市場火的時候,是個人都是天使投資人,現在您看還有嗎?沒了。
至於專業的天使投資機構,他們思考的最大維度是以財務獲利為目標。在美國的個人天使投資人,他有財務維度之外的很多維度,企業家取得成就後,好為人師想教教年輕人應該怎麼樣去創業?或者說他想了解了解這些年輕人在做什麼非常前沿的東西?他們的經驗是對企業來講是非常非常有幫助的。」
中國的金融科技,網貸和支付已經比較成熟:十年以上的發展,萬億市場的規模,各級政府的監管,已如大江之水般浩然落地。在這樣的大潮中,各種有代表性企業雨後春筍般脫穎而出,百舸爭流,千帆競逐。
但在總是思考明天的唐寧看來,未來還有很多細分領域會有極大的發展。智能投顧,保險科技,眾籌,天使投資人,服務平台,區塊鏈支撐等等。「這些都是支持金融科技創新在未來十年有更好發展的推動因素,」他說,「也是我們一直所期待的明天。」
━━━━━
封面來源:網路 排版:Forest 校對:Forest
━━━━━
如果您有國內外科技行業新鮮資訊或獨到見解,歡迎與Xtecher聯繫
Xtecher官網平台現開通認證作者,
(添加好友請註明公司、職位、事由)


※東方數智發布新品AIDOL,打造人工智慧偶像全息平台
※蜂巢科技獲數千萬A輪融資,工業無人機行業的黑馬?
※Qeexo奇手CEO Sang Won Lee:開啟移動觸屏交互新體驗
※深知科技CEO陳輝:玩轉消費級大數據,用廣告撕開營銷自動化的口子
※如何解決深度學習中的多體問題?
TAG:Xtec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