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哥本哈根,歡迎光臨北國樂園

哥本哈根,歡迎光臨北國樂園

從哥本哈根起家,如今在紐約和倫敦均開設分部的明星建築事務所BIG在家鄉建成的房子——Urban Rigger。這是由九個集裝箱組成的學生公寓,位於市中心的小港口。建築師希望這種系統能夠在整個丹麥複製。

19世紀的哥本哈根曾帶給世人一個美麗又令人心碎的童話。然而在今天,假若你要去這座北歐最大的城市,了解她的人們一定會說,美人魚的雕像並不是必須要看,但在城中漫步閑逛或騎車看路人是絕不能錯過的。因為這個由一代代城市設計師、建築師與市民共同創造的北歐閑適之都,是當今全球宜居城市的典範。

在 Kastrup環形海邊浴場,位於哥本哈根大區東南部,由White arkitekter AB建築事務所設計。

哥本哈根人極度熱愛戶外活動,溫帶海洋性氣候給予了這座北歐城市和煦的陽光、空氣、水,但是令這份自然的贈予更為閃耀的,是她享譽世界的城市設計與綠色休閑的全民生活理念。600年前,這座位於丹麥西蘭島東部的港口城市被定為丹麥王國首都,她的繁榮因靠近瑞典的運輸優勢而來,其古稱Kj?bmandehavn的意思正是「商人的港口」。幾百年間,哥城經歷過數次的火災、瘟疫和戰爭,絕非一座安逸的世外桃源。如今,當人們提起「最想居住」、「慢生活」這樣的字眼時絕不會錯過哥本哈根——2016年,美國《Metropolis》雜誌評選其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2008年,英國《Monocle》雜誌也評選其為最宜居城市。形成如此美好的城市狀態,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20世紀中期的一份來自民間的規劃書。

大都市計劃

熱鬧的市中心老城區步行街。

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丹麥舉全國之力著手於大規模的戰後重建工作,首都哥本哈根更是重頭戲。1947年,一份來自民間組織——丹麥城鎮規劃協會(Danish Town Planning Institute,1928年成立)的總體規劃書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規劃書中首次使用了「大哥本哈根」這一概念,建議哥本哈根市依託鐵路幹線從老城區向北、東、南三個方向的濱海進行延伸。這份建議書有一個形象而可愛名字——指形規劃(Finger Plan),據說是因為丹麥城鎮規劃協會的一位秘書碰巧將自己的手放在規劃圖上,發現形狀相似,因而得名。這份計劃的雄心不僅僅在於擴張城市的版圖,更重要的是給出了許多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實施細節,比如:對老城區採取保護為主、適度改造、改善基建的策略;在向外圍擴張的過程中儘可能少或不佔用農田,而是用優美宜居的景觀和住宅設計來吸引人們去往新城居住;同時,在鐵路幹線形成的各「手指」之間的區域中保留原有的自然空間,並且通過設計手段讓這些自然地帶向城中心的「手掌」部分蔓延。毫無疑問,這一框架奠定了哥本哈根今天自然與人文風貌交織並存的格局基礎。從磅礴的北國自然風景,過渡到市中心老城的熱鬧繁華,公共交通令人毫不費力,這樣的時空關係使得這座城市既野性又優雅。人們大可以在老城區趣伏里樂園(Tivoli Garden)裡面騎旋轉木馬、坐過山車狠狠High上一頓後,再花5分鐘坐地鐵去阿瑪海濱公園(Amager Strandpark)欣賞靜美壯闊的自然水景。

誕生於1947年的「指形規劃(Finger Plan)」為哥本哈根城從「二戰」後恢復生機並演化為大都市奠定了基礎。因為交通幹線的規劃和發展,如今從市中心老城區去海邊欣賞自然水景十分便捷。

「指形規劃」提出一年之後,被命名以《首都地區規劃建議》正式公布。儘管它來自民間,但由於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和響應,最終還是促使了丹麥政府與哥本哈根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與城市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1949年的《城市管理法》(City Regulation Art),1959年的《區域劃分法》(ZonalDerisions)。這對哥本哈根此後幾十年的發展非常重要,不僅僅在於規劃的內容本身,更重要的是,來自民間的聲音能夠被城市與國家的管理者傾聽、採納並且付諸於實施——這種良性循環的模式得以在丹麥人心中變得理所當然。

