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如何開肩、開胯、開肘、開肋

太極拳如何開肩、開胯、開肘、開肋

開肩開胯開肘開肋

整個手臂在整個練習過程當中都是繃緊的。但是這種緊並不是說用力的緊,而是一種手指撐開,掌心內含。就是始終把大筋就像一根琴弦綳著,但是沒有繃緊。不是說的綳的很緊的那種,就是撐起來就可以了,叫撐拔。那麼腳趾也是一樣的也是輕輕的抓著地面,手指腳趾都是同樣的,輕輕的綳起撐起就可以了。

要做到兩肩崩彈,感覺到勁力能打到指尖,而且能夠彈出去再自動的彈回來,這樣效果就到了。並且從外形來看的話整個手臂會有顫動的感覺,從聲音來聽的話,肩部會發出「嘭嘭」的聲響,需要在數量上多累積,由量變到質變,這點非常的關鍵。

開肩的同時需要磨,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定在肘關節處。兩臂交叉定在肘關節處形成阻力,我們叫做磨,在原點的磨。磨形成阻力,使兩肩往下拉,使肩跟臂之間拉開一個縫隙,手臂往下拉扯。那麼這時候肩部的大筋才能夠撐拔開才能夠形成崩彈的勁力。第二種就是略微磨開一點點,我們磨開個一兩公分,三公分。但是磨開的幅度很有限,不能一下子從頭磨到尾那麼就是完全錯誤了。那麼我們磨開一點點因為隨著肩手臂的下扯肩的下拉,它有一定的阻力,這時候手臂稍微開一點點,不算犯規。我們可以更好的體會肩下拉的過程。

有人說練習熊膀時脊柱會感覺僵硬,其實開始練習的時候需要在不斷的壓肩拉背當中體會脊柱的拉伸,有的人背脊比較軟,也有的人背脊比較硬,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但是我們如果經常的練習壓肩拉背輕輕拉,也不要一下子想著我一下子要拉到多少度,拉多大的幅度,那樣不現實的。開始的時候能拉開一點點,那就行,那麼這時候每一下都把這個脊柱的拉伸帶上去。一定要做到拉伸脊柱然後崩彈胯肩。這樣子,經常的打,數量上去以後慢慢的會發現脊柱的拉伸度會越來越大。就比如之後要練習鷹捉的時候有很多人感覺後面吃力了,感覺打不起來了。前面動作感覺練的還行,但後面的找不到感覺,就是找不到那個彈力。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前面練習一些關節的時候沒有練好,比如一個鷹捉動作需要做到:開肘開肩開肋開脊柱,包括胯都要打開以後才能夠練習鷹捉動作。不然的話整個身體就非常的僵硬就像一根皮筋很粗很硬它拉不開,所以產生不了崩彈的勁力。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每個關節的單獨撐拔單獨練習使每個關節的都能做到拉伸,然後再練習綜合的勁力就隨心所欲了。

是這樣的,其實雲遮動作它的根本還在於胯勁跟肩勁,所以只有等——胯:大筋能夠崩彈開,肩:大筋能夠扯開,能夠崩彈了,那麼雲遮勁力才能打出來。如果我們一開始沒有經過開胯開肩的動作的話直接練雲遮的話,是很難找到感覺的,打起來硬邦邦的,是沒有那種彈力顯示出來的。如果你練習雲遮的時候感覺動作都正確了,但是就打不出勁力,那說明了胯跟肩還沒有開發好,所以需要花時間練習開胯開肩。

要做到胯能夠崩彈,肩大筋也能崩彈。就是開胯開肩兩個動作都能夠崩彈回彈了,那麼練習雲遮就非常容易了。當然一開始也可以就是當胯能夠一次崩彈、肩也能一次崩彈了,就可以練習雲遮。那麼通過雲遮動作跟胯、肩動作一起練,這樣一個相互的彌補,也是可以的。

練習雲遮,兩上臂很酸說明用肌肉力了,注意練習雲遮動作實際上是不用力的。只在起點處產生阻力,跟胯肩的對抗一下,其實這種對抗手臂其實是不酸的也不累的。然後從起點直接崩彈到終點,整個動作過程當中手臂都是不用力的。所以不存在兩臂酸的問題,如果兩臂酸了說明你用手臂的肌肉力量在打雲遮的動作,所以要注意一下是不是用的大筋的崩彈,大筋崩彈的話,從起點到終點是瞬間而至彈過去的。

