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身份成謎的女人,用照片迷倒了全世界
她特立獨行,行徑古怪,奔走在街頭巷尾,用相機悄悄捕捉生活在美國大都會的普通人。你可能無法想像,這位女性天才攝影師以家庭保姆的身份度過了一生。
天賦異稟的攝影師薇薇安·邁爾,1926 年 2 月 1 日出生於紐約。在外人眼中她只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家庭保姆。然而,她傳奇的人生在那數十萬張照片公布後,被重新開啟了。
「幸福時期」的不幸
從薇薇安拍攝的照片里,人們重新審視了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呈現經濟大繁榮的景象,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這一時期被稱為美國的「幸福時期」,但實際上,這一時期仍存在著失業、貧窮、饑荒、種族歧視和文化衝突等社會問題。
薇薇安的照片中呈現出她對當時社會的悲憫和理解。在她的大多數人物肖像照中,人們都或絕望、或憤怒、或面無表情。她還拍攝了很多落魄的流浪漢、哭泣的孩子、貧苦的農民和受傷的動物。
這些邊緣的人物、荒涼的景象與美國絢麗浮華的大都會格格不入。於是,這些作品,便成為薇薇安的私人影像記憶。她把照片鎖在箱子里,同時也把她對社會的真實態度和情緒默默隱匿。
你究竟是怎樣的薇薇安?
她很高,喜歡穿男士襯衣、大衣、軍靴,走路像納粹行軍一樣。她喜歡收集各種事物:收據、玩具、報紙、帽子、車票、信件......她的這些收藏品塞滿了整個房間。
她關注暴力、謀殺、性侵、荒誕、醜惡的新聞事件,所以她的作品中也充滿了陰暗的一面。她反感男性、自我封閉、注重隱私,她把每樣東西都做好標記,所有的箱子都被鎖住。
對此,導演約翰·馬魯夫分析道:「她是一個孤獨的人,死時沒有孩子、家庭和愛情。」「她用她的相機,讓窮人發聲。為此,她研究許多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她的影像顯示出她看到真理在她身邊。」
因為作為被敘述對象的薇薇安無法在場,任何關於她的評論都是猜測。本片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等充滿了導演的主觀性。本片在處理主觀性的高明之處在於,讓相互矛盾的評論並存。
例如,關於薇薇安的「法國口音」,一個人認為她的口音是天生的。然而,另一位語言學家斷定薇薇安故意模仿法國口音。接著播放了一段薇薇安生前的錄音。對此,導演沒有給出明確的論斷,刻意保留這兩種對立的觀點,給予觀眾思考的空間。這種保留客觀性的手法使得本片更加趨近真實。
用倉央嘉措的詩句「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來形容薇薇安·邁爾的一生也許再合適不過。她身上具有大眾對藝術家偏執性格的一切想像。孤獨終老的人生結局,也在某種程度符合大眾對藝術家悲劇結局的期盼。
編輯|於爽
或許你還會喜歡


※劉漢祥:童真是我創作的靈感源泉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新意的紀錄片,但豆瓣評分卻高達9.2!
※總監周姍姍:從後期到前期的華麗轉變
※獻給現在的孩子和曾經的你
※今天滿滿的都是回憶殺,但是對我最重要的老師還是他/她!
TAG: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