汽車不友好之城

Superkilen公園中來來往往的非機動車。

「所有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深切的感受、交談和關懷都是在人們停留、坐著、躺卧或步行時發生的。人們可以從汽車或火車的窗戶看到別人的掠影,但生活總是始於足下……」揚·蓋爾(Jan Gehl)在他的《交往與空間》(Life Between Buildings)中這樣寫道。這本首次出版於1971年、再版不斷、被廣泛譯介的著作,已經成為丹麥城市設計史上的一張名片。在書中,這位著名的城市規劃專家條分縷析地針對如何創造城市公共生活、如何讓人們更多地交往而不是彼此孤立,提供了細膩的觀察。「如果運動速度從每小時60公里降至每小時6公里,大街上的人數就會成10倍地增加,因為每個人都處於延長了10倍的視域之內。」「當哥本哈根的主要大街斯特魯格特(Stroget)從由機動交通與擁擠的人行道構成的混合型大街改建為步行街時,步行面積拓寬了4倍,這說明了嬰兒車交通對於空間的要求。在頭一年,步行者的人數增加了約35%,而嬰兒車的數目增加了400%。」「能聽到音樂、歌唱、呼喊和講演,使步行變得情趣盎然。隨著步行街的引入,哥本哈根市自然興起的街頭音樂有了明顯的復甦,成了今天該市最引人入勝的特色之一。在引入無機動交通空間之前,通常什麼東西也聽不見。」蓋爾的主張旗幟鮮明:慢速的交通、柔性的建築邊界、適宜的街道寬度和令人駐足停留的景觀,才能讓一座城市充滿生生不息的活力,並最終使它的居民幸福。

一位在街頭表演的爵士樂手與席地而坐的小孩子們互動。在城市設計師揚· 蓋爾的理念中,深切的交流都是在人們在坐著、躺卧或步行時發生的。

在哥本哈根的街面上,的確是汽車少、行人多、自行車多。蓋爾本人一輩子都不會開車,但其實這在丹麥毫不稀奇。除了城市道路系統的設計鼓勵步行、騎車和乘坐公共交通之外,300%的汽車購置稅也是一項殺手鐧。這和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大城市基於汽車產業的發展模式南轅北轍,在美式城市發展理念佔據主流的半個世紀前,丹麥人做出的這一選擇既有合理的客觀條件,更有注重生活本質的長遠眼光和持續力。從「指形規劃」的誕生到蓋爾理念的風靡,哥本哈根在城市設計的演化進程中保持了一以貫之的信念和情懷,幾乎沒有走什麼彎路。今天80多歲的蓋爾堅持步行,每天忙碌工作,他的城市設計諮詢事務所除了在哥本哈根Vesterbrogade街上的總部之外,還在舊金山和紐約設有分部,項目則遍及世界各地。2008年起,蓋爾事務所攜手中國可持續交通中心(CSTC)與重慶市規劃局展開長期合作,致力於在中國西南的這座超大型城市裡進行小規模社區更新工作。

80多歲的蓋爾一輩子不會開車,堅持步行。他的事務所就開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Vesterbrogade街上,同時在舊金山和紐約設有分部。與Beno?t Engel的作品,充分發揮了外部空間的重要性。

性感BIG

BIG為哥本哈根正北側的N?rrebro區設計規劃的Superkilen公園。這裡聚居著來自60多個國家的移民,BIG將來自這些國家的物件如藝術展一般安插在狹長的公園中,並用自行車道貫穿全程。

如果要在哥本哈根尋找當代氣息十足的拍照聖地,Superkilen公園的自行車道一定位列其中。這是由丹麥建築設計界另一個響亮的名字BIG建築事務所在2012年完成的公共空間設計。Superkilen公園位於挪萊布羅區(N?rrebro),全長一公里,緊挨哥本哈根市中心北面。這一區域在成為公園之前,本身就居住著來自六十多個國家的人,因而被認為是丹麥首都社會環境最複雜的區域之一。哥本哈根政府希望通過建造Superkilen公園幫助該區域獲得活力,團結所有居民,使得這一地點的形象符合其多元國際的身份。面對這項頗具挑戰的設計任務,BIG給出了炫目的答案。「我們主導性的設計概念,就是讓Superkilen公園成為一個巨型的都市實踐展示場。」創始人兼建築設計師Bjarke Ingels這樣說。具體而言,BIG從此地居民原籍的六十多個國家挑選並搬運來了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像展示當代藝術作品一般地把它們組織放置在公園之中。「洛杉磯海灘上的健身器材、以色列的排水管、中國的棕櫚樹、卡達和俄羅斯的霓虹燈、迦納的系護柱、西班牙和巴勒斯坦的公牛雕像……每個物件都配有一塊牌子,同時用丹麥語和這個國家的語言進行描述。」Ingels認為這種超現實的多樣都市集結,真實反應了當地社區生活的狀態,而不是「一種被過濾後的勻質的丹麥郊區景象。」貫穿於這一系列千姿百態的異國物件並環繞著公園中的建築物的,正是哥本哈根人最愛的自行車道。

BIG的創始人兼主持建築師Bjarke Ingels。這是在今年4月的哥本哈根建築節(CAF)上,一部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BIG TIME》片段。

