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認為你的大腦包攬思考功能,那你就錯了,其實身體也在思考

如果你認為你的大腦包攬思考功能,那你就錯了,其實身體也在思考

身體也在幫助我們思考

如果你認為你的大腦行使了所有的思考功能,那你就錯了。心理學家認為,身體並不僅僅只是被動地向大腦傳送感官信息,身體對大腦決策的影響不可小瞧。

稍稍騰出點時間,從繁忙喧囂的生活工作中暫時走出來,安靜地坐下,將雙手放在面前的辦公桌上或椅子扶手上,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體上……你一定能感覺到自己的血肉之軀,感受到從腳趾尖一直延伸到頭頂的感覺,這些在我們的自我意識中是最基本的。然而,直到不久之前,對於人的感覺之謎,就連科學家也所知甚少。

我們傾向於把大腦看作獨立於身體其他部分。但在過去幾年裡,一些關於大腦與身體之間關係的新發現,徹底顛覆了長久以來認為身體只是被動地為大腦所驅使的觀點。研究發現,身體其實也參與了我們的思維過程,大腦與身體之間存在一種合作夥伴關係,身體的體驗在我們的心智和心理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如果沒有身體各部分信息的輸入,我們的大腦將無法產生相應的自我感受,也無法準確處理各種情緒反應。

早在17世紀,笛卡爾就在其所著《第一哲學沉思錄》一書中提出了他的著名論點:身體和精神在本質上是兩個獨立的實體,可以彼此完全獨立地存在。由笛卡爾的這一論點引發的關於大腦與身體聯繫本質的激烈辯論一直持續到今天。

到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馬修·伯特維尼克的一個意外發現,或許為終結這場辯論提供了有力論據。在一次萬聖節化裝舞會上,伯特維尼克看到一個人將一隻橡膠手臂(這是他的化裝道具之一)放在桌上他自己和別人能夠看得到的地方,而把自己的真手臂隱藏起來不讓別人看到。伯特維尼克突發靈感,他讓他的助手同時觸碰那個人的橡膠手臂和真正手臂的同一處地方,看那個人會作出什麼反應。結果正如伯特維尼克所猜測的那樣:那人覺得觸摸的感覺是從假手臂上傳來的。他甚至還做出了被嚇了一跳的適時反應——將橡膠手臂一下子甩到了房間的另一頭。

GIF/917K

顯然,大腦試圖對觸覺和視覺刺激進行協調。更為重要的是,伯特維尼克還發現,如果分別觸摸真手臂和假手臂,這樣的錯覺就不會出現。之後,其他研究小組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果。

GIF/477K

這種被稱之為「橡膠手幻覺」的現象,或許破解了身體也參與了大腦思考的奧秘。大腦掃描表明,大腦右顳葉擁有對身體各部位分布的大致印象,即所謂「身體心理地圖」。當感官傳來身體各部分的相關信息時,大腦就會將這些信息與頂葉皮層的「身體心理地圖」進行對比和綜合處理,如果匹配錯誤就有可能導致某種幻像,如「橡膠手幻覺」。只有當綜合信息到達另一個被稱為島葉皮層的大腦區域時,感覺才轉化為意識。大腦島葉皮層對我們身體的內部信號,包括脈搏的脈動和腸道的悸動等進行處理。

實驗證明,人們對身體內部信號的感知能力(即「內感受」)因人而異。倫敦大學的馬諾斯·薩基里斯發現,約1/4的志願者無須手搭脈搏就可以數出自己的心跳次數,準確率至少達80%,但有1/4的志願者幾乎意識不到自己的心跳,漏數的心跳次數達50%以上。有趣的是,那些「內感受」能力特彆強的人通常不太會出現類似「橡膠手幻覺」。薩基里斯說,這也許是他們的「內感覺」壓倒了來自眼睛視覺感覺的矛盾信息。「如果在你的身體內部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就不會太過依賴視覺和觸覺等外部信息。」

薩基里斯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在觸碰一個人的臉部的同時,對屏幕上的其他任意一張臉的圖像也做同樣的動作,在這種情況下,被測試者就會覺得屏幕上的人就是他自己。同「橡膠手幻覺」一樣,這種「面部交換幻覺」也是由我們的身體所產生的,它進一步表明了我們的身體是如何影響著大腦做出決定的。這也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對下意識仿效我們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的人產生好感。薩基里斯對此的解釋是,當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動作表情的映像時,就會產生一種「面部交換幻覺」,促使我們產生一種親切感,就好像在欣賞鏡中的自己一樣。

如果說我們的身體的確參與了大腦的思維過程,那麼,我們身體的種種生理和心理的反應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和想法呢?

