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楷書學習要領~(上)

楷書學習要領~(上)

楷書學習要領~(上)

楷書學習要領~(上)


大率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其於舉趣蓋有殊焉。夫學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習真書,而罕能至,其最難也。

——唐·張懷瓘《六體書論》

按:張懷瓘用人的動作比喻真、行、草三種字體,真書像站立,行書像走路,草書像奔跑。它們所取的要領是不同的。張懷瓘還說到唐代學習行、草及八分書的人很少,只佔一、二成,

普夭下老幼都學楷書,而很少有成就高的,證明楷書是最難寫好的。


「圖真不悟、習草將迷。」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真不通草殊昨翰札」

——唐·孫過庭《書譜》

按:這是孫過庭《書譜》中的幾句話。他強調了真書與草書的關係,指出沒有深入領悟真書的法則,學習草書將會迷惘。他從形質與情性兩方面來論述:點畫是構成楷書形體的實實在在的材料,所以是形質。而用筆的起承轉合(使轉)是蘊藏在點畫內部的,它決定點畫的方、圓、剛、柔……。所以,是情性。草書把筆鋒的運動都展現出來了,以此構成草字的字形,而且一彎一轉都不能差。所以,使轉就成了草書的形質,而點畫的跳躍或遲澀就成了情性。

孫過庭認為真書與草書的關係是辯證的,學習草書固然要以真書為基礎,而習真書而不通草書,就不可能寫出風流雅緻的真書來,因為它缺乏情性。

楷書學習要領~(上)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宋·蘇軾《論書》

按:蘇軾這段話強調了楷書的重要。漢字的書寫規則在楷書中是完備的。由它而發展成了行、草書。如果不能寫好楷書,而稱擅行草,是好像一個人還不會正確、鄭重地講話,卻偏要誇草多牽絲,至真書多使轉。


真書之用使轉,如行草之有牽絲,合一不二,神氣相貫,是為得之。

——清《書法正宗》

按:蔣和的這段話,可以作為孫過庭《書譜》中關於「形質」、「情性」的解釋。他說,楷書可以用行草書的筆意,行草書可以用楷書的法則。行草書的意趣,可以在筆墨中找到。因為它多有牽絲映帶,而真書的使轉是蘊藏在筆畫之內的(第一筆的回鋒,帶起第二筆的入鋒,其間沒有外在的牽絲)。這含蓄在內的使轉和流露在外的牽絲是一回事,都要求神氣相貫,才算是掌握了。

楷書學習要領~(上)


學書宜少年時將楷書寫定,始是第一層手。

——清·梁巘《學書論》

按:梁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是發現鄧石如的伯樂。他這句話在強調楷書在書法藝術中的基礎作用。在年幼開始學書時,先打好楷書基礎,這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

楷書學習要領~(上)


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洒縱橫,何拘平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

——宋·姜夔《續書譜》

按:這段話舉出以鍾繇、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真書瀟洒縱橫、各盡字之真態,來對比唐人一味求平正的失誤。姜夔的見解是很正確的。漢字雖然叫方塊字,但實際每個字短長、肥瘦各異,疏密欹正不同。作真書切不可截鶴續鳧,令其整齊劃一,布若運算元,失盡字本身的勢態。唐人以書判取仕。士大夫追求功名,故限制了在正書中表現自己的個性,因而字形呆板。姜夔所謂「私意」,正是指唐人的這種明顯的功利目的。


真書之難,古今所嘆,書法不由晉人,終成下品。鍾書點畫各異,右軍萬字不同,物情難齊,變化無方,此自神理所存,豈但盤旋筆札間,區區求象貌之合者!

