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上奇峰:藍瑛作品及其師承影響特展

湖上奇峰:藍瑛作品及其師承影響特展

明 藍瑛 秋色梧桐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淵源有自

杭州畫壇素有南宋院畫與浙派遺風,藍瑛資質聰慧,從小喜愛繪事,得民間畫師指點,訓練有素,善山水,又擅人物、花鳥。藍瑛成長的年代,杭州畫壇原佔有統治地位的南宋院體與浙派已經趨於沒落,而曾經活躍於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也逐漸被松江地區的文人畫風所取代。青年藍瑛懷抱學習文人畫理想情懷,離開家鄉錢塘前往文人畫中心松江一帶遊學,相繼得到孫克弘(約1533—1611)、董其昌(1555—1636)、陳繼儒(1558—1639)等名公碩儒的賞識與提攜,跟隨他們學習新興的文人畫理論和技法,在以後不斷的交往中,他們都成為藍瑛人生成長中的重要導師。

董其昌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導「南北宗」論,將畫分為南宗(文人畫)與北宗(職業畫),揚南抑北。藍瑛能與南宗北斗董其昌的相識、相交,也許是機緣巧合使然。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歷史文化名城,風光秀麗的西子湖,更吸引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據任道斌先生考證,董其昌一生曾經十八次經過或特意前往杭州,僅萬曆三十二年(1604)的五月、六月、八月三次游杭州西湖,可能是在其中的某次,二十歲的藍瑛遇到了五十歲的董其昌。萬曆三十四年(1606)秋,董其昌從湖廣提學副使任上辭官回到松江。次年春夏之間,藍瑛便來到松江,邁出了他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隨董其昌學習新興的文人繪畫理論,臨摹、參悟古人筆墨技法,並有可能通過董其昌的介紹,投入有孟嘗君養士之風的孫克弘門下。

上海博物館所藏《明五家朱竹墨石圖》,系首度公開展出,圖分五段,創作作者依次為孫克弘、張忠、孫枝、藍瑛、許儀五家,各段創作時間不一。該圖卷作者許儀之外,孫克弘、張忠、孫枝、藍瑛四人中,藍瑛最為年輕,資歷最淺。藍瑛所繪湖石朱竹,坡石用墨深潤,墨氣氤氳,苔點蒼秀,筆致蒼茫。竹葉點撇之間亦加皴擦,愈見厚重。創作時間晚於張忠二十九年、晚於孫枝十五年之後,在孫克弘府上完成。藍瑛朱竹湖石圖能被孫克弘集中裝裱於同一幅朱竹墨石圖卷,得以躋身前輩畫家之列,足以印證了孫克弘對青年畫家藍瑛的器重和賞識。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藍瑛23歲,該圖是現存藍瑛年代最早的一件繪畫作品。

在藍瑛的人生道路上,董其昌對他起了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初秋時節,29歲的藍瑛以連綿的節奏,簡遠的用筆,創作《溪山秋色圖》(天津博物館藏),作者自題畫面構圖借鑒元人趙孟頫(1254—1322),筆法來自黃公望,但起伏卻更為舒緩,皴法雖是黃子久的長披麻,與子久中鋒用筆不同的是,藍瑛較多側鋒皴寫。此圖卷與董其昌在《晝錦堂圖》卷中的結構、布局、用筆、敷色相彷彿,藍瑛隱匿此圖出自乃師董其昌,而申明取法自趙孟頫、黃公望,或許是晚明托古時代的風氣使然。我們不妨大膽揣測,當時追隨董其昌左右的藍瑛,正是親眼目睹老師創作《晝錦堂圖並書記》,激情澎湃,在相隔不遠的時間節點,一氣呵成《溪山秋色圖》。長卷節奏舒緩,筆秀墨潤,充溢著文人畫氣息。董其昌年長藍瑛30歲,顯然他完成《晝錦堂圖並書記》卷的時間要早於藍瑛《溪山秋色圖》卷。通過觀照董氏《晝錦堂圖》與《溪山秋色圖》,我們從中可窺董其昌對藍瑛繪畫熏沐之深。