與前輩蓋爾一樣,Ingels的BIG創始於哥本哈根但不止步於此。現在的BIG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合伙人制建築集團,在哥本哈根、紐約和倫敦都有辦公室,承接的項目類型覆蓋了建築、城市規劃、景觀、室內甚至產品設計。2017年3月,BIG宣布成立集團專屬的工程部門,以滿足設計項目中不斷增長的技術需求。「有的團隊在做小型項目的時候能奉上大師之作,一旦遇到稍大一點的項目就好像失去了魔力。為了承擔更大的責任和更複雜的項目,你就必須成長為一個組織,而不再是一個個人化的幫手。」Ingels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第四屆哥本哈根建築節(CAF)上接受Archi Daily採訪時這樣說。在這個北歐建築盛事中,還有一部關於Ingels本人的紀錄片《BIG TIME》在哥本哈根首映。片中除了有Ingels在曼哈頓埋頭於圖紙和工地的身影,還有他躺進核磁共振儀檢查頭疼原因、與夫人在計程車上對話擁吻的生活寫照。這位正當年的建築明星帶著濃濃的北歐口音說道:「我認為我在影片中說了,即使我做建築做到離開世界的那一天,也許我們能夠完成200棟建築,數量可觀,但是在這個70億人口的星球上,200棟建築物也不算多。若想要對眾人的生活真正產生影響,方法是你所做的事必須是可量度的,可複製的,或具啟發性的。」

BIG在哥本哈根最新的項目是這個用9個集裝箱組成的可複製大學生公寓系統,Urban Rigger。

BIG在哥本哈根最近的建成項目Urban Rigger(2016年完工),正是如Ingels所描述的一種可複製的建築系統。這是為丹麥日益增長的大學生群體設計的學生公寓。在尋找設計突破口的過程中,BIG將關注點鎖定在尋找合適的地點上。「學生群體雖然在擴大,但丹麥幾乎沒有多少方法能夠允許通過擴張城市來提供建築用地。」一方面,他們發現哥本哈根城中心的一些小港灣是仍然未被開發與利用的區域,因此,將適宜的建築類型引入這類港口恰好能夠保證大學生們居住在城市的中心。另一方面,港口上常見的標準化集裝箱系統本身就是被大量用來進行海陸空運輸的低成本容器。利用這樣的集裝箱,BIG拋出了一套極為靈活的搭建方式——9個箱子壘成一圈,既可打造15間單人公寓,它們的中間還能圍合出一個小小的內院,可以讓學生們擁有日常的社交場地。「由於系統也很輕,完全可以在其他建築用地有限的港口城市複製。」

多元新建築

若只有寥寥數位明星大師的作品,一座城市可能是單調乏味的。哥本哈根能夠在眾人心中代表一種通往未來的生活方式,或許更多地源於當地社會對建築與城市文化的理解與共識。北歐地區每年大大小小的建築與城市設計競賽約有一百多個,新建成的項目也不在少數,這使得創造力和新理念源源不斷注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BIG設計的Urban Rigger,哥本哈根大區內還有五座新建築入選即將在11月的柏林舉辦的2016-2017年度世界建築節(WAF)短名單。它們包括,MVRDV設計的Ku.Be運動文化之家,C.F. M?ller Architects設計的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大樓Maersk Tower,ACEBRA設計的科技館Experimentarium,Sigurd Larsen Design & Architecture設計的住宅,The Roof House和3XN Architects & HKS設計的哥本哈根皇家體育場。儘管每座建築物的類型、規模、預算和風格各不相同,有趣的是,它們的設計者都在強調為建築物的終端使用者創造更多的社交空間。而關於交往的討論,並不僅局限在當地市民的範疇之內。在今年春天哥本哈根建築節上,最大的討論主題就是:作為一個遊客眾多的城市,在Airbnb將越來越多的私人空間轉變為觀光地時,城市如何保護那些還未被規劃設計、但卻使得城市真正成為遊樂場(playground)的隱蔽而又具有啟發性的空間?可以說,沒有什麼比公共空間的話題和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更能擊中哥本哈根這座城市的心臟了。追究原因,也許那句被蓋爾在其經典之作的第一章就引用的斯堪的納維亞古諺說明了一切:人往人處走。

ACEBRA事務所設計的哥本哈根科技館Experimentarium室內。

ADEPT + MVRDV聯合設計的 Ku.Be運動文化中心。這些2016~2017年度中建成的新建築,都已入選今年11月將在柏林舉辦的世界建築節獎項短名單。

Sigurd Larsen Design & Architecture設計的住宅the Roof House。

CEBRA事務所設計的哥本哈根科技館Experimentarium,外牆與室內。

撰文 Xie Hong / 部分攝影馮婧

編輯M.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DEAT理想家 的精彩文章:

「太陽從不知自己有多偉大,直到它照上建築物的一側」
誰發明了吊床,這件搖來晃去的休閑魂器?
經典與新奇,讓攝影迷食指大動的影像圖冊
當設計酒醉時:乾杯吧!為這些膽敢打破餐桌陳規的設計師們!
怎樣用設計開啟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活?

TAG:IDEAT理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