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用藥不當問題嚴重 執業藥師配備存缺口

我國用藥不當問題嚴重 執業藥師配備存缺口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王晶)普通的老百姓、居民用藥除了療效,圖的就是放心。目前,我國藥品質量雖逐漸提高,但公眾用藥不當仍為突出現象。「針對臨床用藥,要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從根源上杜絕超常處方等不合理用藥。」今天上午,在2017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在京啟動儀式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咸澤做出如上回應。  我國用藥不當問題突出 執業藥師配備卻存缺口  在向患者交付藥品時,執業藥師要負責處方審核,按照藥品說明書或處方用法進行用藥交代與指導,在患者用藥全過程,這一步很關鍵。孫咸澤也表示,隨著我國藥品可及性的基本解決、藥品質量與療效的逐步提高,藥品使用環節是否安全合理,已經成為影響公眾用藥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推進執業藥師的配備成為解決當前藥品安全問題的焦點問題而備受關注。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提及到2020年末執業藥師配備策略開始轉向服務人群引導,規定「每萬人口執業藥師數超過4人」。  據2015年媒體報道數據顯示,世界每年死亡病例中有三分之一與不合理用藥有關,而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用藥不當而致死。但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2017年1月份數據,我國現在每萬人口有2.3名註冊執業藥師,還存在不小的缺口。  「目前我國不合理用藥、不安全用藥的現象很嚴重。因為不合理用藥或者用錯葯產生藥品導致不良反應或者是死亡的比例也比較高,需要執業藥師給出科學處理的方法。」執業藥師代表葉真在會上談到,只要跟藥品合理使用用藥安全有關的工作內容,都是執業藥師的工作範疇。  而根據國際藥學聯合會研究,82個國家每萬人口執業藥師配備數平均為6.2,預期中國將來的每萬人口執業藥師配備數量會增高。  業內藥學專家李大魁談到,「最後一關用在病人身上,全生命周期的最後一個鏈條就是用藥環節,所以必須要關心這個問題。」因此,他建議我國在用藥科普方面應該把科學的知識變成科普的語言傳達給廣大群眾,有了完善的科普資源,醫務工作者們都應該參與進來,做出更好的傳播。  從針對自我葯療,大力傳播安全用藥知識方面,孫咸澤也提到,要增強公眾自我保護意識,不盲目自我服藥。購葯時諮詢藥師,選擇適合的非處方葯,服藥前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要自覺抵制誇大藥品療效、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違法廣告。  食葯監局:藥品上市 新葯要「新」仿製葯要「同」  其實,目前國內老百姓「用新藥品、新醫療器械難」的局面也正得到改觀。  「加快臨床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上市審評速度,解決公眾用藥需求;鼓勵創新,推動中國醫藥產業健康發展……」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進一步促進藥品醫療器械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滿足公眾臨床需要。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方面我國新葯數量少,但從國外進口新葯又陷兩難境地。因此,導致網上購買藥品、從境外攜帶藥品的現象增多,隱患不少。  「改革已經從審評審批領域,逐步拓展為監管制度的全面變革,實現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把監管改革創新覆蓋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等各個環節,以監管創新激發產業創新。」孫咸澤表示,我國在研發環節,要加快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藥品上市的基本標準就是新葯要「新」,仿製葯要「同」。  對一些患者而言,新葯可能是救命葯。孫咸澤還談到,在流通環節,嚴格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GSP)加強供應鏈管理,確保進貨、驗收、檢驗、運輸、儲存、銷售各環節規範操作。「加強藥品飛行檢查、跟蹤檢查和進口品種境外檢查,嚴肅查處摻雜使假、擅自改變生產工藝、批生產記錄造假等違法行為。」  新聞延伸:中國藥學會發布十大公眾用藥誤區  誤區一,保健食品當藥品。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沒有臨床治療作用,不能代替藥品使用,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朋友,必須嚴遵醫囑,科學用藥,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葯。  誤區二,多種藥物疊加用,欲求療效反傷身。  聯合用藥種類越多,藥物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含有同種成份的藥品不能重複服用,以免因劑量的疊加導致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誤區三,隨意換藥、調劑量,加重病情要當心。  頻繁換藥,隨意調整用藥劑量,甚至停葯,輕則達不到理想的療效,加重病情,重則會發生增加並發疾病等危險,危及健康。  誤區四,藥品存放太隨意,兒童誤服損健康。  近年來,誤服藥物已成為兒童意外傷害的主要原因。家庭儲葯務必要避開兒童可觸及的地方,一旦發生意外一定要帶上誤服的藥品及包裝就近就醫,以便有針對性的治療。  誤區五,盲目相信OTC,認為沒有副作用。  相對於處方葯而言,非處方藥物安全性較高,但是有些非處方葯在少數人身上也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所以,非處方葯也要嚴格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服用。  誤區六,成癮藥物要辨清,濫用易致依賴性。  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藥品,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藥物、震驚催眠藥物等等,也可能產生依賴性,應遵醫囑服用,切勿自行加大劑量和增強療程,以免導致成癮性。  誤區七,不敢服藥恐傷胎,過度謹慎不可取。  孕期生病不必完全拒葯,不是所有的藥物孕婦都不能服用,切忌要遵照醫囑,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相對安全的藥物進行治療。  誤區八,中藥認識太片面,安全無毒不正確。  藥物的兩重性是藥物作用的基本規律之一,中藥也不例外,服用中藥前一定要明確是否對症,以免貽誤病情,危及健康。  誤區九,送葯服藥圖方便,使用飲料隱患多。  用咖啡、茶水、飲料、牛奶等飲料送服藥物,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輕則影響藥物療效,嚴重會使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副作用增強。  誤區十,發燒就用抗菌葯,不遵醫囑誤病情。  抗菌藥物對病毒無效,只能抑制或者殺滅細菌。即使合併細菌感染,也需要使用抗菌藥物,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感染類型對因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廣新聞 的精彩文章:

記者親歷中博會「談判桌」上的中國製造優勢
工作壓力大苦兮兮?3種簡單運動幫助舒緩身心
拒絕「超載」 鼓浪嶼回歸「世外桃源」
共享汽車 說走就走?
日本商家十一全面開通移動支付 方便中國遊客「買買買」

TAG:央廣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