受董其昌影響,藍瑛師承宋元以來文人畫的筆墨傳統,尤其傾心於黃公望,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仿黃」作品。傳世最早的一件《仿大痴山水圖》卷(上海博物館藏),作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藍瑛時年33歲,從畫的年款、構圖、筆墨來看,可能是在董其昌的家裡,或是在董氏書畫船上,有幸臨摹董其昌收藏的黃子久《富春山居圖》真跡,但也不排除他臨摹的只是董其昌臨《富春山居圖》的仿本,風格類似松江畫派。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藍瑛多次臨寫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由藍瑛畫跡可尋他30年來孜孜不倦地學習黃公望,且貫穿其整個繪畫生涯。

藍瑛受董其昌影響還體現在仿古對象的選擇與歷久彌新的體悟,令其一生受用無窮。米家山水是宋代米芾父子所創的獨特畫法,歷代畫家多喜仿之,董其昌亦不例外。書家米芾放棄自己最為擅長的線條,純用點和塊繪畫,可謂別具匠心。米芾畫跡傳世罕見,其子米友仁得乃父真傳,有《瀟湘圖》卷流傳於世,曾被董其昌收入囊中,倍加珍惜,幾經臨摹。董其昌曾於友人處借臨米芾《楚山清曉圖》,藍瑛或許在董其昌處見過此圖,或是臨仿過董的臨摹本。傳世藍瑛有二個臨仿本:《楚山清曉圖》扇頁仿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27歲),今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是為藍瑛山水畫年代最早的作品。另一本《仿米南宮楚山清曉圖》,源自故宮博物院典藏的藍瑛《仿古山水冊》之一,作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71歲),兩件臨仿本的時間前後相距44年。董其昌對藍瑛濡染之深,從這兩件仿米作品中再次得到了印證。

藍瑛不僅在孫克弘、董其昌的家中觀摩學習宋元書畫名跡,通過他們的介紹還拜訪江南世家大族,進入書畫收藏圈,有機會觀摩臨仿古代書畫珍品,悉心體會古人筆法。孫克弘、董其昌之外,藍瑛還轉益多師,追隨陳繼儒往來江南,得到陳的厚愛。藍瑛曾與同鄉孫杕共同追隨董其昌、陳繼儒左右,他與孫杕合作的《山水花鳥》冊,得到陳繼儒與楊文驄、范允臨、劉士鏻、沈行遠等一時名流的詩文對題。

藍瑛山水初始師承江蘇南部地區的松江畫派,對於活躍於浙北地區的杭州、嘉興、湖州的畫家,也有所學習借鑒。浙江湖州人關思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萬曆、天啟(1573—1627)間,名重海內,與宋旭(1525—?)齊名。山水遠宗荊浩(約850—?)、關仝(約907—960),近及黃公望、王蒙(1308—1385),技法全面,形成自我特有風骨。作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雲壑松泉圖》(浙江省博物館藏),畫面構圖蒼秀奇崛,氣勢恢宏,岩壑間雲霧瀰漫,澗水急湍。設色精湛,筆墨出入於宋元。藍瑛畫法中的許多特徵,如技能全面,構圖雄奇,將北宋北派山水與元代文人畫風融於一體,或許即來自於關思。雖目前尚無資料可以證實兩者之間有無關聯,但關思作為松江派外圍,活動於浙北嘉興一帶,在萬曆年間書畫銷售人氣頗旺,對早年藍瑛的繪畫創作還是具有一定的影響。

澄懷味象

在古人看來山水不單純是自然界中的風景,而是文人的哲學理念。一直以來,山水畫在中國畫各科目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本章節中我們將重點圍繞藍瑛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期的山水畫作品進行展開,藍瑛山水畫成就主要體現在淺絳勾勒和沒骨重彩兩個方面,從大量藍瑛存世畫跡,我們可以把藍瑛山水畫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即早期(20歲左右至49歲)、中期(50歲至65歲左右)、晚期(65歲以後)。

藍瑛早期作品畫風以沖和清簡、筆法秀潤見長。中鋒運筆為主,皴法以長披麻皴、解索皴居多,山石的畫法潤澤渾圓,無過多的稜角,面貌與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頗相接近,「淵源有自」單元對於早期作品已涉及一二。作於天啟二年(1622年,38歲)的《溪橋話別圖》(故宮博物院藏)奇峰入雲,山巒走勢如龍,氣象高古,顯示出藍瑛早年對於傳統的孜孜研習和初步的融匯能力,是其早期山水為數不多的佳構之一。

