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三五百年前消亡的不是漢服而是筷子,今天我們會如何傳承?
假如,三百多年前,異族殖民政府強令禁止用筷子吃飯,於是筷子逐漸消亡了。
三百年年後的今天,大家都習慣用手抓飯吃。有那麼一些人想要復興筷子。
大家紛紛表示用筷子看起來就好麻煩,給你個漢堡,你夾給我看看,用筷子做道具演個古裝劇就好嘛,裝什麼逼。
復興筷子的人不為所動,他們日常用筷子吃飯,還慢慢復原了火鍋這種隨著筷子消亡而消亡的菜式。
他們在學慣用筷子的同時,也在教育孩子,如何使用筷子,吃飯的時候要注意怎麼擺放,使用筷子的禮節。
告訴孩子們,這是我們民族四千多年來一直使用的餐具,告訴他們「停杯投箸不能食」,箸就是筷子,告訴他們筷子的長度有什麼意義。
最後,是大家日常都使用筷子,還是只在吃火鍋的時候使用呢?
同理,三百多年前,異族殖民政府下令,剃髮易服,漢服就此消亡。
三百年後,一群人努力要複習漢服,各種不解,各種指責,各種嘲笑。
他們不甘心漢服作為拍照的表演服,不甘心漢服作為古裝劇的影樓裝。
他們日常穿漢服,並復原隨著漢服消逝的漢族舞蹈、漢族禮節,他們在穿漢服的同時,也在教育孩子,什麼是正坐,什麼是揖禮。
如何祭祀祖先,告訴孩子,這是我們民族四千年來一直穿著的衣裳,告訴他們「一見衣冠是故鄉」,衣冠就是漢服,告訴他們上衣下裳有什麼意義。
最後,是大家日常都穿漢服呢,還是只在過節,聚會的時候穿呢?
筷子夾不起漢堡,漢服也不可能當宇航服,是否方便並不是那麼重要,穿與不穿也沒那麼重要,當有一天,孩子問你,筷子是什麼東西,民族服飾是什麼東西的時候,你不用去百度圖片,這就是傳承,傳承一個民族的特性,這是民族不滅的象徵。


※致我最在乎的人,因為想你的夜漸漸變長了
※民族傳統服飾的魅力所在:漢服,她到底有多美?
※國學知識:歷史上的「十聖」,哪個你不熟悉?
※德教仁海亮相2017中國南京未來教育智慧裝備展
TAG:漢詠禮儀文化體驗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