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懷二胎和一胎有什麼不同?二胎媽媽產後如何恢復快

懷二胎和一胎有什麼不同?二胎媽媽產後如何恢復快

開放的二胎政策,對於很對媽媽來說無疑不是一個福音,很多媽媽也在計劃著二寶的到來,關於二胎的很多事情,媽媽們知道多少呢?

時代不一樣了,從現實情況來看,女性生育時間確實並不全然受年齡限制,但年齡越大,求子越難。

【兩胎差3歲,媽媽的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二胎時代再要一個寶貝並不是經歷一個孕期那麼簡單,如果「二寶」真的到來,經濟因素、身體因素、和兩個寶貝的相處之道,都是爸爸和媽咪需要做好細細籌劃和準備的問題。

專家表示,站在醫學的角度來講,不主張老大和老二的間隔太密,3歲以上為宜,一是可以保證第一個孩子母乳餵養到一歲,二是懷孕和母乳期間,鈣、鐵等營養流失比較多,間隔3歲以上有助於媽媽恢復身體狀態。

間隔3歲以上,也是考慮到社會問題、家庭因素後給出的參考值,比如,有沒有大人帶孩子,老大對弟弟妹妹是否認可。單站在婦產科醫生的角度,間隔3歲,無論是順產、剖腹產都是可以的。到底間隔多久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論,最終還是要每個家庭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多種因素考慮後決定。

心理學家曾做過兒童如何接納家中新生兒的研究,發現在小寶貝出生後,媽咪投注在老大身上的感情和注意力的確會減少。有些父母甚至會把老大暫時托給老人代養!這樣的情況下,老大出現一些行為問題,變得不乖了,愛鬧了,爸爸媽媽可千萬不要訓斥打罵,忽略老大的心理感受。要盡量事事平等地對待兩個寶貝,讓寶貝感受到父母的愛不會因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而減少,老大原本得到的愛和溫暖並不會改變。

【女人生孩子的極限年齡是多少?】

這個問題恐怕誰也沒法給出肯定答案,只要有個體差異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標準答案。不如先來看看世界上女人生育年齡之最的幾個極端個例吧。

2003年,65歲的印度婦女薩特亞布哈馬·馬哈帕特拉終於生下第一個孩子。醫生利用她的卵子與她丈夫的精子在人工授精後植入她的體內,順利懷孕、分娩。

羅馬尼亞的退休大學教授伊麗斯庫女士接受了長達9年的荷爾蒙注射,成功地延長了經期,利用別人捐贈的精子人工懷孕,67歲生育了兩個女孩。

中國失獨老人盛海琳,在大女兒意外去世後,她毅然決定進行試管嬰兒手術,在60歲那年成功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並因此創造了中國高齡產婦的生育記錄。

從這些個例不難看出,雖然她們生育時都過了花甲之年,可受孕過程卻經歷了不少周折,都需要藉助高科技的醫學手段才能成功受孕。

但從人體自然發展規律來看,最佳生育年齡段為25歲~35歲之間。原因是:女性子宮頸管這個時段彈性好、容易擴張、子宮肌肉收縮有足夠力量,容易平安分娩。如果超過這個年齡階段,步入35歲之後,先天的優勢就會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衰退,成功後受孕和自然分娩的機會也會越來越低。

【生二胎的黃金時間!35歲左右】

通常說,二胎的生育時間最好控制在35歲左右。高齡產子不僅風險大、生產成本高,對母嬰雙方都極具挑戰,增加風險。

1、增加流產幾率

子宮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下降,對胎兒的保護能力也隨之減弱,高齡產婦較之年輕產婦來說,流產的幾率將會大幅增加。

2、提高胎兒畸形風險

隨著夫妻雙方年齡的增漲,精子和卵子的質量也會逐步下降,低質量的精卵結合很容易造成胚胎質量不高,發育畸形等問題。

3、胎兒罹患唐氏綜合症可能性更高

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25~34歲的產婦中誕下唐氏綜合症患兒的比率是1/800,35~39歲時比例就達到1/250,40~44歲時升為1/100, 45歲以上的高齡,這種可能就約變成1/40。

一胎二胎有什麼不同呢?

一、兩次懷孕時腹中寶寶的變化

1.寶媽可以感受到寶寶的胎動相對於第一次懷孕時更快。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所以當第二胎寶寶大概4個月的時候,寶媽就能感受到寶寶在肚子里微小的動作了,而不是像第一次懷孕時那樣,會誤認為那是腸蠕動。

2.孕肚相對第一次懷孕提早顯露。因為有過第一個寶寶在腹中的「暫住」,子宮會被撐大,所以孕肚也會比第一次懷孕顯現的更早,這對第二次分娩是有好處的哦。

3.第二次懷孕時寶寶在腹中的位置比第一次懷孕要低。因為有了第一個寶寶「打基礎」,腹肌已經被拉伸很多,所以寶寶在腹中的位置會降低。這樣的好處是會更方便寶媽的呼吸和吃飯,但是由於位置降低壓迫膀胱,寶媽會經常有想小便的感覺。

二、兩次分娩時的變化

第二次分娩的時候相對於第一次分娩的疼痛和時間都要減少許多,這是因為寶媽在經歷過一次分娩後,子宮頸和陰道失去了原來的硬度,第二次分娩時會寬鬆得多,宮口也會開的更快,更容易擴張和收縮,所以寶寶出生的時候不會帶來像第一次那樣的劇痛,恥骨聯合處的縫隙也比第一次更大,頭部也更容易從肚子里先出來,這會減少分娩的時間。但是到了產後恢復期,由於寶媽的子宮肌肉已經比較鬆弛,收縮時要花費更大的力氣,也會比第一次恢復時更疼痛,這是需要寶媽做好心理準備的哦。

三、心態的變化

第一次懷孕時,心情直到分娩時都是保持緊張的,總怕會出現什麼差錯,會非常注意飲食以及生活的各個細節,那麼第二次生寶寶就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不會覺得那麼緊張,而且快到預產期時也會提前準備好待產所需的物品,不至於到時候手忙腳亂。

二胎如何恢復快?月子里落下的病下一個月子能養好嗎?

