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卿本才人,奈何為帝!

卿本才人,奈何為帝!

詞為有宋一代文學的代表文體,在兩宋,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喜歡填詞。宋徽宗現在流傳下來的詞有三卷《宮詞》,這些詞按時間可為前後兩期。

其中,前期詞的內容大都是描寫宮廷生活,吟詠的是宮苑的壯麗,帝王生活的愜意等。徽宗這些以宮廷生活為題材的詞作,內容多空虛無物,風格上綺靡輕艷,鮮有可取之處。徽宗早期詞中,值得稱道的只有下面這首悼亡詞,名字叫《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

行行指月行行說。

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

好燈爭奈人心別。

人前不敢分明說。

不忍抬頭,休見舊時月。

宋徽宗此詞是懷念他的愛妃劉氏的。

劉氏出身低微,由內侍楊戩引薦入宮。她天資聰穎,善解人意,且心靈手巧,善化妝,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製,她的聰穎美貌深得徽宗的喜愛。劉氏初時宮時,被封為才人,不久就被晉封為淑妃,生下了建安郡王趙柍、嘉國公趙椅、英國公趙楒。宣和三年(1121年)劉妃一病不起,享年三十四歲,身後被追封為皇后,謚曰明節。徽宗對劉妃的去世大感悲慟。

劉妃為人賢淑,她去世地時宮人左右都哭泣哀悼,只有一個崔妃面無戚容,宋徽宗又悲痛又氣憤,後來找了個借口將她貶為庶人。在劉妃去世的第二年正月十五賞燈時節,望著滿城的火樹銀花,宋徽宗回想起和劉妃去年此時,還在同行觀燈,而今燈如舊,人已非,不禁悲從中來,便寫下了這首《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詞。其構思寫法可與歐陽修《生查子》詞「去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透!」一詞媲美,可見他是一位多麼至情至性的帝王!

宋徽宗的詞,流布人口最廣的的有兩首,都是他被俘北上後所作。生活能夠改變一切。命運的改變,使徽宗從至高無上的萬乘之尊一落千丈,成為催眉折腰的階下囚,也使他從一個異想天開的藝術家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詩人。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攻佔了宋的都城汴京,擄去宋朝的兩位帝王:徽宗趙佶與他的兒子欽宗趙桓,並連同皇后、太子、公主、妃繽及諸王宗室眷屬三千餘人被押往金國,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史稱「靖康之難」。據說,在被押解北上的途中,趙佶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而聽到皇家藏書藏畫也被搶去,不禁仰天長嘆,淚流滿面。在這幾聲嘆息里,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他知識分子的本性。

在輾轉跋涉的押送途中,宋徽宗備嘗了人間的艱辛。盛夏烈日,汗流浹背;深秋隆冬,衣衫難以蔽寒;腹飢難耐,竟至搶吃監押者的剩飯;稍有言辭,則遭叱罵毆打……詩

窮而後工,這樣的生活,使徽宗此時所寫的詩詞,變徵變羽,大放悲聲,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這也正應了文學史上一句老話「窮苦之言易好,歡愉之辭難工」,西方的說法是「憤怒出詩人」。

宋徽宗在北行途中,曾見路邊有杏花盛開,不由回憶起往日的帝王生活,寫下《燕山亭.北行見杏花》一詞,這是他後期重要的詞作之一: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

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詞中開篇由杏花起興,就景敘情,寓情於景。以杏花春暮凋零,暗寓詞人流徙途中的飄泊凄涼。「裁剪冰綃」到「艷溢香融」,層層渲染極寫杏花的美麗。接著,筆鋒突轉,「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這樣美麗盛開的杏花,生命卻是短暫易逝的。除花期的短暫之外,更有無情風雨的摧殘,花謝之後只剩下滿院凄涼之氣,與李後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奈何朝來寒雨晚來風!」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了對昔日帝王生活的追憶,產生一種生命無常、年華易逝的詠嘆。

接下來,說想借那飛翔的燕子遙寄自己的離恨,表達對都城汴京的思念,一句「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追問,抒發了徽宗不盡的亡國愁苦,恰如李後主當年「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嘆,同樣的對流水落花的深層體驗。也許直到此刻,徽宗才對自己專註繪事、不問政治產生了無盡的懊悔;只有此時,他才充滿了對故國淪亡悔恨與反思。

這首詞的最後一句尤為沉痛,「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說自己常常在夢中回到故國,這對淪落飄零的自己多少也是個安慰。但是現在,連這個可憐的盼頭也沒有了——晚上連夢都不做了,言下之意自己最近常常徹夜難眠。

宋徽宗此詞托物詠懷,幽咽委曲,但詞中抒發的感情雖真摯而骨力貧弱。詞的下片雖直言「思量」「故宮」,表達得十分委婉曲折:但開篇去描繪杏花具有濃烈的脂粉氣,什麼「胭脂勻注」,什麼「艷溢香融」,讓人覺得這種審美情趣跟當時「靖康之恥」的現實何其格格不入。以及上片「羞殺蕊珠宮女」這樣的吟詠,跟下片詞的「愁苦」抒情夕又顯得多麼不協調!

