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代養育里,怎麼「相愛」不「相殺」?
「你媽說的不對,別聽她的」
父母希望和能夠幫到子女的,
和子女的期待與需求,
有很大差距
……
調查數據顯示,如今隔代養育的比例佔到50%以上。
隔代教養的爭議也很大?為什麼?我的調查中,媽媽們給出了很多理由,統計出來,高頻出現的是下面這十句話:
1、「你媽說的不對,別聽她的」
這種話會讓孩子發現:媽媽的話不算數,奶奶/姥姥(等)說的才算。家人的意見不統一,教養方式不一致,往往會「教」會孩子觀察、權衡,也就是所謂的有「心眼」,懂得看眼色等。
在家裡被寵溺的孩子一旦走到外界,發現別人不會像老人那樣無條件滿足自己和關注自己,如此就可能養出「窩裡橫」的孩子,在家厲害,在外卻膽怯。
2、「奶奶幫你搶」、「脾氣太好就會受欺負」、「對人不能太好」
這樣的引導,就明確地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硬碰硬,以暴制暴。如此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社會化交往。因為要更好地在社會立足,單純自己很強勢霸道並不行,還需要團隊合作等更重要的東西。
3、「打它,誰讓它磕你」
錯誤歸因,教會孩子推卸責任。尤其孩子摔倒了以後,不要去拍打地面,說:都怪你。其實只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並引導下回小心就好。
4、「不許說,孩子沒錯」
無條件袒護孩子,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總在一種評價體系中長大的孩子,就可能會對外界的批評很敏感,覺得無法接受,甚至會以發怒表示抵抗來自外界的不同聲音,控制情緒能力低。
5、「奶奶給你買」
無原則滿足孩子,就會讓孩子覺得,大人給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旦有一天大人給不了,孩子還有可能生氣或者無理索要,這就是俗話中說的「白眼狼」。
6、「我來,我來」
這樣會剝奪孩子自己去探索、嘗試以及學習的機會,容易養出依賴性很強的孩子。不僅如此,長期缺乏自主探索的孩子,智力發展,比如語言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因為探索機會少,孩子表達的需求和慾望當然也會減少。
7、「你看某某家的小孩都會跑了,咱們這個怎麼這麼笨」
這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是傳統的橫向比,只會讓孩子自卑。
8、「慢點,別跑」
由於老人的體力跟不上,同時出於安全考慮,常常不得不限制孩子的探索行為。長期以往,會直接阻礙孩子的探索行為,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9、「再喊媽媽,奶奶就不管你了」
這是一種隱性暴力,通過「威脅」、「恐嚇」管理孩子,就像打孩子一樣,當下有用,但長期來看,卻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10、「你媽媽走了,不要你了」
這種話,大人說出口很輕鬆,孩子卻會當真。因為他們本來就一直在為著媽媽有可能會離開自己而憂慮。所以,這句話會比上面一句更加損壞孩子的安全感。
總結起來,很多老人的教養方式,限制多,規矩少,養出的孩子多膽小、內向,缺乏規則意識,安全感低。現在的年輕父母們接受到更多科學的育兒觀念,這就容易與老人的傳統教養發生衝突。
除了教養方面的常見問題,老人在餵養方面,也存在這幾種常見誤區:
1、跟大人一樣吃
2、咀嚼後喂
3、追著吃
4、喂太多
5、穿太多
6、過早走路
7、抱著睡
8、怕孩子哭,不允許跑
這也是衝突集中的一些問題。


※如果你無法給孩子提供高度,那就拓展寬度吧!
※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這樣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
TAG:親親寶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