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謀篇布局!書學12記,品讀古人的智慧

謀篇布局!書學12記,品讀古人的智慧

直線貫氣

貫通行氣是行書布局謀篇的重要技巧,古代書家在實踐中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直線貫氣即是其中的一種。在篆書、隸書、楷書的章法布局中,因其字距勻等、字字獨立,在章法上主要追求整齊美和裝飾美,雖然也能夠以靜顯動,但動態的表現力還是很有限的。它們也十分講究字與字在縱向和橫向的聯繫,但依賴的手段是不多的。

就其縱向而言,就是使各字的平衡中軸線保持在同一條垂線上,在橫向上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這兩條線成了正書章法安排的生命線,這兩條生命線使正書的章法變成一個有意味的整體。行書章法中的直線貫氣法,就是對正書縱向平衡中軸線的繼承,它使各字的中軸線在縱向上保持在同一條垂線上,並保持行距相等、行線平行。這是一條無形而又有形的心理意識上的線,書家讓所有的字的用筆和結構都在這條線上進行「變奏」,使整幅作品形成平湖騰細浪般的境界。

示例1:歐陽詢《張翰帖》

剛勁利索的用筆,修長亭立的結體,被直垂的行氣統一在一起。

示例2:趙孟頫《畫羊圖跋》

筆法精到,超逸脫俗,文質彬彬,氣息貫通。

示例3:董其昌的《羅漢贊》

行與行排列,無波無瀾,秀雅恬淡,似插花仕女,將精細和靈動寓於文靜之中。

曲線貫氣

在直線貫氣的章法中,作品更多地顯示出的波瀾不驚的平和氣象。為了增加行書的動勢,更能有效實現筆墨達情,在行書創作中,更多的作品使用的是曲線貫氣法。書家在營造行氣時,有意打破單個字的端正平穩的排列模式,使字在體勢上左欹右側,這樣單字的中軸線就不是垂直的,而是傾斜的。一行之中的單個字的中軸線的連線自然成了一條擺動的曲線,通過它將字與字聯繫起來,這種貫氣法能使作品的行氣流暢,又起伏多變。

此種貫氣法使用十分廣泛,不同的書家,不同的書寫內容,不同的風格取向,不同時代文化影響,使得這種手法的表現千姿百態。它在行書的章法布局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深入細緻地分析和應用。

王羲之的《蘭亭序》通篇使用的都是曲線貫氣法,似斜風細雨,小幅振動、平和的外在形式中蘊含了無限豐富的奇異內容。

顏真卿《爭座位稿》,擺動的幅度明顯加大,加之筆勢加強了呼應和連帶,整個行氣酣暢流轉,勢不可擋。

王鐸《憶過中條語軸》,單字的傾斜度進一步加大,字與字的中軸線的對接的吻合度降低,衝撞性增強,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折線型對接,如第1行的「至」與「河」之間,第2的「吾」與「鄉」之間便是。王鐸在用筆和行氣的處理上,有意減緩了縱向上的流暢度,使整幅作的張力在這種減緩的壓縮中得到蓄積,奇崛而又雄強的氣息撲面而來。

平行貫氣

米芾的在行書作品中大量地使用平行線貫氣法,這是對行書行氣處理的重大貢獻,使行書行氣的處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格局,並且直接影響後世草書的章法處理。平行線貫氣法,是指在處理行氣時字與字之間或字組與字組之間的中軸線,既不在同一條直線,也不是一條曲線,而是一組平行線。這樣的安排使得同一行之中的字的中軸線經常中斷,互不連貫。由於保持了字中軸的平行,這種突然中斷了的運動趨向的感覺又有了聯繫,從而使行氣得以貫通。

從運動趨向上來看,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縱向運動,方面是橫向平移。它與直線貫氣和曲線貫氣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視覺印象,直線貫氣和曲線貫氣是自上而下、流暢無礙的,平行線貫氣。由於字在縱向運動中多了一個橫向平移,就使得行的自上而下的流動受阻,平移一次中軸線,就受阻一次,這就使得平移的字形成了上頂的趨勢。

這樣字與字之間即使無筆跡相連也會形成視覺上的激烈衝撞,既讓我們感到字的流動力的加強,又讓我們感覺到了字有向上的飄浮感,結果是將沉著和飛動多種效果集於一身,而這正是行書的至高境界。在傳統的書論中,對筆力的記述可謂豐富,歷代書家對筆力的追求不遺餘力,然而書法線條的力是墨象給人的一種整體感覺,它有時表現在有形的地方,有時表現在無形的地方。

平行線貫氣真是魅力無窮,這也許是米字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原因之一。王鐸繼承了米芾的平行線貫氣法,並將之發揚光大,以新的面貌出之,對其行草書的個性風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示例1:單字平行線:米芾《苕溪詩卷》和米芾《賀鑄帖》。

示例2:整幅作品:王鐸《五律軸》《自作五律軸》。

《五律軸》第2行的「豺虎」二字突然中斷左移,「多」字又突然右移,這種近似失控的左右移動,由於有了平行線的統一聯繫,衝撞才得以平息。《自作五律軸》的章法,雖然綜合了多種貫氣方法,但平行線貫氣法的運用鮮明而突出。第1行中「徑」與「曲」之間,「雞」與「犬」之間,「歷」與「年」之間,第2行中「宜」與「蒓」之間,都出現了運動趨勢的突然中斷。整幅作品的章法大起大落,新樣別出,扣人心弦。