心理學上的一種被稱之為「涉身認知」或「具身認知」的理論認為,身體在認知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認知通過身體的體驗及其活動方式而形成。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是全部,至少也是部分與我們的身體密不可分。

情緒體驗就是「涉身認知」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可能認為你微笑是因為你快樂,但事實上,快樂的感覺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微笑的表情動作的感知。即使是非常微妙的面部表情對於我們的情緒處理過程也是至關重要的。格雷伯格的研究小組研究發現,注射過肉毒桿菌的人,其面部表現蹙額情緒的肌肉會變得比較僵硬,而他們對悲傷和憤怒情緒的解讀和反應,與注射之前相比,顯然要慢得多。事實上,我們的各種情緒與身體感覺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例如,當感覺孤獨凄涼時,我們會覺得身上很冷,而如果有親朋好友相伴,我們就會感覺溫暖許多。

我們的身體所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甚至還包括了抽象的思維過程,例如語言與我們身體的認知能力也密切相關。當我們聽到某個單詞時,大腦就會模擬想像與這個單詞相關的動作。例如「攀爬」這個詞,會引起大腦神經運動中樞促發肌肉做出爬樹動作的區域興奮活躍起來。另外,適當的手勢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一些單詞所表達的意義。

關於「涉身認知」研究,尚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例如,身體與心智的這種聯繫來自何處?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嬰幼時期習得的?格雷伯格說,我們也許在母親的懷抱里學會了將溫暖的感覺與親人的關愛聯繫在一起,但這種聯繫也有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科學家期待有一天能夠將「橡膠手幻覺」等應用於醫學臨床實踐。比如,「橡膠手幻覺」也許能幫助大腦更好地接受人工假肢,而「面部表情幻覺」也許對面部移植手術患者的康復有利。「面部交換幻覺」還可用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移情作用和偏見執念的產生。

兒童教育也有可能因此而受益匪淺。格雷伯格發現,兒童如果能將學習的內容通過表演演示出來,或許會提高學習效果,感官的體驗有助於兒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辭彙的意義。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親身體驗一身體與心智的聯繫,讓我們的身體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這或許能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創造力與身體姿勢

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平卧式作家」。他說,「我只有平躺下來時才能思考問題。躺在床上或在沙發上舒展身子都行,手上一支煙,身邊再放上一杯咖啡。」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也是一位有著相同「怪癖」的作家,他總是在仰卧平躺時文思泉湧。

他們的這種「怪癖」並非沒有道理。澳大利亞研究者發現,志願者以平躺仰卧的姿勢解字謎遊戲時,比站立姿勢時所需的時間要少10%。原因其實相當簡單,眾所周知,壓力是創造力的大敵,一個人在平躺時顯然比站立時更為放鬆。

如果你無法讓你的領導給你的辦公室配備舒適的躺椅,那麼你可以用其他替代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創造力。法國研究人員建議,你不妨將左臂向前伸展,或者像法國雕塑藝術大師羅丹的傳世雕塑名作《思想者》中那樣,右臂在肘彎處呈彎曲姿勢。

合適的身體姿勢或動作幫助自願者在完成創造性任務時的表現和成績更佳,身體的動作似乎與我們想要接近或遠離某種情況的直覺有關,有助於開闊我們看問題的視野。

即使是眼睛在視野範圍內的左右移動也有助於我們拓展橫向思考能力,簡單的眼球左右移動似乎可以強化大腦兩半球的溝通,從而有助於更好地發揮創造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冷空氣南下,今天你穿秋褲了嗎?
自然界中的一種動物被稱作「色彩大師」還擁有極好的聽力和視力
北極熊的個頭可沒有20年前那麼大了,這是因為什麼呢?
10種超現實的航天技術,人類以後是這樣「玩轉」宇宙的
盤點和黑洞有關的概念,另類理論:黑洞根本不存在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