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之所以先後除掉7個異姓諸侯「好兄弟」,原因其實有三

劉邦之所以先後除掉7個異姓諸侯「好兄弟」,原因其實有三

聽到「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句諺語,你自然會想到韓信,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和劉邦出生入死,一起打江山的「好兄弟」,最終卻被劉邦痛下殺手。

當然劉邦不單單只是對韓信下殺手而已,劉邦登基後封的七個異姓諸侯王,最後也都被他接二連三地除掉了,下面先來了解下被誅殺和逼走的諸侯王們:

劉邦稱帝第一年消滅的就是企圖謀反的燕王臧荼。

稱帝的第二年就逮捕了有企圖謀反罪名的韓信。5年後,用計殺於長安宮,並誅連三族。

再看韓王信,因劉邦的懷疑,他心中恐懼投降匈奴,最後也逃脫不了一死。

劉邦同鄉燕王盧綰,被逼逃亡投奔匈奴,罪名也是有謀反企圖。

劉邦的女婿趙王張耳本,因涉嫌謀反被廢王位,後貶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雖拒絕謀反,但還是被劉邦逮捕後處死,原因竟是「有企圖」。

彭越後,淮南王英布只能鋌而走險造反,結果也被劉邦鎮壓。

就這樣,漢朝建立後7年時間裡,除長沙王以外的所有異姓諸侯王全部被剷除,那麼為什麼劉邦要殺掉這些有著赫赫戰功的功臣呢?其實原因有三:

劉邦本就是猜忌懷疑和殘酷無情的人,對於父親也是這樣(想了解的讀者可以看上一篇文章),更不要說對異姓兄弟了,所以猜忌的最後結果就是全殺掉。

嚴格來講,劉邦封了異姓諸侯王后,他們就不是劉邦的「臣」了,在劉邦眼裡他們和項羽沒什麼區別,那麼只要強大了,就有造反的可能,劉邦只能先下手為強了。

其實說到底還是為了江山,漢朝已經成立了,那麼這些功臣就沒必要留下來了,留下來只會威脅到自己的江山,而沒有什麼好處,自然就要找理由除掉他們了。

小結:古代封建帝王打下江山後,為了坐穩帝位,就會誅殺功臣,這幾乎已成為每個開國王朝的定律了,只能說應對了那句老話:「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高祖劉邦也曾屠城
傑出人才項羽,為什麼會敗給無賴出身的劉邦?這個因素至關重要
劉邦戰勝項羽獲得天下最關鍵的是什麼
早期的劉邦,就有如此的戰績!
張良為什麼要復辟韓國又幫劉邦建立漢?這不是很矛盾嗎?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