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糗大了!Facebook 在星際爭霸AI大賽中慘敗,本想叫板谷歌卻輸給了個人選手

糗大了!Facebook 在星際爭霸AI大賽中慘敗,本想叫板谷歌卻輸給了個人選手

摘要:Facebook的研究科學家解釋稱,參賽只想知道CherryPi跟現有的機器人相比表現如何,尤其是想測試它是否存在需要糾正的缺陷。

Facebook最近有點糗。

近日,由美國人工智慧協會(AAAI)贊助、第十三屆人工智慧和交互數字娛樂大會舉辦的第八屆星際爭霸AI大賽落幕了,本屆比賽最大的亮點莫過於Facebook打造的星際爭霸AI也參賽了,然後慘烈地輸了。

Facebook此番派出參賽的AI隊伍叫CherryPi(櫻桃派),它背後是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的八人團隊。雖然是由互聯網巨頭Facebook打造,但其參賽成績卻不盡如人意:比賽前三名均為不隸屬於任何機構的獨立戰隊,CherryPi僅名列第六。

據媒體報道,Facebook的CherryPi在這個大賽中農顯得有些異類,它是唯一有企業背景的選手,而且來自一個押注AI已久的科技巨頭。

另據媒體報道,Facebook同時也贊助了今年的比賽,出資購買了運行上千個機器人對決遊戲所需的硬體。

參賽只為叫板谷歌?

Facebook的研究科學家Gabriel Synnaeve對比賽結果不以為然,他表示,參賽只是想知道CherryPi跟現有的機器人相比表現如何,尤其是想測試它是否存在需要糾正的缺陷。

不過,Facebook的這次參賽被外界認為是在與谷歌叫板。

去年,谷歌的AlphaGo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今年8月,谷歌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曾公開表示,《星際爭霸2》將會是下一個目標。之所以選擇《星際爭霸2》主要是因為,這種即時戰略遊戲的「即時」和「戰略」兩大特色正是目前人工智慧想追求的目標。

而從星際爭霸AI大賽的結果看,Facebook在人工智慧開發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與谷歌也還有一定的差距。

作為矽谷互聯網巨頭,谷歌近年來在人工智慧方面投入巨大,不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慧實驗室,還開始了被投資人稱為「AI界的曼哈頓計劃」:先後收購Bot & Dolly,Meka Robotics,Holomni,Redwood Robotics,Schaft和NNresearch等公司。

此外,谷歌還以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深度學習演算法公司DeepMind,打造出AlphaGo。該公司接著收購了兩家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並與牛津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

2016年11月,谷歌承諾向蒙特利爾學習演算法學院、蒙特利爾大學以及麥吉爾大學提供450萬美元,用以支持AI研究。與此同時,谷歌在蒙特利爾開設了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分部,與加州的谷歌大腦團隊緊密聯繫。

谷歌甚至花重金邀請人工智慧專家的加入。公開消息顯示,去年11月,谷歌公司聘任斯坦福大學AI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負責人李飛飛(Feifei Li)為部門負責人。聊天軟體Snapchat的前研究員李佳(Jia Li)也加入了這個部門。在矽谷,這兩位都是名聲在外的人工智慧專家。

谷歌在AI方面的成績也是非常亮眼,去年AlphaGo憑藉突出的戰績不僅贏了圍棋世界冠軍,更贏得了所有人的關注。

Facebook布局AI有多努力?

隨著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逐漸加大,Facebook這樣的社交網路巨頭也意識到了AI的重要性,開始全面布局AI。

今年9月,Facebook宣布在蒙特利爾新建一所人工智慧實驗室,組成其人工智慧研究院的一部分。此前,Facebook已有加州門洛帕克、紐約和巴黎等多個人工智慧實驗室,並有100多位科學家。

此前,Facebook也通過收購初創公司來增強其AI實力。Facebook收購了虛擬助手服務的初創公司Ozlo、換臉應用開發商Masquerade Technologies、計算機視覺公司Zurich Eye和Fayteq AG、面部識別技術公司FacioMetrics等。

在布局AI方面,Facebook最大的優勢就是其龐大的用戶數。

Facebook利用這些數據,得出邏輯性結論和解決方案,並於去年推出了基於深度學習的文字理解引擎Deep Text。該引擎能理解20多種語言,準確率與人類相當。

Facebook還利用AI技術解決了廣告作弊問題和人臉識別問題。

雖然Facebook和谷歌在AI技術的開發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兩者在即時戰略遊戲上的思路卻相對一致。

不同於獨立編程愛好者人工編寫遊戲策略,他們計劃讓星際爭霸AI注重使用機器學習,使機器通過觀察海量比賽數據和嘗試後自己創造出策略。

雖然這次比賽仍是獨立愛好者奪冠,但AI奪冠的日子被認為不遠了。只是,谷歌和Facebook在人工智慧方面的較量中,誰最終能更勝一籌還未可知。

華爾街見聞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聞美股 的精彩文章:

CEO工資越高,公司股價表現越好?並非如此!
硬分叉危險逼瘋數字貨幣 以太幣創新低後反彈近40%

TAG:見聞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