【「二胎恢復慢」是假象】

很多人認為,年齡大了再懷二胎,產後恢復起來要更慢,真是這樣嗎?事實上初產婦和經產婦在懷孕的過程中,從理論上講無明顯差別。在生產過程中,經產婦會更快、更順利。而說到產後恢復,也沒有明顯的差別。很多媽咪生二胎後,身體恢復慢,其實是「積習難改」造成的。比如很多媽咪在生老大時,增加的體重尚未恢復,就開始懷老二,產後體重恢復慢,誤認為是由於二胎引起,其實是由於一直以來的不良生活習慣或缺少自我控制引起的。

【哪些「積習」讓媽咪的恢復變慢?】

1、孕媽咪要吃兩個人的糧食

很多孕媽咪被好心的朋友和家人鼓勵著拚命吃,事實上懷孕時並不應當吃得過多。在懷孕的頭3個月,孕媽咪每天的熱量攝入不應超過2000卡路里,也就是跟沒懷孕前一樣就可以。這是因為孕媽咪的身體一旦在得到妊娠信號後,代謝會自動變得能夠最有效吸收攝入營養,額外的熱量無益於胎寶貝的身體發育,只能簡單地作為脂肪沉積下來,而且產後很難消除。

2、孕晚期要多攝入高熱量食物

在最後3個月的妊娠中需要增加熱量的攝入,但孕媽咪每天增加的熱量不能超過200~300卡路里,這相當於一根香蕉加一杯牛奶的熱量。如果在懷第一個寶貝時體重增加過多,產後又由於不好的生活習慣,不注意鍛煉,造成產後體重很難恢復到以前水平;在懷第二胎時,再次以這種錯誤的做法妊娠,肯定體重會增加更多,勢必造成比頭胎媽咪恢復慢的假象。

【恢復關鍵是改變體態,而非單純降體重】

1、高強度運動難擺脫孕婦體態

孕期最根本的改變是身體變形,隨著胎兒的發育增大,人體重心逐漸前移,骨盆逐漸前傾,於是就形成了弓腰塌胯撅臀的孕婦體態。產後保健和恢復方法多以跑步和跳操為主,雖然這些高強度的鍛煉會使體重下降,但由於針對性不強,對形體的改善並不明顯,難以擺脫孕婦體態,尤其是骨盆前傾和腹部的脂肪堆積。

2、骨盆前傾,「死角」脂肪難減

骨盆前傾與小腹突出有密切關係。骨盆前傾,腰椎必然前弓,小腹也必然凸出。小腹的前凸,也使下腹成為運動的死角,即便運動也難以得到有效消耗。小腹長期突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會逐漸下墜,腹腔內便容易滋生和堆積脂肪,稱為「脂庫」。

即使是沒有生育的女性,也會由於骨盆前傾而造成小腹的肥胖,看似懷孕,被稱為「非肥胖性小腹」,產後女性骨盆前傾不改,體重很難恢復正常,反超懷孕時體重的也屢見不鮮。

3、產後6個月內脂肪是流動的,是重塑體型的最佳時機。不管是順產還是刨腹產,產後束縛很重要!生完寶寶產婦肚子一下子空了,變得鬆懈,肉皮堆積,這個時候穿束縛,不僅可以防止內臟下垂,而且對產後子宮、產道的復舊,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等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必須要束縛,為了不要讓其他器官那麼快的往下走,給肚子回縮的時間。

需要的可以看 她家的威,,浩(地址V)心開頭11中間連上9411最後再把3497練一起就是了。

【二胎媽咪恢復兩個優勢】

【經驗,讓二胎媽咪身體恢復更快】

二胎媽咪經歷過第一次懷孕的經過,對待很多問題已經很「淡定」。更理解孕期合理飲食的重要,也更清楚哪樣運動適合孕期。更有經驗給寶貝哺乳,對於寶貝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需要哪些營養和照顧更是駕輕就熟。

【更不容易發生產後抑鬱】

分娩後由於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變化,容易發生產後抑鬱症 。典型的產後抑鬱症發生在6周內,一般3~6個月自行恢復,其中有20%~30%再次妊娠時會複發,從理論上說,二胎媽咪比一胎媽咪的產後抑鬱症少。

【「月子病月子養」並無科學依據】

民間有「第一次坐月子沒養好,第二次可以補回來」這樣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在西醫中並沒有根據。從西醫的角度,不存在「月子病」,西方人不坐月子,也不比我們中國人疾病多。其實,科學合理地對待產褥期就不會有後遺症。在產褥期中,所謂的養,應該是在此期間能夠合理地休息,適當地運動,並與恰當的飲食相結合,在這方面有很多的書都可以參考。不應該沿襲古老的習俗,過分地「捂」,除了吃,就是靜卧、靜坐,都不利於產後各器官的恢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飲食育兒圈 的精彩文章:

二胎媽媽教你產後如何正確選擇收腹產品
產後肚子鬆弛怎麼辦?教你8招減肚子方法
產科護士都佩服的待產包,不浪費一分錢
產科醫生告訴你,產後黃金期、做對了受益一輩子
辣媽產後如何恢復身材,有了這方法,再也不愁老公嫌棄自己了

TAG:健康飲食育兒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