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減字木蘭花

花叢冷眼,自惜尋春來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見卿。

天然絕代,不信相思渾不解。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賞析】

納蘭這首減字木蘭花是相思之作。只是這相思之中寄託更多的是一份哀婉悵恨之情。上片納蘭用典於唐代風流才子杜牧的故事,彼時杜牧曾作《悵詩》以表悵惋之情: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晚唐人高彥休《唐闋史》卷上曾記載過與此詩有關的一個故事,即杜牧早年游湖州時,遇到過一個面相極為秀美的十餘歲少女,心生喜愛之情,便與少女的母親約定說等他十年,他若十年未回,再叫女兒出嫁。只是杜牧當上湖州刺史已是十四年後的事了,彼時那女子也已嫁人生子。杜牧悵然以作此詩。當時杜牧沒有命題,時人命題為《悵詩》。

納蘭在此沿用此典以表明自己與杜牧相似的情感:原是只能怪自己游賞春景來遲,失了那最好顏色,須怨不得如今花叢冷淡,萎靡相對。只是看著眼前這已經殘了的春景,不由思及佳人,納蘭本性多愁善感,觸景傷情便更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嘆出,便吟:「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見卿。」想來佳人也若這冷眼花叢,不再兩頰飛紅、盈盈淺笑地出現在納蘭眼前了。

關於納蘭的愛情遭遇,民間傳說甚多,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是說他愛過甚至有過婚姻之約的一位「絕色」女子後來被選入宮,相愛頓成陌路,給納蘭留下無盡愁緒。然而民間傳說並無可靠的文獻證據證實,不能排除演繹的成分,但是從本詞上片來看,納蘭似乎確實曾有一位戀人與之失之交臂,至於原因究竟是納蘭如杜牧一般因某事耽擱而誤了姻緣,還是佳人被另一更有權勢的男子奪去,使得有情人不得眷屬,如今已無從考證。但不論過程如何,結果都是一樣的。

到如今春色已殘,還能有何寄望呢?到了下片,納蘭用了前文提到的「相思樹」的典故,關於相思樹的故事,還有一首童謠被流傳了下來:「烏鵲雙飛,不羨鳳凰;韓憑之妻,不嫁宋王。」想來納蘭自知此生已無再見機會,竟是將再續前緣希望約定在了死後。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不信相思渾不解」,「渾不解」在這裡是全部不知道的意思。曾相知相愛的深摯情意,使得納蘭堅信那絕代芳華的佳人絕對不會忘記自己,而自己的一片相思情深,即使現在彼此已是天各一方,伊人也定然不會一點都不知道。而你若是真的明白我對你的這份情意,就「定與韓憑共一枝」吧。

納蘭在這首詞中多寄託悵惋相思的怨愁和生死相許的深情,此外並未更多對世道以及緣分淺薄的懷恨怒意,這剛好迎合了納蘭「怨而不怒」的詩學主張。那到底相思究竟是怎樣一種形態呢?元代的徐再思曾在《蟾宮曲·春情》中有過這樣的描寫: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原來最深的思念是一份離別,兩處銷魂凋零。也便是如此這般昏慘慘也要繼續的相思,消磨了時光,消瘦了伊人,彷彿一個倏忽,就從今生,蔓延到了來世,口裡心裡,還依舊碎碎念著你的名字。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伊愛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侵權,請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