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說:待人忠恕 心中要有他人

孔子說:待人忠恕 心中要有他人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思想中一以貫之的究竟是什麼呢?

孔子自己沒有明確指出,曾子這裡提出的忠恕之道,應該最為接近。《中庸》說:「忠恕違道不遠。」孔子自己也曾經說過:「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

那麼,何為忠恕呢?根據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解釋:「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所謂盡己,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忠恕不僅離道不遠,與我們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盡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修鍊好自身;推己就是心中要有他人,讓世界充滿愛。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別人,能做到這一條也就達到了忠的境界。

在西方世界中,這一價值同樣被承認與弘揚。《聖經》上說:「你們要別人怎樣對待你們,就得怎樣對待別人;這是摩西律法和先知教訓的真義。」

這就要求凡事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格言聯璧》中所說:「事後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餘地;試思己受其毀,未必能安意順承。」

遇事把自己放進去思考審視一番,有了理解與同情,很多事情也就不至於難堪地步,很多人也就不會橫眉冷對,老死不相往來。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自己想要有所建樹,就要幫助別人有所建樹;自己想要通達的,也要幫助別人通達。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

獎掖後進是古代士人的優良傳統。韓愈「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不得已之下,三次上書宰相自薦,終無所得。雖然自己仕途困頓,卻熱衷獎掖後進,不余遺力。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有人就趁機宣揚說李賀不能參加進士考試,應該避諱。

韓愈憤然而起,不顧流俗,為聲援李賀支持他去參加進士考試而寫下了《諱辯》一文。在文中,韓愈諷刺那些造謠者說:「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且據理力爭,認為「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李賀參加進士考試都是沒有問題的。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們待人接物,立身處世,又何嘗能離此道。凡事將心比心,多一份理解與關懷;心中不忘他人,多一點扶持與互助。對人對己,無非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意 的精彩文章:

那年花開月正圓:君子與小人的角逐
氣溫驟降 手工棉衣生意忙
為什麼俄羅斯人要給我推薦周筆暢?這引發了我的一次社會學思考
空山花自落,凡塵事業生。得失一念耳,你爭什麼爭?
安陽是故鄉:這些千古奇人,都曾結緣歷史文化名城

TAG:哲學與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