明天啟四年(1624年,藍瑛40歲)所作《霖雨蒼生圖》(安徽博物院藏),描寫連綿大雨過後,萬物復甦,蒼松茂盛的景象。構圖借鑒高房山(1248—1310)的雲山法,山巒用「米家點法」,積點成山,松林以細筆勾勒,刻意求工,兩種技法被有機融於同一幅作品之中,充分顯示形姿之美,反映出作者早年習學宋元諸家筆法的特點。

50至65歲左右,藍瑛的畫風開始出現一些明顯的變化,由早期中鋒秀潤轉向晚期側鋒粗筆的過渡階段,呈現出一種綜合的面貌,其畫法糅合江浙兩地不同風氣。如明崇禎七年(1634年,50歲)所作《蜀山行旅圖》(上海博物館藏),畫幅上作者嘗試運用古人鉤粉為雪之飛雪法,描寫佛教四大名山普賢道場之峨眉山雪景。

清順治元年(1644年,藍瑛60歲)清軍鐵騎長驅直入,明王朝大廈傾覆,有感於甲申之變,亡國之痛,滿懷悲憤的藍瑛作《仿黃子久深山圖》(上海博物館藏),整體構圖繁密而用筆簡練,頗有黃公望寫天池石壁之韻。藍瑛自題畫跋中述及,此圖是甲申之後有感而作,抒發了王朝鼎革而引起的「悲慨」和「愁絕」之情。藍瑛雖為一介布衣,賣畫為生,但也有文人憂國憂民之情懷,國難當頭,借仿黃公望深山圖,寄託入山隱逸之志。

藍瑛山水喜畫秋天景緻,清順治六年(1649年,65歲)在杭州西溪之淵妙閣作《仿王蒙秋山高逸圖》(故宮博物院藏),以淺絳設色描繪秋景山水。而《秋山觀瀑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則運北宋畫家李成(919—967)之法,繪山林秋景,紅樹蒼松。山中瀑布高懸直下,水流飛濺,兩逸士相背坐於松下岩邊觀瀑聽泉。畫面明凈,含蓄雋雅,雖無具屬年款,但從筆墨判斷,此圖應屬於藍瑛60歲左右時的作品。

藍瑛此時期已擺脫松江畫派的束縛,以職業畫家功力深厚的筆墨技巧,融會貫通宋元以來文人畫的筆墨意境,繪畫藝術已經趨於成熟,完成了職業畫家兼具文人畫家的成功轉型。其作品能夠自如運用古代各家的筆墨技法,運筆由中鋒轉向側鋒,或以中鋒、側筆交替運用,筆法日益敏捷嫻熟。尤其是對於流泉水口的把握,寥寥數筆,簡練生動,疊泉掛瀑,震耳欲聾。藍瑛綜合各家的典型構圖,或簡或繁,表現出一種筆墨蒼勁,氣勢雄渾的繪畫風格。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豎起了一面大旗,追隨者日眾,終至自立門戶,形成人多勢眾,聲名遠播的「武林畫派」。

65歲以後,是藍瑛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時期,山水畫已臻化境,到達藝術巔峰。此時他定居於杭州城東寓所,榜所居曰「城曲茅堂」,在融會貫通前人技法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強烈而獨特的個人繪畫風貌。順治八年(1651年,67歲)在浙江嘉興作《春山水閣圖》(安徽博物院藏),筆墨清新雅緻,線條爽利勁健,整幅作品兼具南宗文人畫與北宗職業畫的特色,是為藍瑛晚年精品力作之一。從藍瑛晚年存世作品來看,除69歲短暫停留江蘇松江、揚州,多數時間在杭州、紹興、嘉興一帶活動,其足跡基本不出浙江範圍。

