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海水城融合 自然人文共生 台州城市設計彰顯特色

山海水城融合 自然人文共生 台州城市設計彰顯特色

浙江在線10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晶晶 江帆 丁珊 通訊員 繆麗君)「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城市以合理的規劃原則為基礎進行演變,既符合人類聚居的天性,感受到城市的脈搏,又不脫離自然。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在今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名單里,台州名列其中,成為繼杭州、寧波、義烏之後,浙江第4個試點城市。

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間,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的縮影,也是「全國少有、浙江獨有」的組團式濱海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台州將對城市設計管理制度、技術方法、城市歷史文化傳承等進行探索,從而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的轉型,加快建設更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聖地」。

找準定位

留住特色「基因」

山在城中、江穿城過、海臨城東,有江南的秀色,納大海的爽氣,生活在此間的人們為台州的「天生麗質」而自豪。但若再細問「城市的空間和建築細節有何特別之處」,許多人答不上來。

「『千城一面』的問題在台州也存在。」在台州市規劃局副局長夏海鴒看來,長期以速度為導向的建設模式,造成了城市風貌千篇一律。她認為,現在的城市有很多雷同的設計產品,導致缺乏特色,難引起人們的歸屬感。

雖然設市時間較短,但台州一直在城市設計中精心謀劃,找準定位,不斷完善台州中心城市功能,留住特色城市「基因」。夏海鴒認為,台州年紀輕、發展快,在公共空間、保護山水自然等方面,有著更多的發揮空間。「此次試點工作,也是我們打造宜居城市、推動市區融合的契機。」

依託獨特的自然稟賦和文化底蘊,台州提出,通過城市設計,確立融江南水鄉、海派風格、和合文化、時代元素為一體的城市風貌。目前,當地也正著手對「山海水城」的特色風貌和文化元素進行研究,針對城市天際線、色彩、公共標識、夜景照明、城市雕塑、慢行系統等特定要素,啟動編製《台州水城戰略規劃》《台州色彩專項規劃》《台州市特色建築風貌研究》等專項城市設計。《台州市總體城市設計》也將於2018年編製完成,並納入新一輪台州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是對一個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根據「源頭把握、重點管控、彰顯特色」的原則,目前,台州已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台州市區重點地區(區塊)規劃管理的通知》。

為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加強對相關建設和保護工作的規劃引領,台州將重要沿山濱水、歷史風貌、城市新區、城市更新及重要生態景觀廊道周邊等24個區塊劃定為重點地區,總面積100.6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60.5平方公里,佔中心城區及台州灣產業集聚區東部新區範圍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7.63%。

綠色核心

注重山水自然

城市設計作為新興學科,起始於上世紀50年代,但城市設計的理念早被古人自覺運用於建設之中。

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城市中軸線上的宮殿建築群,與北海、中海、南海為主的水面和廣場、寺塔等塑造出完美的線條,從而創造出都城既嚴謹雄偉又生動豐富的空間環境。

「城市的公共空間,特別是綠地和濱水空間是台州城市設計的焦點。」台州市規劃局規劃管理處副處長金嘉嫻表示, 『山、海、水、城』的自然肌理,既是台州的城市特色,也是空間格局的基礎。

在台州的總體城市設計中,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以及高新區等將以山海為屏,以水脈相連,構建成「一心一核六脈四組團」的格局。「城市綠心」與「商貿核心區」「行政文化中心」相連,四周圍繞黃岩、椒江、路橋和濱海4個城市副中心,並以五峰山-鑒洋湖、中央山、心海、三山、雙浦、十里鋪等6條生態綠脈相連。

與此同時,在每一個副中心和核心區塊,「精緻發展」的城市設計和空間引領理念也正在落實。在中央商務區,所有建築必須按照城區45度時空景觀軸進行規劃。在椒江,當地圍繞一江兩岸打造濱水空間;在黃岩,一條沿著永寧江兩岸展開的城市綠廊正在規劃設計;在路橋,依託兩山一湖的生態基礎,城市的空間形態正在進一步完善。

目前,台州已成為全國「環境治理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明顯改善」的四個城市之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居全省第二。

「總體來說,就是大城市的規模,小城市的設計,著力提升城市空間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金嘉嫻說,未來,城市與山、水、林、田、湖、海、濕地有機融合,身處台州城區每一處,人們都將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

延續文脈

重塑城市氣質

台州和合公園,布置著一組精心設計、展現「和合文化」的景觀雕塑;市民廣場,11位道德模範的腳印鑄在銅板中,連成了一條「文明之路」;路橋妙智街街心公園,居民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當地傳統手藝銅人雕像……近年來,台州在特色風貌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上卓有成效。

成為國家城市設計試點城市,既是台州綠色發展、轉型發展的一個契機,也是城市補齊短板、延續文脈的責任,夏海鴒表示,「將歷史街區和傳統風貌保護點作為重點地區,加強城市設計。」

台州已對市域內歷史文化節點和區域進行排摸,研究特色、調研現狀。在正在編製的《台州市總體城市設計》方案中,中心城區除現代人居環境風貌區、城市核心景觀風貌區、工業景觀風貌區、濱江風貌區外,專門規劃設計了十里長街、章安古街、葭沚老街、北新椒街、東山老街、橋上街、司廳巷等7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將原先散落的文化碎片重新串聯,重塑城市氣質。

台州大道與中心大道之間,1.2平方公里的葭沚老街, 這裡曾是明清時期椒江繁華貿易港埠。後因為商貿中心轉移、填河修路、空間減損、居民外遷而日漸衰落。在已成型的《葭沚水城城市設計》中,以830米長的葭沚老街為核心,依託現有建築街巷肌理,恢復水系,構建3條以餐飲美食、娛樂休閑以及傳統文化體驗空間為主的步行街,同時打造葭沚博物館、民宿展覽館、歷史建築展示區等特色空間。

除歷史風貌區以外,台州計劃推進城市雕塑、城市傢具、夜景燈光等一批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建設,落實實施「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計劃」。也就是說,中心城區任何一個地塊項目開發,開發商必須投入佔總投資額1%的資金用於公共空間或綠色景觀打造,展現城市特色文化。

新城「蓬勃向上」,舊城「親切悠然」,台州未來的模樣,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台馬開跑還有一個月 想參加你的要知道這些竅門!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襪業博覽會今日召開
目標千億元!平湖力促規上工業發展「突破」發展
5年翻了10倍!未來科技城以創新成就加速度
種植銷售「兩放心」!嘉善農業「智慧」接軌上海市場

TAG: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