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食療,記住這些日常養生小知識

中醫食療,記住這些日常養生小知識

痱子是盛夏常見的皮膚病。中醫認為,痱子是由於暑熱挾濕,蘊結肌膚,導致毛竅郁寒所致,防治痱子首先是要想辦法祛除暑濕之毒。俗話說,常飲「三豆湯」,消暑祛痱保健康。三種豆子,即綠豆、赤豆、黑豆。將它們煮熬成湯,中醫稱為「三豆湯」。方中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是夏季防治中暑、熱痱、瘡癰的理想食物;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清熱利水、散血消腫,對瘡瘍腫癤有較好的清解作用;黑豆性平味甘(生的性平,炒的性熱,煮的性寒)有補脾益腎、祛濕利水、補血活血的功效。三豆合用,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濕之功,因而消暑祛痱有效果,是夏季防暑降溫佳品。具體製法:用綠豆、赤豆、黑豆各10克,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300毫升,連豆帶湯喝下即可。

由於夏季氣溫偏高,對一些高血壓患者來說也是不好控制高血壓的時候。中醫專家推薦高血壓患者不妨在夏季吃醋泡西瓜皮,對高血壓患者很有幫助,因此吃了西瓜可別丟了西瓜皮。

取鮮西瓜皮(削去內層及外層青皮,切成一厘米寬長條)250克,食醋500克。把西瓜皮放在食醋中浸泡4小時,吃西瓜條,每日1次。15天為1療程。

我國的高血壓患者人數呈回升的趨勢,發病也越來越年輕化,高血壓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危害的疾病,不得不防。一旦血壓高,就一定要早防早治。中醫認為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三經,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降血壓的功效,臨床用於高熱口渴、暑熱多汗、腎炎尿少、高血壓等有一定療效。西瓜瓜瓤部分的94%是水分,還有糖、維生素、多種氨基酸以及少量的無機鹽,這些物質最能在高溫時節有效地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和營養;其次所攝入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代謝成小便,還能帶走多餘的熱量,達到清暑益氣的作用。西瓜甘寒無毒,不僅「消煩止渴、解暑熱」,而且「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瘡。」

西瓜皮中醫稱作西瓜翠衣,在清暑滌熱、利尿生津方面的作用,遠勝於瓜瓤,既是解暑佳品,更是清涼解渴利尿的佳品,對高血壓、心臟及腎臟性水腫者,均有保健功效。臨床體會,本方對夏季高血壓患者,因天氣悶熱而致頭暈心煩、血壓升高者用之即有效果。西瓜皮可清熱除煩,食醋味酸入肝,能斂肝平陽,二味共奏平肝、斂肝之功,故對夏季陽亢高血壓有最佳治療效果。

但是西瓜包括西瓜皮生冷,以下六類人群不宜食用:①體質弱、易累、怕冷的人。②高齡老年人。人上了年紀,吃過多西瓜容易引起脾胃損傷。③腸胃虛寒的人,會引起腹脹、腹瀉。④感冒初期者。患有畏寒、無汗等癥狀者應該少吃西瓜。⑤糖尿病患者不應多食。⑥腎功能不全的人。這類人排出體內水分的功能大大降低,常會出現下肢或全身水腫。西瓜含水量近95%,不但會使水腫加重,還容易誘發急性心力衰竭。

核桃仁、榛子仁、杏仁和腰果仁被譽為世界「四大堅果」。這四種堅果不僅擁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藥用價值也很高。

核桃又名胡桃,有「萬歲子」「長壽果」「養人之寶」的美稱。中醫認為,核桃仁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虛喘嗽、腰痛腿弱、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石淋結石等症。《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唐代孟詵著《食療本草》中記述,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使骨肉細膩。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述,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等功效。

榛子仁含多種營養成分,有「堅果之王」的美稱。中醫認為,榛子果仁性溫,味甘咸,無毒,入脾、胃、腎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拔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慢性支氣管炎、便血以及腎虛、月經不調等症。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云:「栗子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飢。」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日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杏仁為杏的種仁,中醫認為,杏仁性味苦溫,有毒,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的功效,可洽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等症。杏,自古就和醫藥有聯繫。《藥性論》云:「杏仁治腹痹不通,發汗,主溫病。治心下急滿痛,除心腹煩悶,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入天門冬煎,潤心肺。可和酪作湯,益潤聲氣。宿即動冷氣。」《本草綱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治傷損葯中用之。治瘡殺蟲,用其毒也。治風寒肺病葯中,亦有連皮尖用者,取其發散也。」中藥中的杏仁分為兩種,即苦杏仁、甜杏仁。苦杏仁味苦,性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甜杏仁味甘,性平,具有潤肺、止咳、滑腸的功效,適用於肺虛久咳、乾咳無痰及大便不爽等症。

腰果仁果實形似腎臟,故名腰果。中醫學認為,腰果味甘,性平,無毒。可治咳逆、心煩、口渴。還能治療腸胃病、慢性痢疾、糖尿病、牙痛等。另外,腰果仁也是治療麻風病、橡皮病、癬症的一味良藥。《本草拾遺》中記載:「腰果仁主渴、潤肺、去煩、除痰。」《海葯本草》云:「腰果主煩躁、心悶、痰鬲、傷寒清涕、咳運上氣。」

通常人們在上火之前並沒有明顯的癥狀,但發病後則表現為咽喉乾燥疼痛、眼睛紅赤乾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乾裂、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等,而嚴重的口瘡、咽喉腫痛等癥狀,影響人體的正常飲食。

中醫認為,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經,有疏散風熱、清利咽喉、解毒透疹、止痛消腫之功,《本草綱目》言其「明目補中,除風傷」。《本草經疏》言其「為散風除熱解毒之要葯。辛能散結,苦能泄熱,熱結散則臟氣清明,故明目而補中」。《珍珠囊》言其可「潤肺散氣,利咽膈,去皮膚風」。《用藥法象》對其概括最為得體,言「其用有四,治風濕隱疹,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氣是也」,故可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痄腮腫痛,熱毒瘡癰,疹出不暢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牛蒡子含牛蒡甙、蛋白質、生物鹼、脂肪油、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人體必須的17種氨基酸等,有明顯的降低血壓、血脂作用,並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滋生與擴散。牛蒡子水煎液對肺炎球菌有顯著抑制作用,對多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輕度瀉下、利尿及降糖作用。因此,煮粥服食,不僅治療上火咽喉腫痛和風熱感冒,而且尚可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及抗癌防癌等。牛蒡子性寒滑腸,有通便作用,故大便溏薄者慎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