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家日本百年老店被曝造假,「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家日本百年老店被曝造假,「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家日本百年老店被曝造假,「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10月8日,神戶制鋼召開發布會,就未達標鋁、銅製品向公眾道歉。 視覺中國 圖

「日本製造」的世界級信譽正在經受嚴峻考驗。

高田安全氣囊問題、三菱燃油效率造假等醜聞尚未平息,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8日再次曝出重大丑聞,該公司承認篡改了其生產的部分鋁和銅製品的強度等性能數據,將不合格產品交付客戶,問題產品涉及包括豐田、三菱、日產在內的眾多日本製造企業。從汽車到新幹線列車、從飛機到火箭,這些日本製造業引以為傲的領域,均在此次醜聞中「淪陷」。

據共同社報道,神戶制鋼在栃木、三重、山口3縣的所有該業務工廠均發現篡改數據,位於神奈川縣的子公司生產銅製品的工廠也有篡改行為。據悉鋁和銅約佔總出貨量的4%。《朝日新聞》報道稱,涉及篡改數據的產品數量超過2萬噸。報道更指出,上述違規行為乃有組織地進行,部分從10年前就已開始。

據澎湃新聞報道,最新確認的消息則是,這些問題產品甚至已流入日本國防領域。當地時間10月10日,日本政府經濟產業省針對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篡改部分產品技術數據一事召開記者發布會。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株式會社、SUBARU(斯巴魯)四家企業確認,其生產的國防用品也使用了神戶制鋼所的問題鋁製品,但是否有安全問題目前還在確認中。

對於造假事件,神戶鋼鐵副社長(副總經理)梅原尚人8日在記者會上坦誠,造假行為是有組織性的參與,包括神戶制鋼管理層在內有數十人參與了篡改一事。梅原尚人在記者會上謝罪稱,「讓大家擔心了,很抱歉」。梅原還表示工廠「有對於完成出貨目標的壓力」,但他否認有來自總部上層的違規指示。

據澎湃新聞,梅原尚人還提到一點,即迫於按期交貨的壓力。10月10日,國內最大鋁加工企業的一名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單純就神戶制鋼鋁產品不達標問題,實事求是來講,一方面生產過程肯定會產生次品。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追溯源頭,整個生產的過程管理肯定出了問題。」至於按期交貨這一理由,該人士認為難免有點牽強。

對於近年來日本製造業造假醜聞頻現的原因,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副教授張建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製造業本來具有的「現場主義」優良傳統正在逐漸喪失

張建指出,日本企業高層開始關心資本運作、海外投資等更加「宏大」的議題,對生產領域的了解越來越少,以至於經常制定不切實際的生產和銷售目標。這是日本產業轉型中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

問題產品波及面廣,或引發汽車召回

日本共同社報道,造假鋁製品涉及約200家企業,但是神戶制鋼沒有透露具體的企業名稱。

神戶鋼鐵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在華擁有30多家合資和獨自企業。其中多家企業員工均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不了解相關情況,或者拒絕回應。

由神鋼和鞍鋼合資設立的鞍鋼神鋼冷軋高強汽車鋼板有限公司日方副總經理青川岡申(音)對澎湃新聞表示,對於神戶鋼鐵發生的篡改數據問題感到很吃驚,但報道涉及的問題與鞍鋼神鋼冷軋高強汽車鋼板有限公司無關。

在日本,豐田、日產汽車、斯巴魯、馬自達等企業先後透露在其各自的汽車中使用了神戶制鋼生產的鋁製品。豐田8日透露,部分車型的引擎蓋和後備箱門使用了存在問題的鋁製品,目前正在對汽車安全性進行確認,如果涉及汽車性能和安全,或將啟動大規模召回。此外,本田、三菱汽車等其他廠商也正加緊進行核實。

除了上述汽車企業,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稱,正在開發的首款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MRJ也使用了該鋁製品。三菱重工業(中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三菱重工業公司使用神戶制鋼所材料所製造的飛機尚未交付投入使用,目前也尚未得到來自神戶制鋼所或日本公司的任何情況通報。

另外,三菱重工透露,其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發的H2A火箭也使用了相關製品。三菱重工未透露詳細信息,表示調查是否用於其他火箭。共同社此前報道稱,已確認(火箭)技術層面不存在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10日,日本政府剛剛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進行了一次發射,發射獲得成功。

