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網友道德綁架「逼捐」的背後,慈善精神再次被損壞

網友道德綁架「逼捐」的背後,慈善精神再次被損壞

慈善本是人們在沒有外壓力的情況下自願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而近些年網路詐騙的頻頻發生以及鍵盤俠的「義正言辭」讓慈善事業遭受重創,甚至借著慈善而「炒作」、「逼捐」的現象司空見慣。

近說芭莎明星慈善夜,有人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場「炒作」,而捐款排行榜則是一種道德綁架;卻還是譴責霍建華夫婦「一毛不拔」還蹭熱度。人們一面譴責慈善「炒作」卻又以道德 「逼捐」這一矛盾持續發展,那到底該以怎樣的姿態來認識慈善?

慈善精神正在遭受重創。成都大學生跪求新希望董事長劉暢借款100萬,天津爆炸案網友譴責馬云為何不捐,《戰狼2》大賣吳京被網友要求應向九寨溝地震捐1億……這種索捐逼捐的事情發生在很多明星以及企業家身上。人們意識上就認為:你有錢為什麼不捐?你有錢為什麼捐這麼少?那這也可以反過來想了,雖然每次發生社會問題都會有人捐款,但不代表一定要捐款。

有錢就一定要捐款?這既不是法律規定也不是風俗習慣。有錢就一定每次都要捐款?誰的錢也不是風刮來的。捐款是出於自身願意的一種社會責任感與同情心的表現,而不是對他人進行言語攻擊,以到達道德綁架的目的,這是在損傷慈善精神。

尊重每一個支持慈善事業的人,不論付出是多是少。慈善排行榜的存在原本是為了激勵大家更多地關注慈善加入慈善隊伍,而在有心人的催化下,它助長了道德綁架的焰火。誰捐的多就被讚揚「大方、有社會責任感」,捐的少則被網友辱罵譴責,甚至演化成「逼捐」,不捐則更是成為眾矢之的。慈善是一項長期的修為,一兩張排行榜並不能說明一切。拾荒老漢且十幾年堅持資助學生上學,慈善無大小,重在堅持,難在堅持。每一個支持慈善事業的人都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與支持,無論他們從事慈善的方式如何,切莫傷了慈善的初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外視界 的精彩文章:

鞋櫃細菌扎堆,男鞋女鞋分開放
好睡眠離不開好枕頭,你適合什麼樣的枕頭?
《乖,摸摸頭》:我自江湖來,自書江湖事
不同形式的演繹《趙氏孤兒》,內涵各有千秋
心酸!老爺爺月薪2000給孫子買手機,結果被騙走1600

TAG:局外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