——明·莫雲卿《評書》

按:寫楷書最容易陷入程式和技法中去,而失去生機,失去書法追求最根本的東西——神韻。學習真書,難在得魏晉人之神韻。鍾繇的真書「使轉縱橫」極有氣勢,王羲之的小楷變化無窮,這是因為魏晉人的思想境界高,他們能順應自然,把握規律,而不是斤斤於運筆的技巧。

楷書學習要領~(上)


作書從平正一路作基,則結體深穩,不致流於空滑。《書譜》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險絕之後,復歸平正。」蓋非板滯之謂,仍要銜接有氣勢,起迄有頓挫,寫真一如寫行草、方不類「運算元書」耳。雖古人書皆以奇宕為主,不取平正,然為初學說法,不敢超乘而上也。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按:學習楷書初級階段,還是要先從結構平正的一路入手,作為基礎。能做到沉著穩健,不至於浮滑無力。孫過庭在《書譜》中講的學書三個階段:平正-險絕-平正。後一個平正是一種高超的境界。在追求過結字的險峻奇絕之後,達到一種超逸自然的程度,筆畫之間雖起止頓挫分明而氣勢連貫。這是因為有了行草書「使轉縱橫」的功力,才不是「運算元書」了。

雖然古人的書法以奇逸跌宕為主流,不提倡平正。但對於初學者還是要講階段性的。

蓋作楷先須令字內間架明稱,得其字形,再會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簡、長短、廣狹,不得概使平直如運算元狀,但能就其本體,盡其形勢,不構於筆畫之間,而遏其意趣。使筆筆著力,字字異形,行行殊致,極其自然,乃為有法。

——清·宋曹《書法約言》

按:漢字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形體特徵。寫楷書先要將每個字的間架安排好,字形特徵把握住,然後再以法則推求。法則絕不是使字平直呆板,而是要在每個字的本體特徵上盡其形勢,令其自然合度,不拘泥在每個筆畫的起止上,否則會遏制筆勢和意趣。筆筆相生,因勢而發,自然有力。字字形狀不同,行行都有不同的意趣。如孫過庭在《書譜》中所說「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這才是合乎法度的。

這段話精闢地解決了法度與自然的關係。「極其自然,乃為有法」是徹悟者的語言。


楷書如快馬斫陣,不可令滯行,如坐卧行立,各極其致。

——清·宋曹《書法約言》

按:宋曹所說極是。魏晉人寫經行筆疾澀,殺鋒入紙,入木三分,從不臃腫含糊。褚遂良《大字陰符經》能得其筆意,真如騎著快馬衝鋒陷陣去砍殺,駿利爽快。但墨跡入石,經輾轉翻刻,又經風化,拓時墨也會掩去鋒芒,所以形成了斷斷續續、吞吞吐吐的樣子,後人反而認為是古樸凝重,結果造成滯鈍。用筆當出入引帶分明,如人作一個動作,要做到家,不可拘泥窘迫,不敢盡其勢態。


古人書鮮有不具姿態者,雖峭勁如率更,道古如魯公。要其風度,正自和明悅暢。一涉枯朽,則筋骨而具,精神亡矣。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法備而後可以為人。

——清·王澍《論書剩語》

按:文字本來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他是人創造出來的,不是自然界的某種生物。但中國書法,卻賦予這種「工具」以生命,讓他具備筋、骨、血、肉、精、神、氣、脈。試想,我們不用毛筆,而用直尺、圓規寫印刷字體,能有這樣的效果嗎?而運用毛筆者要得古人姿態、氣度,並非要從筆墨技巧上下功夫。下筆遒勁,用墨蒼潤,自能筆下決出生機。

楷書學習要領~(上)


結字要得勢,斷不能筆筆正直,所謂如運算元便不是書,到字成時,自歸於體正而行直。

——清·徐用粲《論書》

按:楷書一般說法是「橫平豎直」。這句話不能理解得太機械。橫有輕、重、長、短、俯、仰,豎也因位置不同而有形態與方向的變化。如果一味平直、呆板、重複,那就不是書法。把用筆結體的各種變化把握住,運用自如,反倒覺得字裡行間安穩統一了。


唐有經生,宋有院體,明有內閣誥敕體,明季以來有館閣書,並以工整專長。名家薄之於運算元之誚。其實名家之書,又豈出橫平豎直之外?推而上之唐碑,推而上之漢隸,亦孰有不平直者?雖六朝碑,雖諸家行草帖,何一不橫是橫,豎是豎耶?運算元指其平排無勢耳,識得筆法,便無疑已。