清順治九年(1653年,68歲)藍瑛在復社士人李清位於松江的麗秋堂,創作了一套仿古山水《澄觀圖》冊(故宮博物院藏),全冊共12開。藍瑛對山川草木細察入微,感同身受,圖中他以深厚的藝術功底,表現江南水鄉之秀美,北方山嶽之壯麗。藍瑛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對自然山水的某些形式結構及色彩進行了分解和重新組合,使之化作自己的胸中丘壑再加以表現。此套仿古山水圖冊堪稱藍瑛畫風成熟時期的代表作。

藍瑛山水畫多以淺絳勾勒為主,其自成一格的沒骨重彩畫在繪畫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藍瑛沒骨重彩畫發展脈絡清晰,由董其昌入門,進而演變為自己的獨特面貌。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58歲)藍瑛來到揚州,寓居平山堂等地,結識楊文驄、張宏(1577—1652後)等人,創作了大量山水畫精品,包括沒骨重彩畫。如果說藍瑛早期《溪山秋色圖》僅學步於董其昌《晝錦堂圖》,那麼中期《丹楓紅樹圖》(上海博物館藏),則標誌著他的沒骨重彩技法已經完全成熟。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74歲)所作《白雲紅樹》(故宮博物院藏),則代表了藍瑛沒骨重彩畫的高峰。設色絢爛明麗,用筆樸拙勁健的重彩力作,儘管他在這類圖中如董其昌那樣一再強調「仿張僧繇」,其實全然是自己的個人面貌。從藍瑛早期《溪山秋色》中模仿董其昌《晝錦堂圖》,中期在揚州的生活、創作經歷,可以發現藍瑛重彩畫的發展軌跡,他在董其昌沒骨重彩基礎上,「力求構圖更為飽滿,色彩更為濃重,對比更為強烈」,把這種源自於六朝以來的沒骨畫法,推向了極致,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晚明處於一個復古時代的高峰,繼前期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餘緒,畫壇歷來有仿古傳統,但仿古的方式漸趨於自由,仿作與原作之間的距離漸漸疏遠,畫家願意在畫上聲稱模仿古人之法,其實是出於擬古時代托古以自重的心理。藍瑛作品題款多有仿自某家某法,出現最多的幾種仿古對象中,卻常晃動著當代名家的身影,如仿李唐的近唐寅,仿黃公望的近沈周,仿米芾的近陳道復等。筆者以為,在藍瑛所處的時代,相對於宋元,當代名家作品更容易接觸。且不說藍瑛自己有無收藏當代名家的作品,即便步入某家畫肆,或是尋常富裕之家,官宦私宅,壁間多少會張掛幾幀當代名家字畫,如頗受時人歡迎的畫家沈周、唐寅、陳道復等,他們也都是仿古的高手。耳濡目染,藍瑛作品中出現他們的影子,也就不足為奇了。藍瑛善於學習古人,並融合自己遊歷山川的經歷,視野開闊,悉心觀察,以致他的山水畫中經常出現奇峰插雲,古樹槎椏,煙雲霧靄,瀑布流泉,茅屋水榭,高士清言這樣的繪畫元素,使澄澈清明的山水畫不僅可望,而且可居、可游,引人入勝。

賞石雅觀

中國文人素有賞石傳統,靈璧石、英石、太湖石、崑石被列入四大觀賞名石。賞石以它出於自然,更秀於自然的獨特魅力,深受歷代文人雅士喜愛。他們力所能及範圍內,書房案頭,廳堂供桌,庭院之中,有得體石頭加以陳設點綴,以供雅觀之清趣。

藍瑛善與文人士夫相交遊,早年遊學於孫克弘、董其昌等文人畫圈的經歷,耳濡目染,對於文人賞石具有相同的審美愛好。受時代風氣鼓盪,賞石、畫石亦自樂在其中。無論是案頭清供,還是水中湖石,他都能匠心獨運,駕馭自如。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54歲)受好友元卿之託,為卓翁祝壽繪《清朝柱石圖》(浙江省博物館藏),以石綠、石青、藤黃三色,畫巨石柱立於洶湧波濤之中,由藍瑛所題圖名「清朝柱石」、對受畫者「尊大人」的稱呼,如此《清朝柱石圖》,在以往藍瑛石為主題的作品中並不曾多見。

