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常提到SCI論文,它到底指的是什麼

經常提到SCI論文,它到底指的是什麼

感謝大家長期對木耶百新的支持,我的願景就是提高大家的學術能力。我努力將木耶百新打造成一個有品質的學術平台,感謝路上一直有你的陪伴。

在理工科的研究領域中,SCI論文算是比較重要的研究成果,現在很多學校也將SCI論文作為考核指標之一。我也介紹了很多SCI論文寫作的相關內容。那麼,說了這麼多SCI論文,你知道它到底是啥意思么?

考慮到很多人還不知道SCI到底是什麼,怎麼來的,今天就來進行一個簡單的掃盲。

就像微博里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一樣,文獻與文獻之間的關係也一樣。

每一篇文章的後面都要引用一定數量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而這些參考文獻又會引用一定數量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這就造就了文章與文章之間複雜的引用關係。人類所有的科學成果都與這種相互借鑒與引用分不開關係,所謂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抵就是如此。

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導致了兩篇文章之間有如下4種關係:

1. 你引用我

2. 你被我引用

3. 我倆的研究話題相關但是互不引用

4. 我倆的研究話題無關

基於兩篇文章間這4種關係,美國的情報專家尤金·加菲爾德提出一種對某個研究話題做三維拓展分析的研究理論。

假如我在閱讀一篇文章A的時候,在A的參考文獻中發現了B,又從B的參考文獻中發現了C,這種從A到C的維度就是越來越早;

假如我在閱讀到A文獻之後發現,B引用了A,C引用了B,那麼這種從A到C的維度就是越來越新;

假如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發現,A、B和C在研究話題上是相關的,但互相之間沒有引用,這種維度就是越來越廣。

這三種維度保證了科學研究的完整性,基於此,這位美國情報專家創辦了ISI機構(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全面梳理了論文引用間的各種關係,大大提高了科研人的工作效率。他們整理的資料庫就是大名鼎鼎的Web of Science,其中期刊方面的資料庫知名的有:

理工科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

社會科學的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藝術人文的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

還有一些別的期刊這裡就不列舉了。這下你明白了吧,我們所說的SCI就是理工科的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要想知道一篇英文論文有沒有被SCI檢索,通常情況下只需要在web of science上檢索一下。能檢索到的就是被SCI檢索,否則就是沒有被SCI檢索。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如果你的文章比較新,在期刊官網已經刊登,但是web of science上還不能檢索到,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ISI機構對資料庫中文章之間的引用關係進行了一個排名,並創立了影響因子的概念,我會在明天的文章中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什麼是影響因子,通俗的說就是被引用得越多表明文章質量越高。我們經常聽到的關於SCI核心期刊的概念就是在這個資料庫中被引用數比較多的一些期刊的總稱。

後來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在國內大力推崇這種理念,所以現在SCI已經逐漸變成國內很多高校或者研究機構的成果評價標準之一了。

現在,知道SCI到底指的是什麼了吧。以後可千萬別說SCI是一個出版社啊。

今天關於SCI到底是什麼的話題就講到這裡。

同學們,下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耶百新 的精彩文章:

文獻看了就忘,導師問了就慌,怎麼辦?

TAG:木耶百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