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 9 件事,一定要趁早做,晚了當心害了孩子

這 9 件事,一定要趁早做,晚了當心害了孩子

在寶寶的成長階段,有這麼一些事一定要及時去做,如果做晚了,不僅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還可能造成一些不好的後果。

這 9 件事,一定要趁早做,晚了當心害了孩子


1. 趴著玩

剛出生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少有的清醒時間不是躺著,就是被抱著。

實際上,寶寶從醫院回到家裡的第一天,就可以讓他趴著玩了。

讓寶寶儘早趴著玩,不僅可以預防扁平頭,還能促進早期頭部控制,鍛煉背部、頸部和手臂的力量,有助於寶寶之後學習翻、滾、爬這些動作。


2. 添加含鐵輔食

在寶寶滿 4~6 個月以後,就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添加輔食,而最初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含鐵的食物,比如強化鐵的穀類食品、紅肉泥、魚泥、豆腐等。


3. 用杯子

在寶寶 6 個月以後,就可以開始給他用杯子了,在剛開始可以先用學飲杯過渡。

讓寶寶半歲之後開始學用杯子,1 歲左右離開奶瓶,最晚也不要超過 18 個月。

及時用杯子,不僅能提高寶寶眼、手、嘴的協調能力,還能促進口唇能力和咀嚼吞咽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心理、語言能力發育都有好處。

這 9 件事,一定要趁早做,晚了當心害了孩子


4. 口腔護理

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就應該給他刷牙了,而且應該用含氟牙膏,讓寶寶習慣每天刷牙。

在牙齒萌出後,只要孩子能配合牙醫了,就可以帶他去塗氟預防;然後在 3~4 歲、6~9 歲和 11~13 歲對分別乳牙和恆牙進行窩溝封閉。

5. 培養睡眠習慣

好的睡眠習慣可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爸爸媽媽好好培養。

每天到了固定的時間,就可以按照固定的步驟(拉窗帘、洗澡、換尿不濕、餵奶、刷牙等),讓寶寶明白睡覺的時間到了,然後就把他放在床上,用輕拍或輕哼來安撫,讓寶寶逐漸學會自己入睡,而不是一直依賴抱哄或吃奶才能睡著。


6. 戒安撫奶嘴

超過 6 個月,還用安撫奶嘴會增加寶寶發生中耳炎的風險,要是到 4 歲還在繼續用安撫奶嘴,還可能會對牙齒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牙齒不整齊、地包天、上牙前突等)。

一般在寶寶 6 個月~1 歲,就應該逐漸減少或停止給他用安撫奶嘴,最晚也最好不要超過 2 歲。


7. 讓寶寶自己吃飯

寶寶多大能自己吃飯,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什麼時候給孩子自己吃飯的機會。

在 8~12 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讓寶寶自己嘗試用手抓著吃,之後再幫孩子逐漸熟悉用勺子或是其他工具吃東西。

這 9 件事,一定要趁早做,晚了當心害了孩子

即使吃成這樣


8. 添加維生素 D

天然食物中(包括母乳)維生素 D 的含量普遍比較少。

所以,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就可以給他補充維生素 D,至少補充到 2 歲,有條件的還可以繼續補充到青少年甚至成年。


9. 分床睡

對小嬰兒,最好跟父母同房不同床,只在餵奶或安撫時才把孩子抱到大人床上,要睡覺時就放回他的小床。

當寶寶逐漸長大開始逐漸注意到男女差別,如果還繼續和爸媽一起睡,不僅可能會影響性認知發展,還會影響夫妻生活和夫妻關係,而夫妻關係不和睦也會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

所以,一般在 2 歲以後 4 歲之前,爸媽就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分房睡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