藍瑛一生畫石無數,清順治元年(1644年,60歲)《柱石大夫圖》(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藏)誠然是文人畫的傳統題材,在明代末年極為流行。而筆者以為藍瑛在1644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明確該圖命意:柱石大夫,顯然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祈禱大明江山能如中流砥柱,如蒼松長青。

藍瑛喜愛畫石,無論是寒冬枯木竹石,或是盛夏荷花湖石,其筆下之石始終給人以奇秀之美,呈現出濃郁的文人畫格調,其沉雄的筆墨又顯示出遒雅的風致,與其山水畫相比別有一番韻味。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72歲)初夏,老畫家在西湖舟船上賞荷,興之所至,繪就《荷石圖》(四川博物院藏),以短促有力的線條勾勒湖石,水墨渲染,復以荷葉皴,濃墨點苔,突出湖石作為觀賞石所須具有瘦皺漏透的審美品味。

嘉木幽禽

藍瑛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之外,花鳥畫方面也頗有造詣。與山水畫相較,藍瑛在花鳥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側目,呈現出另一種蓬勃旺盛、活潑自在的幽然之趣。藍瑛花鳥畫遠宗宋代院體,近得同時代文人花鳥畫風惠澤,擷取周之冕「勾花點葉」之法,又吸收吳門畫派沈周、陸治、陳淳等工寫結合的特色,推陳出新,線條勾勒,功力深湛。

《紅葉秋禽圖》(天津博物館藏),全圖以逸筆畫就,墨筆寫出枝幹輪廓,赭石皴染,細筆雙鉤紅葉,復以色點染,筆墨鬆動蕭散。小鳥錯落棲於枝幹上下,筆簡而形態生動傳神,雖無年款,從風格判斷當是藍瑛中期向晚期轉變時期花鳥畫精品。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70歲)所繪《秋色梧桐圖》(故宮博物院藏),畫面巧妙地避開百尺梧桐樹榦,以中鋒拉出雨後濕重下垂的梧桐枝,蠟嘴鳥棲於樹枝上,氣定神閑。藍瑛以山水畫的蒼勁雄奇筆墨,運用於花鳥畫創作,畫風靈動而不跳脫,筆墨爽利而不粗鄙,配以稍顯誇張的造型,使作品整體顯得粗中有細,豪放中又透露出江南畫師所獨有的細膩。畫幅左上有清高宗弘曆御題五言詩:「法傳趙榮祿,神是李青蓮,更憶梅花石,曾逢德壽邊。己卯秋日御題」,給予藍瑛花鳥畫極高的評價。

藍瑛花鳥畫題材相對集中,與山水多以秋景入畫相似,花鳥畫也以秋天居多。或許是秋天自然界色彩斑斕,樹葉轉紅,果子成熟,引來小鳥競相爭啄,觸動畫家更多的創作靈感,以致300年後我們仍可從藍瑛花鳥畫中領略鳥語花香的自然之趣。

山高水長

藍瑛繪畫技能全面,筆墨功力深厚,學習古人而有所創新,藝術成就貫通南北,熔鑄古今,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獨樹一幟,影響所及,如山高水長。藍瑛交遊廣泛,與江浙二地畫家如楊文驄、楊補、王思任、孫杕、陳洪綬等都有所來往,其中與孫杕關係最為密切,二人年紀相仿,既是同里,又曾共同師承董其昌、陳繼儒門下。他們具有相同的志趣愛好,經常一起切磋畫藝,合作繪畫,互為對方的畫上題跋。如藍瑛、孫杕合作《山水花鳥》冊(廣西省博物館藏),藍瑛寫山水,孫杕畫花鳥,其中藍瑛仿梅花道人吳鎮山水二幀,孫杕設色花鳥四幀。作品融入了二位畫家以古人為宗,又以自然為師的文人畫精髓,使畫面既古拙遒整,又不失溫潤鮮活。

江南結社風氣由來已久,各行業都有社團組織,畫家之間互為社員,彼此合作十分常見。以藍瑛當時在江浙一帶的聲望,人物畫家為僱主所繪人像,如有藍瑛或藍瑛傳人補景,其畫作更受時人青睞。藍瑛與「波臣派」掌門人曾鯨(1568—1650)及其學生謝彬(1601—1681)、徐泰(生卒不詳)既互為畫中社友,亦多有合作。如與徐泰合繪《浴研圖》(天津博物館藏)。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初夏,藍瑛以75歲的高齡與徐泰合繪《浴研圖》。從題記可知徐泰繪人物、桌几,藍瑛繪蕉石。此圖筆法嚴謹,線條流暢,人物簡淡安然,氣息高古,藍瑛所繪蕉石與之相得益彰。

