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歷史已進入了質變的臨界點

世界歷史已進入了質變的臨界點

三、世界歷史已進入了質變的臨界點

五十多年來,世界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18]中呈現出「否定之否定」式的規律性變化。我們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沒有像蘇聯和美國那樣進入被歷史否定的行列,恰恰相反,中國通過自我「否定」即自覺改革的方式還獲得了巨大發展。

20世紀50年代,中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1950年2月14日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由此打破西方的封鎖,鞏固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但我們並沒有綁在蘇聯的戰船上,而堅持獨立自主。

1953年赫魯曉夫上台。赫魯曉夫有嚴重的大國沙文主義,他既想和中國合作,還要干涉中國內政,不懂得如何與中國共產黨打交道。1958年4月18日,蘇聯國防部部長馬利諾夫斯基(Rodion Yakovlevich Malinovsky)寫信給中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表示蘇聯過去援助中國建設的三個長波電台功率太小不足以指揮其在遠洋活動的潛艇,希望雙方合作,由中方出資3000萬盧布、蘇方出資7000萬盧布,使用時間雙方各佔50%,用4年時間在中國南方建設一座大功率長波電台。1958年6月7日,毛澤東讀到彭德懷於6月5日提交的報告後批示:「錢一定由中國出,不能由蘇方出。使用共同」;「如蘇方以高壓加入,則不要回答,拖一段時期再說」[19]。同年6月28日,蘇聯又希望借用中國沿太平洋海岸線,提議「建立一支共同潛艇艦隊」。毛澤東明確告訴蘇聯大使帕維爾·尤金(Pavel Yudin) :「使我想起斯大林的東西又來了。」[20]「斯大林的東西」,也是沙皇的「東西」。 毛澤東這時生氣的是,中國剛結束了俄國霸佔中國遼東的歷史,赫魯曉夫怎麼又學著沙俄搞起新的「華俄道勝銀行」[21]來了?毛澤東對尤金動情地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一萬年不要援助。」[22]

說到毛澤東拒絕赫魯曉夫,就不能不從19世紀末中俄合作的「中東鐵路」說起。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需要與沙俄建立反日聯盟,為此允許俄羅斯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這就是著名的「中東鐵路」。中東鐵路北段從滿洲里到綏芬河,是俄羅斯修建的,俄羅斯占股份51%,中國佔49%。科技人員連同其家屬過來,需要管理,這樣警察繼而軍隊就得來並在中國東北鐵路沿線形成國中之「國」。這樣兩國在中東鐵路上就結了怨。毛澤東出生後第三年這條鐵路開始修建,最後這條鐵路又是在毛澤東手裡收回的。如果懂了這段歷史,就懂得了赫魯曉夫當時的那個「合作」建議,即使從加強中蘇友誼考慮,毛澤東也是不能接受的。毛澤東經歷過近代中東鐵路從修建到收回的那段歷史,知道如再重複中東鐵路的合作方式的結果又會重複幫人反幫出仇人的老路。

赫魯曉夫聽不懂毛澤東的好意,隨即翻臉,轉而到美國尋找艾森豪威爾的「合作」,要聯美製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就計劃修「三線」,預防美蘇南北兩面夾擊中國。此時,毛澤東在《七律·冬雲》一詩中說:「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虎豹指的是美國,熊羆是指蘇聯。當時的中國對這兩霸的態度就是「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在這個困難期,我們堅決走自己的路,不順從任何霸權大國。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特朗普身上有些當年的赫魯曉夫乃至戈爾巴喬夫的影子:赫魯曉夫修柏林牆,特朗普修墨西哥牆;赫魯曉夫想跟美國改善關係,卻將手伸向古巴,弄出一個「古巴導彈危機」,這讓他灰頭土臉,除了美國人民的反感,結果是一無所獲。特朗普想跟中國改善關係,卻將手伸向朝鮮半島,弄出個「薩德」導彈危機,其結果除了引起中國人民的反感外,也將是一無所獲。還有,戈爾巴喬夫放棄華沙條約組織,特朗普想放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美國開始跟過去的盟國「親兄弟明算賬」了。當一個國家開始把政治當買賣來做的時候,其國力就開始萎縮了。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一書中有段文字適用於描述當今美國特朗普的執政風格:

當初,列寧非常清楚,西方人的天真對共產主義事業是多麼有用。他以鄙夷的口吻稱他們為「有用的白痴」。這些有用的白痴總是一本正經,對那些最為複雜的問題作出非常簡單的、令人可笑的回答。他們這樣做並非出於故意,而是出於無知。[23]

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勃列日涅夫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赫魯曉夫向美國全面妥協,勃列日涅夫則走向與美國全球爭霸。赫魯曉夫帶來的是國家形象受損,勃列日涅夫帶來的是國力透支。就這樣,與美國全面爭霸的政策將蘇聯拖倒了。

歷史表明,一個國家在擴張過程中,實力對等的敵人不能有兩個,1-2=-1,有兩個與本國國力相當的對手的國家必敗無疑。勃列日涅夫的擴張政策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是將中國最終推到了蘇聯的對立面。這促使1972年中美和解及1979年中美建交。這兩年是蘇美國力變化的重要節點。(如圖4[24])

在此之前,美國與中國和蘇聯敵對,美國國力處於弱勢;1978年後,蘇聯與中國、美國敵對,此後蘇聯國力持續下降,直到解體。在當時蘇聯已陷入「1-2=-1」的形勢。但是勃列日涅夫不懂這一點,跟美國全面爭霸又對中國全面施壓。這樣,中國就不能再跟蘇聯合作,不得不轉向美國。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當然,與美國交好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社會主義,而是採取了列寧「布列斯特」式即為了生存暫時與魔鬼妥協甚至合作的策略。1923年,列寧在談到布列斯特和約時說「為了自救,我們必須堅持這樣的策略」[25];同樣的道理,在蘇聯也向中國施壓的條件下,為了保證中國國家安全,我們也必須堅持這樣的策略。1972年2月,中美兩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2年1月6日,毛澤東在同周恩來、葉劍英談外事工作時說:「其實這個公報[26]沒把基本問題寫上去。基本問題是,無論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都不能兩面作戰。口頭上說兩面、三面、四面、五面作戰都可以,實際上就是不能兩面作戰。」[27]送走尼克松後,7月24日,毛澤東在與周恩來、姬鵬飛、喬冠華等談國際問題時,再次叮囑:「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可以利用矛盾,就是我們的政策。兩霸我們總要爭取一霸,不兩面作戰。」[28]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獲得了長遠的進步。即便如此,中國也沒有稱霸。「兩面作戰」是霸權主義實踐上不能避免的結果。

蘇聯的解體說明即使進入社會主義,如果治理國家的能力跟不上,最終還是要垮台。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擴張。美國天真地認為沒有蘇聯的制約,整個世界就是它的了。而且,美國的擴張動力比蘇聯強,因為美國是壟斷資本控制的,與蘇聯不同,擴張是壟斷資本的本性。小布希上台之後,美國開始迅速地向世界擴張,廢除了一系列和平協議。開展反恐,曾將中國、俄羅斯、朝鮮等列入打擊對象。這就把美國的力量拉向全世界了。國力與拉皮筋是一個道理,皮筋拉長過度,撤退就要比前進需要更多的資源。「911」事件後,美國把戰線拉到中東,經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國力基本上透支了。世界歷史已進入了質變的臨界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層內參 的精彩文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周邊國家分裂之時,中國基本統一
下一次冷戰:俄羅斯極具侵略性的單邊軍事競賽
「茫茫九派流中國」: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TAG:高層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