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民隨筆 長假與大獎

新民隨筆 長假與大獎

本年度諾貝爾獎公布獲獎名單的「正劇」,終於告一段落。回想今年最後一個長假,直到5日白天,折騰完公眾號上解讀最後一個自然科學獎項的文章,我的假期才算是真正無負無擔地開始了。每年國慶假期,便是如此。悠長假日里,總有一種背景音樂,名叫「諾貝爾獎」。

愛科學、愛新知的好奇寶寶們,自然要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項里,了解許多學科分類、前沿科學的那些事兒。比如,冷凍電鏡三位開創者獲得的本屆諾貝爾化學獎,令不少人發出了「這是一個發給了物理學家的諾貝爾化學獎,獎勵他們幫助了生物學家」的半開玩笑半感嘆。沒錯,三位獲獎人的簡歷上的確都有同一個稱謂:生物物理學家。不過,仔細一盤,化學細分為五個二級學科,物理化學本就是五分之一。其實,科學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楚河漢界,大大小小的學科是為人類而劃分的,對科學研究和發現而言,哪有什麼預設的線?

我們常常自問:距離諾獎還有多遠?又或者,在贏得諾獎的領域裡,正有多少華人科學家在耕耘,在收穫?哪些國家,哪些領域,哪些方向,為什麼常常受諾獎「偏愛」?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比較這研究不計較產出。愛的方式不同,只要不是偏執的愛,都無可厚非。人在心理上都有接近性,我們關心華人有沒有諾獎緣,也很自然。

還有人愛追諾獎作品。文學獎公布了,獲獎人的書該加印了。生理醫學獎公布了,人們對生物鐘高度重視起來。多少文章「蹭熱點」,大聲疾呼不要熬夜。熬夜當然不利於健康,這道理大家都懂。然而,節律這事兒如果這般簡單,哪裡還會有諾貝爾獎的份?你知不知道,有些人先天就不需要那麼多的睡眠,真有管這事兒的基因?其實,生物鐘真正教會我們的,應該是尊重自然規律,科學追求健康。

原來,當我們在聊諾貝爾獎時,我們聊了這麼多。轉念一想,誰讓它老是在我們的長假里揭曉呢?集體度假時間,除了參加朋友圈攝影大賽,聊聊這些,也是件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這個谷文昌真實又鮮活
木之紋理,崖柏稱王!
幾億元「寶貝」VS 幾十塊「垃圾」,你分得清嗎?
詩讓人發現生活「非同一般」
凱特·溫絲萊特加盟《阿凡達》續集!和卡梅隆再合作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