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說你了解潘金蓮嗎,太不可思議了
在小說《水滸傳》里,潘金蓮是個有名的淫婦。其實,歷史上的潘金蓮,出身於大戶人家,根本不認識西門慶這個人。婚後的她賢淑善良,卻無端被人訛傳成紅杏出牆、"與人苟合謀殺親夫"的"蕩婦".她的夫君武大郎也很冤:明明憑自己的努力當上縣令,卻硬被說成"走街串巷賣炊餅"的"三寸丁谷樹皮",還被戴了一頂"綠帽子"。
歷史真相
歷史上的潘金蓮,是一位名門淑媛
幾百年來,《水滸傳》中的經典情節,讓潘金蓮成了「淫婦」的代名詞。
歷史上,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確有其人,但都生活在明朝。史載,武大郎本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中年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令。潘金蓮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庄。她喜歡武植,經常接濟他,並與他私訂終身。兩人結婚後和睦恩愛,養育了四個子女
武潘被醜化,原來是損友搞鬼
武書常介紹,武潘兩人被"毀容",其中另有緣由。
原來,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覺得武植不夠哥們兒,一怒之下不辭而別。為發泄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
施耐庵怎麼也想不到,他寫的《水滸傳》,不僅讓武大郎、潘金蓮兩人名聲盡毀,也給武潘兩姓後人帶來災難:清河縣的武家與潘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讓人欣慰的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後人在武植祠給武大和潘金蓮的造像和道歉詩。告訴世人,潘姓人並未給潘家丟臉。
以上整理而來,辛苦之作,感謝支持,若有不足之處,請大家謹慎在評論區指出。謝謝各位,祝大家一切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