所以,雖然同是吟詠亡國的沉痛心情,但與不事雕琢、言為心聲的李後主之詞相比,缺少了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此外,這首詞太精雕細刻,有如他當帝王時的畫作《芙蓉錦雞圖》,給人過於濃艷之感,而沒有後主的本色。

此期,徽宗還寫下他在後世最廣為人知的一首詞,名字叫《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要說這徽宗也真是的,選個詞牌都是這樣女里女氣的脂粉味,不亡國才怪!不過這首詞寫堪稱佳作: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

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當時的首都開封,也就是趙佶詞中所言「玉京」,是全國最繁華的城市。《東京夢華錄》一書,曾描繪了文人眼中的汴京盛況:「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又「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真是個人間天堂!而「萬里帝王家」,則點出作者在這繁華京師中的身份——他是個富有四海的帝王。

李煜在《破陣子》中曾云:「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口氣與徽宗的這句「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相似。但平心而論,南唐僅為五代時的一個小朝廷,比較之下,北宋王朝確實稱得上是「萬里帝王家」了。而今,生靈塗炭,城郭殘破,父子都成為俘虜,從此揭開了生命史上悲慘的一頁。「玉京」「瓊林」兩句,專寫皇家的豪華氣派。夜,反映了自己往日聲色享樂和驕奢豪侈的帝王生活。

接著則通過往昔和現實的對比,來表達自己被俘以後的愁苦之情。「花城」指靖康之亂前的汴京,那花團錦簇的美景使人流連忘返;劫亂以後,這座萬花叢中的名城只剩下斷垣殘壁,城中空寂無人,真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如今,自己身處塵沙漫天的荒漠,那繁花似錦的汴京卻仍然經常縈繞在夢中。

最後幾句,是說夢醒以後,聽到遠處傳來陣陣羌笛聲,吹的曲子正是幽怨的《梅花落》,這使他從一下從夢幻回到現實,真是「夢裡不知身是客」!如今父子拘繫於北地土牆木柵之中,身受各種侮辱,南望汴京,渺不可見,不禁悲從中來。

宋徽宗的詞風總的以錯彩鏤金、雍容華貴為主,但偶爾也有一些清新樸素的作品。他的《臨江仙》一詞,就寫得很清省純凈、洗盡鉛華:

過水穿山前去也,

吟詩約句千餘。

淮波寒重雨疏疏,

煙籠灘上鷺,人買就船魚。

古寺幽房權且住,

夜深宿在僧居,

夢魂驚起轉嗟吁。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宋徽宗被押送金國後,受盡了屈辱。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行索去;接著,被命令與欽宗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阿骨打的廟宇。爾後,他被金帝封為具有侮辱意味「昏德侯」,關押於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暗羅帳」、「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他不得不承擔現實給他的痛苦。在夢中他「驚起」,卻看到這周圍的蕭疏,只能暗自「嗟吁」!這就是那個風流倜儻的少年王孫嗎?這就是那個浪漫多情的才子帝王嗎?在痛苦、悔恨、無奈和悲傷的煎熬中,宋徽宗的詩詞也一洗鉛華,成為血淚心境的真實寫照。他的《在北題壁》一詩也真切描寫了他在北方的凄涼生活:

徹夜西風撼破扉,

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斷天南無雁飛。

西風凜冽,徹夜難眠,窗破門碎,孤居荒屋,只一盞清燈相伴。回首故園,遙遙三千里之遠;望著南方,就連一隻大雁也看不到,這是何等的凄涼不堪!在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從萬乘之尊到階下楚囚,宋徽宗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一代君王,居然落魄到「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的地步,這是怎樣的無可奈何!

在經受了九年的囚禁生涯,飽經屈辱和傷痛之後,宋徽宗於公元1135年4月病死於五國城。這座遠離都城開封萬里之外的大金國小鎮,今天的黑龍江省依蘭縣,本來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一座蠻荒僻壤小城,因此而留名歷史。

命運無常,似乎總願意跟風華絕代的人物開玩笑!元代丞相脫脫在撰寫到《宋史》中《徽宗記》一段時,不由擲筆慨嘆道:「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接著脫脫又嘆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最後一句堪稱是對宋徽宗最中肯的評價!

佇立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宋代繪畫前,當你到看見《聽琴圖》里那個手揮五弦的道士模樣打扮的宋徽宗時,你會明白,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宋徽宗!

卿本才人,奈何為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徽宗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畫始於工筆,工筆畫天生就是「國畫貴族」!
皇帝問他:你打勝仗後要什麼獎賞?他說:我要你身邊的兩個嬪妃
「文學」臨城探秘(五)白雲寺
此人出征前索要皇帝身邊美嬪,皇帝說:那可不行!此人後來當宰相
凄慘宋徽宗被金兵押解北上到五國城

TAG:宋徽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