題款多變

最初,書法作品題款的作用僅僅是要註明書寫者的姓名、身份,隨著書法藝術的發展,題款成了書法藝術章法構成的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正文和題款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整幅書法作品的章法構圖和審美效果。在題款的內容和形式上前人積累了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

款從位置上可以分為上款和下款,上款一般寫在作品起首的位置,也有寫在正文下面的。上款的內容多為求書者的姓名、稱謂,或再加些客套話語如「雅居」「惠存」「教正」等。下款一般寫在作品結尾處,其內容包括作者的姓名、齋號,書寫時間、地點,書寫內容的作者或出處,甚至書寫時的情況、作者心情等。

落款雖然是正文的陪襯和補充,但它起到配合、調整正文,豐富與深化作品藝術內涵和思想情調的作用。相對於正書作品而言,行書的落款變得複雜而豐富,對結構章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行書的正文部分的章法組織比正書要複雜,它有著更多的可變性和隨意性。與之相適應,行書的落款必然要以多樣性的變化來求得整體的章法效果,這是行書題款靈活多變的本質所在。

明白這一點,才能為學習找到有效的途徑。一是多看名家作品,對其落款進行分析,體悟安排之妙。二是多寫,並與名家作品進行反覆比較,尋找差距,積累經驗。三是全面提高個人的藝術素養,培養對章法的駕馭能力。四是靈活運用,力求變通,追求新的表現形式。

示例1:文徵明《五律軸》

署款「徵明」二字打破了款識略小於正文的陳規,而與正文一般大小,乾淨利索,使整幅作品顯得穩重大氣。

示例2:王鐸《五律詩軸》。

此幅五言詩軸共3行,上下款合一,且與正文字形保持同等大小,3行並列,頂天立地,上下均不留空白,收到了自然勻整的效果。「丙戌」二字模排,出人意料,可視為一種特殊的強調,同時視覺趨動在這裡受阻,出現轉折,可謂是平中之奇。

示例3:王鐸臨《昨服散帖》

此幅臨作題款多達3行,內容涉及創作的詳細時間、天氣情況、書寫時的心情以及書贈的對象等,是幅典型的興到之作。在布白上,第1行款字和第3行正文保持著自上而下的延續性,第2行款字中間拉開距離形成一塊空白,既同整幅作品的留白保持呼應,又使整個款字出現疏密變化。行書題款就是這樣靈活多變,它是行書章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大大豐富了行書章法的內容和藝術表現力。

1

關於整齊平正

明代項穆: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欹;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

唐代孫過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2

關於上下平穩

晉代王羲之:字之形勢不宜上闊下狹,如此則重輕不相稱也。……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隱。

唐代歐陽詢: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上輕頂戴欲其得勢。如疊、驚、聲之類。八訣所謂如人上稱下戴,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唐代顏真卿: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

3

關於左右均稱

唐代歐陽詢:初學之士,先立大體,橫直安置,對待布白,務求其均齊。

4

關於輕重平衡

元代陳繹曾: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右有餘地矣。在右者亦然。……審其輕重,使相負荷,計其大小,使相副稱為善。

5

關於分布均勻

唐代歐陽詢《書法八訣》:分間布白,調勻點畫是也。

清代蔣和: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初學分布,既知停勻,則求變化,斜正疏密錯落其間。

元代陳繹曾: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則肥,提飛則瘦。

6

6

關於對比調和

晉代王羲之:分均點畫,遠近相須;播布研精,調和筆墨;鋒纖往來,疏密相附。

明代項穆: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巳。若書宜長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進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

7

關於連續各異

清代包世臣:原釋廬字一例,乃變換之法,如「廬」字之撇,初婉轉而次斜硬;「愛」字之撇,初斜硬而次婉轉;「逢」字上點下捺;「奏」字上捺下點。又如三四橫、三四豎、三四點及諸口、田、又、人之疊用者,俱應變換,不宜相同。

8

關於反複變化

隋僧智果:重並仍促:謂呂、昌、爻等字應上小下大;林、棘、絲、羽等字應左促右寬;森、磊、淼等字則應兼用之。

唐代張懷瑾:偃仰向背:謂兩字並為一字,須求點畫上下偃仰有離合之勢。鱗羽參差:謂點畫編次勿使齊平,如鱗羽參差之狀。

晉代王羲之:二字合為一體,重不宜長,單不宜大,複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9

關於形象自然

衛夫人論書法:丶[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一[橫]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丨[豎]畫如萬歲枯藤;丿[撇]如陸斷犀象;丶[捺]畫如崩浪雷奔;乙[折]畫如百鈞弩發;[橫折彎鉤]畫如勁弩筋節……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10

關於氣象生動

宋代姜夔《續書譜》中: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古法;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書以骨幹為先);五須高明(英爽之氣,有骨而後有氣);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瘦也),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11

關於相應連貫

近代丁文雋《書法精論》:連貫者即一字間的點畫……氣勢連接而不鬆懈間斷之謂也;如人之四肢、百骸、惟賴於筋連骨接,始能運動自如,生氣勃勃,否則破碎支離,僵死木偶之不若。

12

關於格調統一

明張紳《書法通釋》云: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

唐代孫過庭: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淮。

明代王世貞:法成之後,字體有管束;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凡此皆學者所當知也。

千萬別私存,送給您最愛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森克 的精彩文章:

翻翻顏真卿的「老底兒」
21位當代篆刻大師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印譜!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不是喊了幾十年的空話,西方國家這些小動作已說明一切
新雷達技術專破隱身戰機 將撕下F-35的「偽裝」——還有量子通信
中國下水第7艘815A電子偵察船 曾抵近阿拉斯加監視美軍

TAG:德森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