開肋練到什麼程度為標淮呢?肋也會像肩胯一樣會有嗡嗡聲,會明顯回彈嗎?肋部其實跟其他關節是不一樣的,吃過肋條就知道,肋骨的內側它有肌肉有肌腱,外側的話都是骨架。所以它在崩彈的時候因為不是一個真空狀態,所以它這個肋骨不會發出嘭嘭的聲響,這是肯定的。但是因為它在練習的時候會帶動內臟,如果內臟能夠跟隨著一起上下提墜的話,也能發出「哄哄」的響聲,但不是骨節的聲音。肋部我們不追求回彈的,因為這個關節它不一樣,所以我們只要能瞬間的折肋發勁就可以了,不要追求回彈力。如果要回彈的話還來自於自己身體的其他關節,那麼肋部只能作為一個身體的一個參與的元素。將它的運動幅度的拉至極限,那麼能夠運用內側的肌腱、韌帶發勁就可以了。

人體關節當中,最易受損的,當屬「膝蓋」了。動物四條腿支撐走路,四根「柱子」支撐,而人是「兩根」,單從這一點來講,腿部的承受力是最大的,要支撐起整個體重,其中因為人體直立行走,脊柱呈「s」形彎曲,失去了軀幹與肢體的整體性,所以用膝蓋屈伸,來達到行走的目地(動物依靠胯與脊的擰擺運動來行進,膝蓋部位是幾乎固定不動的)。從這點上來講,身體最累的,莫過於膝了,只要是站立著或運動著,它就得工作!大家在練拳的時候,為了達到身體「擰轉」甚至「抖彈」的效果,藉助膝蓋增大擰轉的幅度,在單腿支撐的情況下,去完成這一動作,是相當危險的,等於是雪上加霜,快速磨損膝蓋!我們知道,膝蓋的構造,對於屈伸比較在行,而對於橫向的擰擺,實際上是過於牽強了。同時我們知道,半月板(膝蓋關節中間的那塊墊子)損傷以後是無法修復的,它的毛細血管很少,血液到達不了這個部位,幾乎無法修復!所以很多的運動員,在退役以後,或多或少都會有膝蓋的問題,我們稱之為「勞損」,是提前的老化!所以我們在練拳過程中,要求大家固定膝蓋,不參與「擰擺」,甚至減少膝蓋的「屈伸」,藉助「胯、脊」來完成這些動作。「胯主橫,脊主順」,更多運用身體大關節來實現身體的發勁。

很多人練拳時強調「松腰」,用「腰」擰轉,帶動肢體像鞭子一樣發勁。腰看上去粗,實際上驅動的核心是「腰椎」,細長的結構使其很難承受身體橫向爆髮式運動。虎、豹之類的動物不存在腰,腰是人類直立以後,脊柱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s」形彎曲,此時才有了「頸椎、胸椎、腰椎」,腰椎只是脊柱的一部分,是屬於局部力。試想,如果將「盆骨」固定好,只用「腰」發勁,試一下,能發出多大的勁呢?再反過來講,將「腰椎」固定用胯帶動整個脊柱發勁,又能產生怎麼樣的效果呢?「胯」動可以使人體的運動變得非常整體,等於用整個身體的重量去衝擊對方,再加上胯根大筋的崩彈助力,使胯動變得非常爆烈,可以瞬間將人體的攻擊力加到最強。即使在現代的搏擊中,也強調胯帶腿的踢擊模式,用「胯」發動,能夠調動身體的所有重量,會使攻擊更猛烈!

俗話說「無胯一身空」,「胯」為一身運動之中樞,上接「脊柱」,下連腿部。「胯」可橫向擰轉,亦可縱向翻轉,與脊柱融為一體,撐拔成弓,使整體發崩彈勁力,勁力延伸至「手、足」。同時也可以單獨橫向崩彈,依靠胯跟「大筋」,發橫向「顫勁」,帶動腿部快速移動同時,可以做到出手連續不斷。所謂「肩打一陰返一陽」的前提是「胯」勁的連續不斷,方可有所建樹。胯動必須憑胯根「大筋」的開發,使之能夠崩彈,如胯根裝置「彈簧」,才可以回彈不斷,所以初練時,須尋「開弓放箭」之道。胯開,則行動輕鬆如貓行,使行動敏捷,天地為之一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松,松,松」到底打太極拳怎樣才能放鬆呢?
明了太極 拳里養生
大清「第一太子」是怎麼死的?是否死於皇太極的陰謀?
練太極要「松空」?你可能被嚴重的誤導了
超好聽的太極音樂,送給打拳的你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