陳洪綬早年曾向藍瑛學習繪畫,山水花鳥俱佳,後以人物畫為主。觀陳洪綬的繪畫,早、中年的山水畫作品及晚年部分人物畫的樹石背景,幾乎無一不是出自藍瑛。陳洪綬《楊升庵簪花圖》(故宮博物院藏)描寫明代文學家楊慎(1488—1559),因直諫觸怒皇上被貶雲南,行為舉止怪誕,時常醉後男扮女裝,粉面簪花,招搖過市的故事。楊升庵身後老樹遒曲斑駁,紅葉枯枝,蒼勁而挺立,圖中樹石畫法與藍瑛如出一轍。

藍瑛天資聰穎,成名較早,又廣泛結交名流,其聲譽高出時輩畫家。他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開宗立派,影響所及,直至晚清民國。當時崇尚藍瑛畫派的畫家眾多,浙江就大有人在,親炙私淑,不計其數。藍氏一門子嗣如子藍孟、孫藍深、藍濤、侄孫藍洄;學生有劉度、洪都、陳璇、王奐、馮仙湜、顧星等。

藍瑛嫡傳弟子中,數劉度(生卒不詳)成就最高,其作品細密工緻,以摹古宋人為主,深得畫理,尤善界畫樓台。劉度《雷峰夕照圖》(浙江省博物館藏),據作者自題:「雷峰夕照,癸巳秋日仿李營邱畫法,劉度。」可知筆墨仿自李成(919—967),山水布局則是宋代畫家所喜愛描繪的理想化的景緻。作品構圖精當,筆法細膩,接近藍瑛中期畫風轉變前的細筆風格。

藍瑛繪畫影響所及,除了浙江,江蘇地區也不乏藍瑛畫派傳人,揚州之外,「金陵畫派」中龔賢、樊圻、高岑、吳宏、鄒喆的畫跡中,多少都顯示出與藍瑛畫派有一定的淵源。吳宏《仿李成寒泉疏樹圖》頁(南京博物院藏)畫寒泉疏林,老樹槎枒,危橋茅亭,有高士攜童子踏橋而過。用筆干淡,墨色清潤,樹的畫法明顯有藍瑛的影子,但作者巧妙地以淡墨烘染,蒼中見潤。吳宏受藍瑛「武林畫派」影響,還表現在題識中:「高澗落寒泉,窮岩帶疏林。山深無車馬,獨有幽人度。幽人何所從,白雲最深處。出山不知遙,顧見雲間路。李咸熙筆意。」此圖完全是作者自家面貌,卻自稱仿李成,於此可見一斑。

杭州、南京兩地相距不遠,在「武林畫派」與「金陵畫派」畫家共同存在的年代裡,派與派之間產生相互影響,如馮仙湜與吳宏有過直接交往的畫家,彼此間切磋藝事,合作繪圖,馮仙湜曾與吳宏等八家聯合繪製《岡陵祝壽圖》巨幛(受展櫃層高及展線局限,無緣展出)。不同畫派之間的畫家合作必加深了這兩派密切的關係,從中可以看出「武林畫派」與「金陵畫派」同時並存,在藝術上各有所長,共同影響的發展脈絡。

藍瑛在晚明托古的時代,靈活運用南北宗各家之長,兼以對自然實景山水的飽游飫覽,視野開闊,又能自出機杼,使作品具有連綿無窮的趣味。藍瑛以職業畫家的身份,厚積薄發,以天人合一之勢,最終躋身晚明一流畫家的行列,成為那個時代山水畫家中最為多才多藝又最具原創力的畫家,如巍峨奇峰,屹立於湖光山色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徐霞客評他「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
油畫里的好姐妹
海上女畫家陳椿年《春酣》
假期來了,我們一起出去畫畫吧!
范曾的人品;范曾的畫品

TAG:中國美術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