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時第一排的士兵都是九死一生,為什麼他們還義無反顧的向前?

戰爭時第一排的士兵都是九死一生,為什麼他們還義無反顧的向前?

古代戰爭的時候,處於第一排的士兵們,往往最先與敵人接觸,也最先白刃相接,死傷最大。可為什麼還有人站在第一排捨生忘死的衝鋒呢?是什麼信念支撐了他們,可以把生死這種大事置之度外?

第一,就是以戰功求得英雄之名。立功之後還可以升職,那些參加過好幾次戰鬥衝鋒在前而倖存下來的老兵,很快就會帶新人,自己就成了伍長、什長乃至都伯。

實際上,古代還真有很多名將,就是從死人堆里殺出來的先登之功。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就是以膽烈追隨曹操,從曹操擊呂佈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曨於苦,皆先登有功。就靠身先士卒帶頭衝鋒,硬是打出了五子良將的地位。

東吳大將甘寧甘興霸,在和呂蒙攻打廬江時,呂蒙力排眾議,決定強攻,並推薦甘寧為升城督。攻城時,呂蒙親自擂響戰鼓助威。甘寧手持練索,身先土卒,攀緣上城,最終攻下皖城。戰後評功,甘寧以徒手攀城先登之功,功居第二,僅次於呂蒙。

第二,就是賞賜封侯。在第一排的士兵,平日里的待遇都是第一等的,戰勝後又可以得到豐厚的賞賜,所以第一排的戰士往往都是士氣最高,戰鬥力最強。

這些精銳死士之所以悍不畏死,主要是待遇好。軍餉高於普通士兵數倍。普通士兵吃菜康,精銳死士卻能吃到肉。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吃肉那是非常幸福的事。攻進了城搶錢財女子,也是最優先得。

第三,在有些戰鬥中,站在第一批的卻不是什麼精銳,反而是老弱病殘之兵。這些士兵是作為誘餌,消耗敵人的戰鬥力,消磨對面的意志。他們往往是用平民、俘虜來充當炮灰。

誘餌身後則是精銳的起兵督戰,隨隊監視。一旦有後退的,當即格殺,只有向前衝殺,才有一條生路。一旦誘敵目的達成,精銳的起兵就會自行離開,剩下平民、俘虜自生自滅了。

第四,也是最高尚的,就是身後已無退路,自己一退,就是家人的罹難、國家的覆滅,所以只能向前一戰,死中求生。

人也是生物,都有一種捨棄小我的衝動。為了家族、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的衝動,冷靜下來思考的話,也許會覺得很愚蠢。可真到了親自面對國破家亡的慘境,是真的不會退後一步的。這既是自然的天理,也是人性使然。

所以,在三國時的《魏書》里這麼說:凡人所以臨堅陣而忘身,觸白刃而不憚者,一則求榮名,二則貪重賞,三則畏刑罰,四則避禍難。非此數事,雖聖王不能勸其臣,慈父不能厲其子。明主深知其情,故賞必行,罰必信,使親疏、貴賤、勇怯、賢愚,聞鍾鼓之聲,見旌旗之列,莫不奮激,競赴敵場,豈厭久生而樂早死也。利害懸於前,欲罷不能耳。

也就是說,戰場之上,捨生忘死者有四種情況。一是為了戰功求得英雄的名聲,從此能名聲傳揚;二是為了能得到戰鬥的賞賜;三是畏懼退縮逃走的刑罰;四則是無路可退,身後就是家人國家,只能奮死殺敵。

要麼為了利益的功名利祿,要麼為了保家衛國,只有因為這些,戰士們才能捨生忘死,這不是什麼聖王慈父能做到的。而一旦有被激發出了戰鬥意志,那就會因為利害,一聽到進軍的戰鼓,就捨生忘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