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在上海,尋找有味道得街道

生活在上海,尋找有味道得街道

我想很多人來上海,少不了的就是上海的中西合璧風的建築和馬路,比如外灘,豫園,城隍廟、新天地,田子坊。但這些地方都是鮮為人知的熱門景點。我就不多加贅述了。今天推薦兩個非常值得去的就上海。

是的,前幾年我因為喜歡上海,所以背著相機到處走街串巷,去過了上海的很多老弄堂,也尋找到了舊上海,小江南的生活情趣。

今天推薦幾個目的地,同時這些地方依舊洋溢著舊上海的的生活氣息,當然也有新上海的風潮。但我內心裡一直喜歡。

老城廂

老城廂是我前幾年去得最多的一個地方,因為走進那裡,你要不是抬頭看到東方明珠和環球金融中心等上海高標的建築,你會感覺自己走進了某個江南小漁村。狹窄的小弄堂,低矮的老房子,還有小小的庭院和房間。

行走在迷宮般的老城廂,真是非常有趣,很多人說這裡是上海的靈魂。是這座城市滄桑興衰的縮影。它是近代上海的發源地,是申城的「根」,是上海作為一座大都市的起點和基石。

那邊有條弄堂叫天燈弄,我去過很多次,也在這裡遇見了如今的好朋友 陳哥和嫂子,還有對面的書隱樓。這都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作為遊客,如果您能走進書隱樓,你會想不到在上海還有這種老房子。

地址:地鐵9號線 小南門站 天燈弄76號

隆昌公寓

如果你對周星馳的電影《功夫》有印象,那麼就來隆昌公寓走走吧。沒想到繁華的上海,卻還有如此這般家家戶戶緊密相連的老建築。隆昌路362號也叫隆昌公寓。

整個公寓如同一座古羅馬斗獸場似的方筒形建築,中間是寬敞的院子,如同一個大廣場,被周邊呈土灰色的五層樓房團團圍住,猶如「圍城」一般。

地址:隆昌路362號

張園

我想,提到張園,如果只來過上海一兩次的人是不會知道這個地方,但是它卻承載著老上海的風氣。想不到喧囂繁華的南京西路旁邊,就有這座上海灘最早最大的私家花園。是1882年由原籍江蘇無錫富商張叔和所建,取名「張氏味蒓園」,簡稱張園。

清末民初講的「張家花園」是園林,當時歡迎非常好,有草坪,池塘,還種植各種花草。現在講的「張家花園」是住宅。

但在20世紀10~20年代,上海張園開始衰落,於是在老張園廢墟上蓋起了一大片石庫門房屋建築,即老百姓說的「張家花園」。我們都知道石庫門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符號,由於地皮珍貴,石庫門住宅實際上是被壓縮的四合院。如果你想體驗上海百年老弄堂,那麼就來張園走走吧。看看繁華的上海還有這麼一塊保留得完好的石庫門。

地址:威海路590弄,靠近南京西路地鐵站

步高里

我以前在富民路上班,有空也喜歡在這些地方溜達,後來發現了離田子坊不遠得步高里。

建築格局是行列式舊式石庫門裡弄住宅,磚木結構,二層,紅磚外牆,共79幢,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罕見整組建築里弄住宅。弄堂口的中國式牌樓獨具特色。

步高里融合了西洋聯排房屋風格,保存著濃濃的中國傳統民居文化風俗。屋脊紅瓦如鱗,老虎窗藤蔓纏繞。厚實烏漆的大門背後是小小的天井,晾衣竹竿、搓衣板、馬桶刷等居家日用品在此唱著主角。

地址:陝西南路287弄

淮海坊

熱鬧喧囂的淮海中路,想必很多遊客都會去那邊購物,但是你知道嗎?就在淮海中路邊,有一片 新式里弄建築。

淮海坊原名霞飛坊,位於淮海中路927弄,1924年由教會普愛堂投資建造。屬於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築。建築群總體布局規整,總弄和之弄結構明確,樣式和規格統一。大面積整齊的雙坡屋面和統一的清水紅磚牆面形成建築群整體特色。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見的。建築式樣上擺脫了石庫門的模式,仿法國式住宅,安裝鋼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嬉笑眼開 的精彩文章:

TAG:嬉笑眼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