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項堪比長城的國家級絕密工程,潛伏深山19年終於重見天日

這項堪比長城的國家級絕密工程,潛伏深山19年終於重見天日

位於重慶涪陵區東南部的白濤鎮,

滔滔烏江水穿流而過,

山高林密,人煙稀少。

但它底下卻深眠著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體,

八九十年代曾被列為

國家一級重點絕密工程。

travellingwith+攝

我們潛行在望不到盡頭的昏暗隧道,

耳邊傳來排氣扇有氣無力的嗡鳴聲,

彷彿跌入另一重時空境界。

travellingwith+攝

走下迴旋複雜的樓梯,

迎面撞來一道道迷離閃爍的霓虹光,

縈繞在荒廢已久的發電機牆上,

為這趟探奇之旅添上

一絲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travellingwith+攝

穿越20多層高的垂直洞廳,

一個底部投射詭魅綠光的

核燃料反應鍋讓我們不寒而粟;

環顧四周散發

破敗工業氣息的鋼筋鐵架,

一瞬間好像進入到電影《生化危機》

里的恐怖地下實驗室。

travellingwith+攝

19年前,

這個地方仍然被衛星屏蔽,

在地圖上找不到,

甚至連當地人也毫不知情。

絕密工程的中央控制室

(travellingwith+攝)

事情還得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

那時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

被美國孤立、與蘇聯交惡,

國際形勢對我們極其不利。

1966年,

周恩來親自簽署命令,

於廣大內陸山區大量建造軍事基地,

統稱「三線工程」,

時刻做好保家衛國的戰爭準備。

洞體牆面上

無處不在的革命標語

(travellingwith+攝)

重慶涪陵的巨大洞體便是在

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誕生。

而它肩負的重任更不可忽視——

為生產原子彈準備核原料。

當時為了支持戰略的部署,

前後有6萬人從天南地北背井離鄉,

義無反顧地趕往深山峽谷投身建設。

陳懷文便是其中的一員。

1969年,年僅二十歲的他

應徵入伍國家特種兵部隊,

伴著耳邊歡騰的鑼鼓聲,

踏上從山西平遙前往北京的火車。

不料,

火車在石家莊稍作停留後,

竟突然掉頭向南行駛。

班長秘而不宣地說道:

「從現在開始,

你要忘記自己身在哪裡,

也不要問將來會做什麼。」

後來,

火車停在了重慶白濤鎮,

而徐懷文也自然被編入了

代號816的絕密工程隊伍中,

開始了他

長達15年難以想像的洞穴人生。

重慶涪陵地下核工程

(代號816)洞體入口

在這裡,

機器的轟鳴混雜著牛羊的哞叫,

廠房的身影交織著鄉野的風光。

外來工人和本地農民融洽共處,

普通話、上海話、重慶話

等各地方言此起彼伏。

這種看似浪漫的田園工廠背後,

卻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艱辛。

徐懷文和他的戰友們幾乎每天都

枕著隆隆的炸洞炮聲醒來與入眠,

就像在戰場上打仗。

「那時夏天溫度很高,

常達40多度,

蚊子一窩蜂鑽出來,

把人叮得全身大包。

到了冬天,

山裡吹來陰森森的冷風,

凍得手腳都伸不開了。」

而在洞中工作的環境就更加惡劣,

「五面石頭夾一塊肉」

是施工兵們的自嘲。

「肉」是說人的身體,

而「五面石頭」則指坑道內

上下左右和作業面都是岩石。

幽閉的空間和高強度的敲鑽,

還有隨時降臨的塌方危險,

讓整個開挖過程犧牲了

56名特種兵的寶貴生命。

816核工程烈士陵園

為了保密起見,

參與工程的士兵和工人們

不僅不準串崗打聽,

且長年累月無法回家。

據聞有一對來自湖南的親兄弟

同時在816洞體工作,

卻互相不知情。

直到有一天意外在鎮子街上碰面

才驚覺重逢,相擁痛哭。

這項傾注心血又摧人意志的超級工程,

僅挖空整座山後搬出來的土石,

就可以搭連成一座一米長寬

從北京鋪至上海的「千里長城」;

其耗費的錢財更高達7.4億,

折算成現在物價幾乎

可抵一座新三峽大壩!

但正當洞體即將建成投產,

國際形勢又遭突變。

1984年,

中國與美蘇關係漸趨緩和,

戰爭爆發可能性已經不大。

「三線工程」驟然失去了

其存在的現實意義。

於是,

一些廠房合併了,另一些轉產了,

更多的是無限期撤銷停辦。

816廠的建設者聽到關張消息後,

內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一方面喪失精神和情感寄託,

另一方面對未來感到迷茫無力。

儘管如此,

他們還是不得不再度收拾行囊,

離開早已熟悉多年的白濤鎮,

像來時一樣重新散落四方謀生。

曾經鮮活地存在過六萬人的廠區,

很快便冷落蕭條得只剩二千多人,

儼然一座被命運拋棄的「荒城」。

更令人唏噓的是,

由於軍事基地的歷史特殊性,

停辦後的「816洞體」

及全國各地其他三線工程

都被下令圈圍封禁,

普通人不得入內。

而曾經參與事件的相關人員

也被默認不再提起。

這些耗盡幾代人青春的廠區,

就這樣被歷史關上了大門。

直到2003年,

隨著中國老舊軍事工程的淡出,

政府才逐步解封它們,

而背後一班將人生最寶貴時光

奉獻給「大後方」的普通人,

也終於得以進入公眾的視野。

2007年,

導演賈樟柯以三線工程

為題材拍攝電影《二十四城記》。

很多老工人在鏡頭前都會說:

「我不重要,我沒故事,

不足以進入電影。」

當初的他們被國家代言,

剝削了個人生活與夢想,

時至今日仍覺得自己低微渺小,

也是那個年代才會養成的特殊性情。

電影《二十四城記》劇照

如今,當我們帶著

對歷史的敬畏和前人的尊重

漫步816洞體悠長的隧道,

輕輕觸碰那段飄逝的記憶,

大概會更懂得

「歲月靜好,

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的真正含義。

因為曾經洞里

那些人消失的一面,

足以讓我們自豪一生。

你身邊有哪些三線工程的遺址嗎?

裡面曾經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歡迎留言告訴城君。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那一座城」與行李旅宿酒店集團旗下

旅行媒體「travellingwith+"聯合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高級巧克力普遍產自瑞士和比利時?
只知道士林夜市?台北夜市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這裡!
除了耶路撒冷,原來以色列還有更好玩的地方!
武漢丨在這裡,你能吃一個月不重樣的早餐。
在這裡,你能吃一個月不重樣的早餐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