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學習感悟(二)

《道德經》學習感悟(二)

大家好!我是來自山西太原的道德使者張麗,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同住一個小區的道德使者智源老師,以前我也見到過道德經這本書,曾經我有過幼稚的想法,認為這是什麼自認為了不起的人物編的書,因為古往今來能人很多,所以沒有對它進行關注。後來隨著見識的增多,我才知道這是偉大的老子的著作,於是我翻看了這本書,上面的古文言文又讓我退縮了,因為我看不懂它。再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才知道《道德經》需要不斷的誦讀,藉助工具書等工具來加深理解。認識智源老師後,我和她一次傾心的交談,聽著她對道德經那高深的感悟,我毫不猶豫地告訴她我要跟著她學習道德經,弘揚道德經。

經過第一輪的簡單誦讀和每日和群友們分享,慢慢地我感覺自己喜歡用這樣的方式跟著大家學習。人必須有信仰,才會不容易偏離方向。《老子》中的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奧而深刻,需要反覆的體會,原來迷茫的我,終於知道我該怎麼去面對以後的生活了。

道德經是一部5000字的中國古代哲學巨著,它是由老子從勞動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雖是老子所著,但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章章錦繡,字字都彰顯出經典。此書中涵蓋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方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修養、養生之道等等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細細品味。

《道德經》,是因為由「道」、「德」兩部分的論述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關於道的論述。德的部分是老子關於仁義禮智信的論述。

道是一種無限的、無終止的狀態,是一切事物產生的源泉。「道」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處在永遠不停息的,流轉與變遷的過程中。「道」還可以視作陰陽、剛柔等兩相對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轉化。

道是道理,德是品德。道德經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道德經既有社會科學,也有自然科學的道理。明白了道德經,個人、家庭、國家、世界都能夠少走一些彎路。「道」是作為老子哲學理論的核心思想,代表著他對宇宙人生獨特的深刻感悟和體察,對自然界,世間萬事萬物的觀察和思考。「道」不可言說,也不易輕易領會,它的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漫長曆程。

看《道德經》有的地方會覺得難懂,裡面的句子很玄奧,就像在講一些深奧的大道理一樣。這樣藏著老子這位偉大先賢智慧結晶的作品,裡面的內容不是用來翻譯,而是用來感悟的,你只有用心去讀了,你才會聽到老子想說的那些,而不是僅僅從字面上去獲得。

《道德經》讓我受益匪淺。「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聖人把自己置於後,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於聖人不自私嗎?所以才成就了他自己。

對於個人來說,道德經的內涵就是帶著一顆愛的心,隨性而為。不刻意去追求什麼,盡量懷著善良的心去做事。一個人學會做人了,有愛的心,而且能夠認清對待競爭,我們要敢於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於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

道德經中的道與無為提到的比較多。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變化的發展規律。無為,就是事物在循著它的規律發展的時候,不要人為地干涉它。無為並不是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管,無為就是把握規律,順勢而為。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慾則剛。」

事物的變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當一個事物的發展如果達到了極點,則必然會向事物的相反方向發展。老子稱為「反」或「復」。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和「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樣的論述。

從誦讀經典書籍中,也讓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能戰勝別人,更應該有勇氣戰勝自己。

現在的我,在深度學習道德經,我們還經常舉辦一些線下的實際活動,真正感覺到道德經帶給我的好處,它給我的心靈開啟了一道門,引導我如何從小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深得學習後的眾多好處,所以以後我一定跟著大家在弘揚道德經的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圓天成 的精彩文章:

TAG:麗圓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