——清·沈曾植《海日樓札叢》

按:沈曾植對橫平豎直與運算元書作了更進一步的探討,他認為兩者並無必然聯繫。從唐碑上推至六朝碑版和漢隸,都是橫平豎直的。行草書也是橫是橫,豎是豎。他指出所謂運算元書實際上是如同古代竹製的算籌,長短粗細一致,平行排列,毫無起止相顧盼呼應的勢態。如果理解了筆法中的止起使轉,就可以明白地知道了。

以下是楷書練習的15個小技巧:

1、寫楷書時發筆逆入時速度要,如驚蛇之入草;逆入作點後調鋒時宜慢一些,所謂"遲回不進,以成藏頭護尾之勢"。

2、筆與筆交換過渡時要,所謂"過貴乎疾";鉤法要快,蹲鋒得勢而出,所謂" 峻快以如錐",快則力聚鋒尖。

3、捺法宜抑揚頓挫,一波而三折,所謂"不徐不疾,欲卷復駐,得意徐乃出之"。

4、短撇要快,銳而且速,如鳥之啄物,所謂"倉皇而疾掩"。

5、挑法宜遲,仰筆鋒,輕抬而進,所謂"貴乎遲留"。

6、長撇宜悠揚,貴險而勁,意欲婉轉流暢,筆力送到而勢有餘韻。

7、楷書當以沉靜為本,即用筆精到細膩,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態,跡如前人所謂點畫如刻入縑素,結構似天成鑄就,增之不能,減之不得,故初學楷法,當緩筆以定其形勢,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筆勢,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頭,而是一種沉著的節奏-舉止匆遽,易傷淺薄。

8、懸針宜徐,徐則意足而態有餘妍。

9、垂露宜疾,疾則力勁而筆能復逆。

10、點貴乎重,其勢如高峰之墜石。

11、至於長畫中間之走筆當視其情況而定,或逆勢澀進,而中截略細。毫內墨飽時用筆可略快,毫中墨少時用筆可略慢。

12、就虛實而言,按處皆實,提處皆虛,點畫是實,就曲直而言,楷法妙在曲勢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向或背,或向中有背,或背中有向,或上平而下高拱,如覆舟之狀,有輕重徐疾,有疏密虛實,有曲直向背。久而久之,一一運用純熟,用筆就會靈動起來,而墨色亦會在靈動的筆法中產生濃淡枯潤的變化。

13、在書寫楷書時最忌寫一個字去蘸一次墨,這樣永遠不會有枯筆,有飛白,有乾渴之筆。最理想的楷書用筆是畫之當中濃,兩邊枯,不光而毛,澀中自有無窮之韻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見潤,即在筆酣墨飽的情況下依靠速度和中鋒、筆力和筆勢拉出來的枯筆,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狀。一幅楷書墨色有變化,就會大大增強它的靈動性。

14、總之書寫楷書沒有絕對的快慢,就風格而言,有快節奏的楷書,所謂"作真如草",故其作楷時肘下生風,有沉著痛快之狀。不論遲速,肥瘦,都貴於控制在"度"的範圍之內,過疾則筆即直過而意思淺薄,過遲則骨肉凝滯而筆力孱弱,太重則肥而露肉,太輕則瘦而露骨。

15、故作楷之法如閑庭之信步,有優遊自得之狀,緩以會心,疾以出奇,速以取勁,遲以取妍,能速而不速,謂之"賞會",能速而速,謂之"入神",賞會則含蓄蘊藉,入神則意外之筆流溢於紙上,此楷法用筆韻律之大略也。

這些楷書學習中的一些「狠招」,集中表現在行筆速度之「疾」「頓挫」、表現結構之「險」「沉」和表現力度之「重」「虛實」及墨法招數等…我們已將各招重點加粗,輔助大家汲取。乾貨,必藏!不要錯過。

楷書學習要領~(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指南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帖」|陳璚《臨宋四家》
迎雙節,送好禮!最後2天
古往今來|魏晉南北朝——王羲之
「每日一帖」|姚綬《夜行詩》

TAG:書法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