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保持微笑的秘訣
古典經籍,往往文辭考究,字字珠璣,義理晦澀,今人讀來常常估屈聾牙,難以理解。但父親融會貫通儒、道、釋三家來解釋,深入淺出,條理井然,義理分明,使本來深奧的內容都變得淺顯易懂。尤其是他那詼諧幽默的言辭,時時引起學生們會心的微笑,不管聽眾受教育程度如何,都能有所收穫。
父親講課十分受歡迎,前往聽講者極為踴躍,男女老幼,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其中有神父、牧師,有修女,有中外專家、學者、大學教授,有青年學子,更有販夫走卒。他們的職業遍布黨、政、軍、農、工、商,無所不有。這些聽眾常常擠得講堂水泄不通。來的稍微晚一點的人,已經沒有地方站腳了,只好被安排在其他地方,通過聽擴音器學習。這些人雖然只能「聞其聲,不見其人」,卻也樂在其中。
無論課上還是課下,父親永遠都是笑容滿面,從沒有人見過他皺眉頭,或者有過不高興的臉色。父親就算是在罵人的時候,你也看不出半絲怒容來,因為他罵人的時候,有的只是嚴肅而已。有時他在處理極麻煩的事情,面上依舊平靜安詳,並不為事情的煩瑣而感到焦躁或生氣。對於任何事情,父親都是雲淡風輕的樣子,以微笑面對。
每逢新年元旦,就更見不著父親有不高興的樣子了,父親從早到晚,面不改色,總是保持微笑。或許是因為這是大家團拜的日子,父親即使有煩惱,也不希望影響到他人,讓別人不能愉快地過年吧。這時,便有人問父親了;「老師,你為什麼會永遠在微笑,而我們為什麼學不會?」父親回答說:「如果你學不會笑,只好先學咧嘴!」大家都笑了,以為父親是在開玩笑,父親立即又說,「是真的啊!你們回去對著鏡子咧嘴!每天練習,多練習,日久就會了。」父親就是這樣,詼諧幽默又不失嚴肅。
《父親南懷瑾》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南懷瑾老師進一步闡明了對預測學的態度
※南懷瑾老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為人處世
※南懷瑾老師:並非學者,只是讀了各式各樣的書,又學了不少雜家學術
※南懷瑾老師不講授禪宗精髓,很多弟子都不理解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