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科醫師將有錢,盤點他國基本醫療模式!

全科醫師將有錢,盤點他國基本醫療模式!

GIF/157K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據央廣網整理

全科醫生又稱家庭醫師或家庭醫生,是健康管家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完成我國分級診療中「首診在基層」的主力軍,按照國家規划到2020年我國家庭醫生簽約將全面覆蓋。

但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國累計培養全科醫生20.9萬人,僅占整個臨床醫生總數的6.6%,缺口近10萬人,離每千人居民有一名合格家庭醫生的目標還有距離。

為何我們的家庭醫生簽約和人才培養舉步維艱?先來盤點下發達國家的全科醫生的培養及基本醫療服務模式。

發達國家四種模式

美國:全科醫生承擔患者大部分的健康問題

全科醫生就是家庭醫生,處理85%-90%的健康問題。他們由專業機構(美國家庭醫生學會)制定統一標準進行考試,頒發《家庭醫生資格培訓證書》,獲得證書後還要在醫學院校進行職業化教育,並且貫穿整個醫學職業生涯。

其主要的職能是面向社區進行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早期預防。同時,還要參加拿到由國家組織的每6年一次的認證考試,合格後才能拿到註冊執業醫師資格證,方可繼續執業。

英國:生病先去看全科醫生是強制性規定

全科醫生是國家初級衛生保障服務的主要提供者,1名全科醫生服務1000多個居民。患者看病必須先去附近固定的社區診所,接收全科醫生的診療。

英國全科醫生培養採取嚴格的「5+2+3」模式,即五年本科教育、兩年基礎培訓及三年的全科專業培訓。培訓時間長,考核標準嚴格,只有認真學習才能拿到執照。

澳大利亞:看專科醫生須由全科醫生開轉介信

在澳大利亞,成為全科醫生的難度和所花時長在所有專業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具有強制性,規定註冊行醫的全科醫生每年須參加一定時間、一次那個層次的學術研討和會議,每年有4周左右時間進行脫產培訓,每三年須通過繼續醫學教育考核和評估,通過後才能繼續註冊執業。

患者生病首先要去附近社區找全科醫生看病,由全科醫生進行初步診斷。

在全科醫生認為需要進一步確診時,才會開出轉介信,讓患者轉診。通常情況下,患者有自己穩定的全科醫生。

德國:全科醫生開保健診所供不應求

一個德國全科醫生真正出師,耗費的時間相比英國和澳大利亞更長。只有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才有資格學習醫學,即便是進入大學,超長的專業學習時間和較高的淘汰率都使得畢業難度增加。

而成為全科醫生,則需要在大學六年畢業後進行長達五年的職業培訓(包括在大醫院三年的輪班學習和在全科診所的兩年培訓),考試合格後,才能取得全科醫生資質,進而滿足開保健診所的條件。

保健診所在德國通常是人滿為患的醫療機構,所以德國的全科醫生髮展前景特別好。

看完這麼多發達國家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及服務方式,再來對比一下我國全科醫生髮展現狀。

我國全科醫生髮展現狀

數量嚴重不足,學歷職稱不高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國累計培養全科醫生20.9萬人,僅占整個臨床醫生總數的6.6%,缺口近10萬人。

目前,我國約一半的鄉村醫生不具備報考執業(助理)醫師資格,鄉鎮衛生院具備大專及以上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執業(助理)醫師具有本科學歷的人數不及一半。

所以,全科醫生在一段時間內都是吃香的專業。

高校學科建設起步晚,培訓效果有待考驗

雖然部分高校已開通全科醫學專業,但由於之前涉及全科醫學的教育經驗較少,相關科目設置、教研室、學院配套體系還不太完善,學科建設相對滯後。

我國現階段全科醫生培養的主要模式是「5+3」(5年本科+3年全科規培)模式和「3+2」(3年普通專科+2年全科規培)模式,培訓內容、方式、措施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全科醫生個體化培訓需求方面還比較欠缺。

目前為了彌補我國全科醫生匱乏的短板,目前基層醫院主要通過專科醫生轉崗培訓來彌補這個簽約,或訂單培養人才。但經培養後的醫生在臨床診療水平上參差不齊,整體效果並不明顯, 離「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還有距離。

崗位吸引力不足,人才隊伍不穩定

由於基層全科醫生實際收入明顯低於同級臨床專科醫生,社會認可度也不高,基層醫療機構更是缺乏有效的獎勵機制和完善的績效考評制度,導致人才吸引力不足。

更是有部分全科醫生再獲得中級以上職稱後就跳槽,人才流失嚴重,嚴重削弱了全科醫生隊伍的力量,制約著基層醫療事業的發展。

儘管從我國全科醫生的現狀來看,依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在我國,還是發達國家,培養一名全科醫生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巨大。

所以要讓他們留在基層,做居民家庭健康的守門人,給醫生的待遇是一定要提高的。

但在健康中國的大環境下,我國要實現全民健康離不開全科醫生,全科醫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提高全科醫生待遇也是必經之路。

全科醫生將是「吃香」職業

如前段時間,深圳為強基層,從2017年開始對社康中心新招聘的取得規培合格證的醫學畢業生,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本科25萬元、碩士30萬元、博士35萬元。

而近日,由深圳市衛計委牽頭,深圳市衛生計生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以下稱「市衛計能教中心」)負責起草的《家庭醫生服務認證標準》。

為了鼓勵社區家庭醫生積极參与認證考核,寶安區財政還對通過考核的家庭醫生一次性補助6萬元。

那麼如果在寶安區工作的一名規培合格本科全科醫生,畢業後通過考核認證得到6萬元補助,然後被社康中心聘用又得25萬元(分5年發放),這就已經31萬元經費到手了,想必以目前醫生收入來說,這個激勵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總之,在「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大環境下,眼前的困境只是暫時的,任何一名優秀的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將來都會被重視。

了解基層醫療最新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層醫師公社 的精彩文章:

實用!7例基層常見不合理用藥分析
診所老闆,一定要看的四張圖!
幾類葯治療小兒常見病,你是否也這麼用過?
村醫每月一次例會,是這樣的
2020年,所有基層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

TAG:基層醫師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