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空降傘兵,精良裝備打造精銳部隊,神兵天降嚇壞意軍
文|邱岱峰
隨著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成功離開地面,人類第一次具備了可以自由翱翔天空的能力。伴隨著飛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其在軍事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利用飛機將士兵快速的轉場機動甚至直接投送到戰場的戰術也就應運而生,後者就是大家經常會提到的空降兵和空降作戰。天降神兵已經不再停留在人們的想像中,在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有空降戰術的首次實戰應用,也完成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空降作戰。
說到空降兵,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被《兄弟連》刻畫而享譽全球的101空降師。但是,對於空降作戰來說,這個只能算是小字輩了。而之前,德國空降兵部隊早就以其出色的戰績名揚天下。
德軍空降兵鋼盔
德國傘兵隸屬空軍,穿著空軍的藍色制服,使用與飛行員相同的檸檬黃色領章。作戰時,其通常在制服外罩專用的灰色或綠色連體作戰服,明顯區別於其他地面作戰部隊(綠魔鬼的稱號也就是源於此)。而德國傘兵鋼盔是讓人一眼能將其和其他德軍部隊中區分出來的特別之處。二戰德國傘兵使用的是M36系列鋼盔(其改進型號包括M37和M38),該盔是在大家熟悉的M35鋼盔基礎上改進而來。外形最大的特點是取消了容易鉤掛傘繩的護耳部分以確保跳傘時的安全。
M38的主要改進為取消了作用不大的掛槍孔,原設計M36/37的掛槍孔是在士兵傘降時掛住步槍背帶以防武器脫手,但是德國傘兵實際傘降時基本只隨身攜帶手槍,因此這個設計無法發揮作用而被取消。另外便是將固定襯圈的3枚開腳鉚釘改為開孔螺絲並取消透氣孔,螺絲開口兼做通氣孔使用。同時加強了內襯鋁圈強度,後期直接改為鍍鋅鋼材以解決M36/37該部分強度不足問題。
德國傘兵作戰服,下擺可以收緊成短褲狀,以便於在掛載傘具時更加方便
德國傘兵的作戰服設計上頗有特點,也非常巧妙。傘兵戰鬥風衣,其最大的特點是下擺可以收緊成短褲狀,以便於在掛載傘具時更加方便。同時,作為傘兵落地第一時間的主戰武器,風衣的後腰部設計有專用的手槍袋。但傘兵們實際使用時更多的還是使用常規的手槍套。反倒是作戰褲上設計的專用傘兵刀袋更多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武器裝備方面,德國傘兵早期使用與步兵相同。由於德國傘兵傘降戰術是以低空空投,以降低傘兵的滯空時間,同時也便於集結。降落傘的承重也被嚴格限制。所以傘降落時,通常只有士官攜帶衝鋒槍而步兵並不攜帶步槍。這就使得步兵部隊中僅作為自衛甚至是自盡武器的手槍,對德國傘兵來說卻非常重要。手槍和傘兵刀往往是他們落地時僅有的武器。所以,對於手槍射擊的訓練,德國傘兵非常嚴格。其考核要求為手槍50米射擊命中率必須在80%以上。要知道通常手槍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是50米左右。甚至即使技術飛速發展至今,這個射程也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手槍射擊訓練的距離通常設定在25米左右即可。德國傘兵訓練標準的嚴苛程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德國傘兵步槍機槍這類武器是跟著裝備箱一起空投的。說到德軍的空投裝備箱,這又是一件設計非常巧妙的東西。其可移動的分倉設計可以方便地裝入各種武器彈藥通信器材和各類補給品。箱內配備的小輪子可以快速地安裝在底部使箱體成為一輛小拖車,而箱內的限制桿可以保證空投時物資不會在箱內晃動,落地後打開則成為小拖車的拉杆便於士兵快速地將裝備轉移到安全地帶。
這種士兵與武器分開投送的方式,固然達到了德軍快速落地的構想。但是卻讓傘兵在面對對手密集火力時毫無還手之力。這點在德國進攻克里特島的戰鬥中明顯地顯現出來。大量傘兵還沒有落地就被打死,好不容易著陸的傘兵還沒等解開傘具,又傷亡不少。有幸躲過前面兩個厄難生存下來的傘兵,卻根本沒有武器可以還擊對手的步槍和機槍。只能繼續冒著危險去尋找武器。
德軍空降兵
經過克里特島的教訓,德國傘兵發現使用常規的步兵武器根本無法滿足傘兵在沒有火力支援的情況下的戰鬥需求。於是便提出了全新的傘兵專用武器概念。這就是後來出現的FG42傘兵步槍,可以說這款步槍是一款設計理念相當超前的武器。其設計根據傘兵缺少重火力支援的特點,重點加強單兵火力。要求可兼顧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的特點,配合光學瞄具,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這些複雜甚至看似矛盾的要求竟然被德國工程師在資源已經開始匱乏的1943年成功設計出來。該槍使用20發彈匣供彈,最後期的型號甚至可以做到根據需要,選擇彈匣或者彈鏈供彈,無需對槍身結構進行任何改裝。其護木被設計為打開後可作為輕機槍的兩腳架使用,以一物多用的方法減輕重量。為了平衡精度和連發射擊的散熱需求,該槍半自動時為閉膛模式以增加精度,全自動射擊時則變為開膛模式以增強散熱。這樣複雜的技術設計,即使在十多年後,美國的M14步槍也不能完全做到。
FG42傘兵步槍首次參戰是在營救墨索里尼的行動中。也是該槍裝備以後,少有的作為傘兵專用武器真正參與空降作戰。富有戲劇性的是,當「熱愛和平」的義大利軍看守們看到乘坐滑翔機的德國傘兵從天而降的一刻,便四散逃竄。即使少數沒有逃走的人,也在「不需要流血」的「宣傳」下,主動放下武器。對於德軍的這場特種突襲,兵不血刃地解決戰鬥無疑可以稱為經典戰例。而對於FG42來說,作為傘兵武器參與空降作戰卻一槍未放,可能多少有些遺憾。不過,這一場確實沒有流血的戰鬥,給人們在談起戰爭的殘酷時,又多了一分黑色的幽默。


※這21首宋詞名作,唱盡大宋王朝319年歷史
※貫通中國南北,大宋靠它立國,中華帝國從此進入另一個時代
※運河上的臨清,舌尖上的臨清:《金瓶梅》中美食都能在此找到蹤影
※黃炎培:建立中華第一職業教育機構,做人「取象於錢,里方外圓」
※一個始終沒掛牌的中共機構,情報很牛,日本天皇開會內容都能得到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