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王蒙:讀書與生活

王蒙:讀書與生活

王蒙:讀書與生活

王蒙:讀書與生活

我多次想,讀書最大的樂趣是什麼呢?就是在書中發現了生活,發現了自己過去不理解的生活。那生活中最快樂的又是什麼呢?是在生活中發現了書,某一個處境、某處風景、某一種感受,你覺得這完全應該上書,或者覺得真跟書裡面所體會到的,閱讀時的感覺完全一樣,這是最快樂的事情。

書與生活,可以互證,可以互補,可以互見。

我是1934年生人,1940年就開始上小學了。小學二年級時,我讀了這一輩子第一本書,《小學生模範作文選》,第一篇文章叫什麼呢?《秋夜》,第一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皎潔的月兒升起在天空」,我非常興奮,什麼原因呢?那時候我快滿7歲了,已經知道什麼是月亮了,而且我對月亮和太陽也有一個比較,太陽很亮、很刺眼,曬在身上很熱,月亮我覺得也亮,但跟太陽的亮又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呢?我不知道。我一看書,這叫「皎潔」,我太興奮了,老天啊,這是皎潔啊!從此我只要看見月亮就想到「皎潔」,我樂得不得了,我認為自己發現了世界,世界不再陌生,我給它命名了,命名什麼呢?「皎潔」。

我們又必須承認,書永遠不會像生活那麼豐富、那麼直觀、那麼生動、那麼微妙。但是書有書的特點,有些內容是生活裡頭不能完全得到的。

原因在哪兒呢?書主要是靠語言和文字來表現,來成立的。書是把生活符號化了,符號化的結果,就是把人的思維加在裡邊,書是表達人的思維能力的。

書與生活的關係在哪裡呢?

書有經典性。有些書有一種生活所沒有的高大上的性質,甚至於還有一種神性。書代表了前人的智慧、經驗、認識,只有讀這些書才能夠掌握經典,才能夠獲得經典。

書有條理性。日常生活給了人感受,今天認識皎潔了,明天認識明亮了,後天認識鮮艷了,大後天認識香噴噴了,可生活里這些經驗都是亂七八糟的。只有經過符號的梳理,經過語言和文字的梳理,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才開始有條理,這種條理性是日常生活給不了的。

因為有了條理性,就有了清明性,什麼事兒說得更清楚了。有時候甚至是在配偶之間———配偶之間最怕的不是意見不一致,而是鬧不清不一致在什麼地方,有時候就想,要不你寫出來哪三條讓我干,我一看就明白了,就清明了。

書有理想性。什麼叫理想?就是希望有,暫時還沒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每個人不光是愛自己的父母,見到別人的父母跟愛自己的父母一樣去愛他,見到別人的孩子,跟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去照顧他,幫助他,這個社會有多好!書里能表達很多高尚的理想,這些高尚的理想是生活里還沒有完全得到的,這就是理想性。

書有概括性。因為人的語言和文字概括了很多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幸福,高尚,崇高,獻身,仁義,道德,方向,這些抽象的東西只有靠語言和文字來概括,人看不到的語言能達到,人聽不到的語言能達到,人摸不著的語言也能達到。語言就是人的思維,用人的思維來看世界,來理解世界,來看歷史,來理解歷史,來看生活,來理解生活。不讀書,只是在生活當中,一個人再聰明也達不到。

書是不能夠被替代的,一個人的經驗不管多麼豐富,沒有書提高著,總結著,推動著,生活就永遠達不到比較高的境界。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註「微群」

王蒙:讀書與生活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偶爾讀首詩」當以色列遇到巴勒斯坦——願我們都愛生命
想要如何正確「看閑書」,你還需要一個「領讀人」
這裡的每一次衝突都令人義憤填膺,每一點痛楚都讓人潸然淚下
朱永新:兒童閱讀決定民族未來
梅子涵:把文學捧起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