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張學良與紅軍達成停戰協定,又是如何走向抗日

為何張學良與紅軍達成停戰協定,又是如何走向抗日

1933年12月18日,蔣介石電召「榆關事變」中打了敗仗引咎辭職的張學良回國,想利用張學良來將東北軍投入「圍剿」紅軍的戰爭。此時的張學良也不推辭,欲藉此機會重掌兵權。於是1934年3月1日在位於武昌的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宣誓就職副司令一職(總司令由蔣介石兼任),並代行總司令職權。

為了督促東北軍能夠全力「剿匪」,蔣介石決定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兼總司令,任命張學良為副總司令,要求張學良率領東北軍主力第51軍、第57軍和騎兵軍(由東北軍各騎兵師改編新建),並授權張氏全權負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駐軍的「剿匪」事宜。

東北軍在與日軍作戰中雖然接連慘敗,但卻從沒有成建制被殲滅的事例發生。反倒在參加不得人心的內戰後接二連三被紅軍殲滅。10月19日,第107師619團在榆林橋全團覆沒,團長高福源被俘。11月24日,第109師又在直羅鎮全師覆沒,師長牛元峰、第627團團長鄭樹藩陣亡,參謀長劉德裕被俘,就連曾在榆關抗擊日軍而聞名的抗日英雄——第626團團長石世安也在悲憤中自殺身亡。

在戰局不斷失利,以及紅軍不斷派人爭取東北軍聯合抗日的情況下,張學良終於通過被俘獲釋的團長高福源的關係,與紅軍秘密取得聯絡,並同紅軍達成停戰協定。

從1936年開始,東北軍雖然繼續在執行蔣介石「圍剿」紅軍的命令,但每當與紅軍遭遇,就十分默契地對天放槍。紅軍也表示出極大誠意,如主動放棄瓦窯堡,使張學良完成了蔣介石所交付的必須完成的任務。

周恩來從西安回到延安時受到毛澤東等的歡迎。左起:秦邦憲、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伯渠、肖勁光

自從張學良與紅軍達成默契之後,他就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和準備工作。為使東北軍能夠重新振作,樹立「精誠團結、意志統一」的思想,喚起「久以消沉的民氣」,張學良出資創辦《西京民報》,作為其宣傳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輿論陣地。在軍隊內部,他則開辦軍官訓練團培養抗日骨幹,並挑選了一批優秀青年軍官組成「抗日同志會」,由張自任主席,應德田任書記,孫銘九任行動部長,苗劍秋任宣傳部長,何鏡華任軍事部長。

同志會的誓詞是:「我決心參加抗日同志會,遵守組織綱領,服從組織紀律,擁護抗日領袖,艱苦奮鬥,不辭犧牲,努力向前,以求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自由」。張學良還親自對會員說:「我張學良一旦中途不抗日,我的同志任何人都可以槍斃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旭閑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這次打敗仗後,激起民憤,只好請求辭職
楊虎城坐擁大權後,蔣介石不斷打壓,最後反了
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表達使用原子彈,毛主席鎮定自若
他是是三傑中唯一一個親國反共,卻一生不被重用

TAG:張旭閑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