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個十圈、八圈,真的對身體好嗎?
當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開始玩微信後,走路跨越了年齡和性別的界限,為能佔領好友步數排行的封面,小區里的大爺大媽每天飯後都必須出去走它個10圈8圈。
但,走路真的好嗎?
前希臘奧運隊首席治療師藍博士有話說
為什麼中國的中老年人
最熱愛的運動是走路?
與歐美國家不同,我國的中老年人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目前還只是少數。當人的年紀和肚子一起變大,運動也變得更加困難。
走路,不需要特別的場地和裝備,也可以沒有同伴和技術,還可以邊走邊八卦家長里短,簡直就是最方便的選擇!
GIF/354K
過了40歲之後,人們的肌肉力量每年會喪失1%;60歲後,肌肉力量每年會喪失1.5%。
藍博士並不否認走路對健康的幫助,它的確能改善我們的心肺功能;但如果我們每天僅僅靠走路,對阻止肌肉流失作用不大。
除了走路,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運動?
正如藍博士說,路,每個星期走3小時就足夠了,再往上增加運動量對健康幫助並不大。
我們平時應該多做一些包括背部、腰部、腿部在內的全身肌肉鍛煉。比如,視頻中介紹的在家也能做的2個小運動:伏地挺身和深蹲。
GIF/1273K
上了年紀的長輩們視身體情況決定,除了肌肉鍛煉之外,太極、游泳、慢跑、球類運動(健身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撞球、門球和高爾夫球等)等都是上佳選擇。
運動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做好熱身運動
運動前的熱身活動一定要做得充分到位,否則很可能因為肌肉伸展性降低,關節僵硬,而造成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等情況。
解決方案:一般情況下,運動前的熱身活動在5分鐘左右,但冬天應多花一倍的時間做熱身,最好達到10~15分鐘。熱身時最好先做動態拉伸,然後做一定強度的快走或慢跑等,直到微微出汗、毛孔張開為止。
2
運動量不宜過大
運動時的時間和強度以人自感疲勞為第一原則,過於疲勞,人的抵抗力下降,不僅不能運動強身,反而會讓病原菌乘虛而入,得不償失。
解決方案:運動量究竟應該是多少,可以根據自我感覺判斷,經過鍛煉後,全身舒暢、精神愉快、體力充沛、睡眠良好,說明運動量掌握得比較適當。
如果鍛煉後感到十分疲勞,甚至在休息一夜後仍有疲勞感,並有頭暈、心慌、噁心、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睡眠不佳等癥狀,就說明運動量過大。
同時,運動後注意多喝水,可以幫助緩解水分流失和氣候乾燥引發的不良反應。
3
鍛煉完繼續活動10分鐘
經過比較劇烈的低、中強度20~30分鐘耐力運動後,如果突然停止運動或坐、躺下來,對身體都是十分有害的。因為肌肉突然停止運動,會妨礙血液迴流到心臟,進而造成大腦缺血,引起頭暈等癥狀。
解決方案:正確的做法是逐漸放慢所做運動的速度,繼續運動3~5分鐘,讓心率慢慢降下來,再做些放鬆性活動來舒緩肌肉和血液,這與熱身同樣重要。
驚呆!走路速度真能預測你的壽命!
【特別推薦】-加拿大進口
原裝進口,售後有保障
7天無理由退換,購買無風險
注意:本品不能替代藥品


※7 天清毒日記:美麗不是簡單的事情
※越老越是寶!這3種菜,老了更營養,秋天要多吃!
※雞蛋里加點它,緩解疲勞、補血安神!誰還吃白煮蛋啊?
※45度做人,90度為人,360度處事
※手抖意味著什麼?身體出現這幾個癥狀千萬小心
TAG:健康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