另一家日本企業斯巴魯生產的飛機也使用了此次涉事的相關鋁製品。共同社透露,斯巴魯生產的飛機包括自衛隊教練機以及美國波音中型客機「787」中央翼等。

另外,JR東海公司也發現涉事產品被用於新幹線的台車零部件等,公司表示將在定期維護時更換零部件。

神戶制鋼造假「前科累累」

原因或可追溯至生產過程管理

共同社10日報道指出,神戶制鋼早在今年8月底已掌握鋁製品數據篡改一事但一直未公開,直至經濟產業省指示其舉行記者會。

張建指出,日本政府通常對企業產品質量的監管較為寬鬆,主要靠的是完善的企業內部監督和行業組織約束,除非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等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的問題出現,責任人一般不會受到起訴。

事實上,這並不是神戶制鋼第一次曝出造假醜聞。

2008年,神戶制鋼也曾因旗下一家子公司在鋼材發貨前未進行日本工業規格規定的相關測試而曝出違規醜聞。

去年6月,神戶制鋼所宣布,神戶鋼鐵下屬的神鋼不鏽鋼鋼絲公司篡改不合格鋼絲的拉伸強度試驗數據,將不合格產品作為合格產品發貨。當時,神戶制鋼所還表示,將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此事,並調查集團整體是否存在不正當行為,卻並未發現此次曝出的更為嚴重的造假問題。

澎湃新聞在神戶制鋼網站上查閱了該公司去年6月21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通報。調查的結果是,從2007年4月到2016年5月發出55.5噸違規產品,但是「並未發現新的篡改數據等違規現象」。

此外,2016年的調查也顯示,至少在2001年左右篡改試驗數據的現象可能就已經開始,但由於沒有檢查記錄,因此並未確定是否屬實。

這份通報最後還表示,調查委員會將於2016年7月末徹底查明違規現象的根本原因,並出台具體的行動計劃,以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此次爆出的鋁、銅製品長達十年的造假,是基於成本壓力還是企業漠視規則?不得而知。梅原尚人將其歸結於按期交貨的壓力,並同時否認經營層曾因財務赤字向生產一線施壓。但在長期造假的事實面前,「按期交貨壓力」這一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無論基於何種原因,「整個生產的過程管理肯定出了問題。」

生產過程管理也就是所謂的生產精細化。「也就是我們說的嚴格執行規程、嚴格執行工藝,每種材料都有它特定的工藝。總體來講,包括人(操作人員)、機(機器裝備)、料(材料本身)、法(工藝等法規)、環(整體環境)等每一個環節,這也是工廠中最需要控制的幾大要素。」

前述負責人認為,生產企業的產品不達標,除本身就存在的次品率問題之外,就必需得從生產管理過程中找問題。

神戶制鋼的今後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汽車行業智庫現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吳保寧指出,雖然鋁、銅製品強度不達標是否會導致安全隱患不能一概而論,但它對產品的耐久性的影響毋庸置疑。「對神戶制鋼所來說,一旦發展到大規模召回,將讓該集團背上沉重的經濟和輿論包袱。」他說。

「由於豐田的供應商並沒有很強的集團屬性,它很可能另闢他途,尋找其他供應商,」日本立正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苑志佳說,「而日本的中型飛機受影響應該比較大,因為在鋁合金產品方面,神鋼最強。至於神鋼的今後,恐怕很不樂觀,先是股票下滑,後是賠償問題,最壞的結果可能是破產。

神戶制鋼傳統的三大支柱業務為鋼鐵、工程機械和電力。不過,這些業務在這幾年日益低迷。

近三年來,神戶制鋼銷售額逐年下降。官網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銷售額分別為18868億日元、18228億日元、16958億日元。在2016年度,神戶制鋼在日本本國的銷售額佔比為66%,中國佔到7%,其他地區為27%。

銷售額下降的同時,營業利潤也是三連跌,分別為1194億日元、684億日元和97億日元。2016年度,鋼鐵和工程機械產業更是產生了-191億日元的經常損益。

從神戶制鋼近年的規劃不難發現,鋁製品被其視作新的盈利重點。根據其計劃,到2020財年將銅、鋁的稅前利潤提升至200億日元,也就是在2016財年的基礎上提升近70%。再遠期的計劃則是,到2025財年,單單鋁業務的稅前利潤將進一步提高至300億日元。

