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件檔案見證台胞鄉情
10日,省檔案館公布了由我省籍台胞劉會梁先生,代已故父親劉先雲先生捐贈的537件珍貴檔案。令人感佩的是,雖漂泊海島已逾半世紀,老先生的信函書法,落款始終是「大冶劉先雲」。
記者看到,捐贈的537件史料,包括委任狀及證書142件、信函83封、照片143張、布標19張、勳章2枚、其他檔案148件。部分史料記錄了劉先雲在大陸和台灣的生活,其中包括一封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等人的親筆信。兩枚勳章中有一枚為印有蔣介石頭像的「勝利勳章」。
湖北省檔案館研究員、檔案保管處處長劉曉春介紹,「勝利勳章」一般都是授給級別較高的官員和將領,極為少見,他此前只在位於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看到過,劉會梁能捐贈出來很不容易。
馬英九頒發的委任狀年代最近
在捐贈的檔案史料中,不少委任狀是以國民黨主席身份頒發的。其中,離現在年代最近的一張是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頒發的委任狀,時間顯示為2005年。
「劉先雲同志經本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通過,聘請為第十七屆中央評議委員。主席馬英九。」省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時候劉先雲老先生還健在,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頒發的委任狀,可能是劉老的最後一份委任狀。
此外,在省檔案館亮相的還有蔣中正(介石)、李宗仁、蔣經國、李登輝、閻錫山等人簽發的委任狀。
據介紹,劉先雲是我省大冶縣南鄉(今黃石市)人,曾擔任台灣「教育部」常務次長、考試院秘書長、台灣「國策顧問」等職務,同時是台灣《湖北文獻》雜誌的發行人。這些檔案顯示,老先生直到去世前,一直在使用「大冶劉先雲」的落款,2006年去世前,他叮囑兒子將這些檔案捐給故鄉的檔案館。前不久,省檔案館赴台灣領回了這批檔案。
據悉,這是我省收到的首批來自港澳台及海外的檔案。


※關於中國早期文獻的一個假設
※林品強:朱德史料徵集和朱德故里景區建設略記
※古典世界的最後一位遺民:陳寅恪的士大夫情結與學術取向
※「書痴」整理古籍30載:發現失傳的東西最高興
TAG:深圳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