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科幻電影中的多重世界,真的存在嗎?
撰文/呂哲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10月刊
喜歡科幻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在科幻作品中,我們生活的世界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多重世界中的一個。
但你知道多重世界的想法是怎麼興起的嗎?有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多重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呢?快跟知力君一起來找答案吧!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有多重世界的想法?
其實,多重世界的想法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存在。最早提出這個假設的是原子論的創立者德謨克利特,他認為宇宙是由無限虛空中運動著的原子構成的。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以一切可能的方式結合和重組,我們所見的世界只不過是所有確定會出現的可能性中的一種。
到了17世紀,數學家萊布尼茨提出了著名的金字塔多重世界假說,認為不同的世界就像一塊塊彼此獨立的磚,堆疊在一起組成金字塔,而我們就生活在金字塔塔尖上的那個世界裡。
圖自網路
一隻貓引出多重世界理論
物理學領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於1935年提出的。在這個實驗中,一隻貓被放進一個密閉的容器,由一個量子來控制毒素釋放裝置。根據量子力學,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時,整個系統會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貓的生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時才能確定。但是,貓既活又死的說法嚴重違背了客觀世界的普遍邏輯。那麼,要怎樣幫助這隻可憐的小貓擺脫困境呢?
1957年,美國物理學家休·艾弗雷特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他認為,如果人們打開裝著貓的盒子就會導致宇宙的分裂:在其中一個世界裡貓是活的,在另外一個世界裡貓是死的。這就是他的多重世界理論。由於多重世界往往又是平行存在的,因而又衍生出平行世界、平行宇宙等諸多概念。
休·艾弗雷特
多重世界真的存在么?
哲學家和科學家們「瘋狂」的思考,最終啟發了文學家的創作靈感。 隨著科幻小說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平行宇宙作品開始出現在世人面前。如法國社會革命的傳奇人物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在其1871年出版的著作《藉星永恆》中,詳細地描述了多重世界的存在。 1948年,小說家阿道夫·卡薩雷斯創作了小說《天體計劃》,描寫了一個飛行員在飛機失事後墜入平行世界,並遭遇了種種顛覆性的事件。
事實上直到現在,多重世界還只是物理學家的一個假說,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在我們生存的這個真實世界以外,還有另外的世界存在。但一些頂尖的物理學家卻對此深信不疑。英國理論物理學家、號稱當代最聰明大腦的斯蒂芬·霍金,在其2001年出版的《果殼中的宇宙》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宇宙就像一個『太空賭場』,每一次擲骰子會導致許多不同的岔路,我們只能看見其中一條;然而,所有的路都真實存在。」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這就有待小夥伴們自己去探索答案啦。


※越甜的水果含糖量就越高?那可不一定!
※北京山區下雪,北方大範圍降溫!冷空氣到來你該怎麼辦?
※OMG!人見人怕的毛毛蟲,竟然還可以……吃?
※蹲久了站起來就暈,是貧血了嗎?
※今日寒露丨入冬前的重要時刻,這些事必須知道!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