計劃的同時,神戶制鋼確實也在頻頻布局。

2016年5月9日,神戶制鋼宣布,將投資4670萬美元在美國新建生產汽車用鋁製品的工廠,預計從2017年下半年起陸續投產。神戶制鋼當時認為,美國計劃加強燃效限制,汽車廠商通過車體輕量化來提高燃效,今後對鋁的需求將日益擴大。

神戶制鋼瞄準的另一重要市場則在中國。就在今年的5月18日,神戶制鋼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神鋼汽車鋁材(天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年產能10萬噸。這家公司由神戶制鋼在2013年10月宣布成立,位於天津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面向大眾、通用、賓士等歐美系和豐田、本田等日本系車客戶。神戶制鋼當時主要基於看好中國市場及本土化生產。

早在2010年,神戶制鋼在中國還成立了神鋼汽車鋁部件(蘇州)有限公司,並於2012年8月實現量產。主要生產及銷售汽車用鋁製懸掛臂,客戶以中國國內的汽車廠商及汽車零部件廠商為主。

神戶制鋼此前在鋁業務板塊也保持著良好的信譽,10月10日,國內最大鋁加工企業的一名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就提到,「在汽車用鋁等方面,神戶制鋼之前口碑都是不錯的。」只不過,經過此番篡改性能數據事件,神戶制鋼鋁業務、甚至神戶制鋼未來的命運或都將蒙上陰影。

吳保寧認為,連續醜聞將重創整個日本製造業的形象,同時,「醜聞將促使日本企業強化內部相互監管,也將促使日本各界反思、重審行業狀況,推動相關法律和標準的科學制」。

「日本製造」出了什麼問題?

《金融時報》9日表示,這樁醜聞是對這家日本第三大鋼鐵製造商的一次打擊,並且凸顯出對檢驗和質量控制的更廣泛擔憂。不過,因此次造假醜聞而受到打擊的可能不僅限於神戶制鋼一家企業。以高質量著稱的「日本製造」,近年來正遭受到一連串造假醜聞的打擊。

就在上個月18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在調查中發現了日產汽車出廠前的最終檢查是由未被日產認定為正規檢查員的「輔助檢查員」實施的。日產汽車9月29日不得不宣布停止銷售店鋪庫存的約6萬輛新車。如果發現已出售的車輛也有上述違規問題,可能召回多達100萬輛汽車。

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八年以前,高田公司缺陷安全氣囊的召回演變成了汽車業史上最大的安全危機。高田公司在今年年初承認,隱匿其生產的安全氣囊致命風險長達15年,並同意向美國監管部門、消費者和汽車製造商支付共計10億美元。截至2017年5月,本田、豐田、日產、寶馬、賓士、特斯拉等19家汽車製造商在全球市場召回汽車高達1.2億輛。

去年4月份的三菱汽車「燃效門」也令日本製造業企業的信譽備受打擊。2016年4月,日本三菱汽車工業公司承認,企業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誇大了汽車的燃油效率,美化了油耗數值。據調查報告顯示,三菱汽車修改燃效數據的行為已經持續了25年。三菱汽車不得已向日產公司尋求資金援助,最終日產公司同意以22億美元收購了三菱汽車三分之一的股份。

張建指出,製造業的整個產業鏈條中,位於前後兩端的技術專利和品牌服務附加值高,而中間的生產領域附加值很低。這一「微笑曲線」在日本製造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製造業企業的競爭力根源,本來應該來源於通過革新生產和物流技術,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但由於日本國內的經濟長期低迷,企業不願意將錢用在國內工廠的效率提高上,反而更加熱衷於在海外進行投資。很多企業寧可走「旁門左道」來擴大利潤,也不願意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上做文章。」張建說。

據新華社報道,吳保寧指出,日本製造業暴露出的問題源於三方面因素:第一,對製造業從法律和標準上加強管理,提高了製造業的成本;第二,材料、零部件供應商背負著來自下游企業的巨大降低成本的壓力;第三,企業內部利益驅使,強調創利創收,忘記和忽略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遵紀守法。

吳保寧表示,日本的製造業與德國一樣,總體水平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不僅是研發本身,還包括企業自律、行業自律和遵紀守法方面;不僅包括大企業,還包括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甚至於家庭式作坊。這些影響極其惡劣的個案給各國製造業敲響了警鐘。



來源:澎湃新聞、新華社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這個國家多座城市面臨破產!很多人可能無家可歸……
國慶長假結束了,加班工資怎樣算?
肥胖症已成人類健康最大殺手,全球治療成本8年後將達8萬億元

TAG:東北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