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洪門要發誓,真實的洪門比影視劇中更嚴謹,光誓言就三十六句
大家經常看一些香港的影視劇,很多幫派新人進入時都要歃血為盟,焚香來拜。禮畢後還要發各種誓言,而影視劇中的幫派大多是虛擬出來的,因此在表現誓言方面很簡單,往往是幾句帶過。在我國歷史上,洪門這個幫會起源很早,規矩也頗多,不是任何人想來就來的。洪門的誓言一共有三十六個,熟讀這些誓言,如果有一個你做不到,那麼最好還是不要加入的好。
洪門入幫儀式
反清復明的洪門在入幫儀式上很隆重,公雞是必須殺的,斬頭後滴血在碗內,並且用釘子刺破新成員的左手第二個手指,融合在血碗中,並朗讀紙質的三十六誓詞,讀完後用火將其焚燒,灰燼也一樣融入碗內,吞入肚中。那麼這三十六誓詞各是什麼呢?它對新成員的約束到底如何,下面簡明的逐一介紹一番。
近代洪門
一、大概的意思是,進入洪門之後,你兄弟的父母就是你自己的父母,你兄弟的兄弟姐妹就是你的兄弟姐妹,你兄弟的妻子,就是你的嫂嫂或者弟妹,而子侄也是自己的子侄了,如果不遵守此等約束,做出傷害弟兄的事情,那麼就是違背誓言,會受到五雷轟頂之災難。
二、兄弟的父母百年後,如果無銀兩安葬,如果求到你,你必須奔走相告,並且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如果假裝不知,同樣要遭受五雷轟頂之災難。
三、外省的洪門弟子,如果來到本土做客,必須要留宿一晚,供請兩餐,如有不思親情者,假裝不知者,對帶自家兄弟如外人者,將死在萬刀之下。
四、所有的洪門弟子,在外雖然各不相識,但如果報出牌號,通曉內情後,必須相認,如果不認,必須死在萬刀之下。
五、洪門的內事,就算是父子,兄弟都不可隨便外傳,如有外傳則死在萬刀之下。
六、洪門兄弟,絕對不可以做線人捉拿自家兄弟,如果有兄弟之間的仇恨,必須召集當地洪門管事以及兄弟,當眾決斷,不可以記恨在心中。如果錯捉自家兄弟,知情後必須放他逃走,如果不遵守則五雷誅滅。
七、兄弟沒有銀子走路,無論多少必須幫助,否則五雷誅滅。
八、造謠自己兄弟有逆倫者,謀害香主者、行刺兄弟者、五雷誅滅。
九、姦淫兄弟妻女、兄弟姐妹者,五雷誅滅。
十、欺詐兄弟錢財者,死於萬刀之下。
十一、兄弟托妻獻子,如不能做到,五雷誅滅。
十二、起誓時,生辰八字必須如實彙報,如有隱瞞、五雷誅滅。
駐外洪門
十三、起誓後,如有反悔者,死在萬刀之下。
十四、勾結外邦,搶奪自家兄弟財務者,五雷誅滅。
十五、以強者自居並恃強欺弱者,死在萬刀之下。
十六、所借兄弟財務、有借有還,如不念情義存心不還者,五雷誅滅。
十七、錯搶兄弟財務,要立即送回,如有欺心不送回者,死在萬刀之下。
十八、如果被官兵抓住,此乃天降橫禍,不得抱怨,更不能供出洪門兄弟,如果違反,則五雷誅滅。
十九、兄弟被抓,或失蹤,或外出許久不能回家,留下的妻兒必須由自家兄弟照顧,如有知情者詐作不知,五雷誅滅。
簡單的規矩
二十、兄弟被打被罵,必須上前,不用問理,必須相幫,替他爭氣, 詐作不知者,五雷誅滅。
二十一、兄弟被緝拿,知情者必須及時告知其逃走,並全力協助,如故作不知,死在萬刀之下。
二十二、賭場中,不得騙、乍洪門兄弟,貪圖利己以傷兄弟者,死在萬刀之下。
二十三、離間兄弟者,死在萬刀之下。
二十四、入洪門滿三年者才可做香主,如有自立者,五雷誅滅。
二十五、入洪門後,如果之前有仇恨,則一筆勾銷,如果還懷恨在心,私懷憤恨者,五雷誅滅。
二十六、洪門兄弟,自相殘殺起來,必須相勸,不管雙方與你是什麼關係,不可以幫助任何一邊,以和為貴,如果有不遵守者,五雷誅滅。
二十七 、凡屬兄弟看守之地方,不得去干犯他,因為各有事業,如有詐作不知,故犯兄弟所守地方,連累兄弟受苦者,五雷誅滅。
清朝洪門弟子
二十八、兄弟發達後,不得眼紅,嫉妒,如有圖謀不軌者,五雷誅滅。
二十九、兄弟發達後,不得泄漏機密,不遵守者,死在萬刀之下。
三十、庇護外人者,死在萬刀之下。
三十一、我洪家人多,不可仗勢欺人,如有恃眾欺人者,天也難容,死在萬刀之下。
三十二、借貸自家兄弟時,如不遂,不可生怨,加懷怨恨之心,此乃小人之見,五雷誅滅。
三十三、姦淫洪家兄弟幼童少女者,五雷誅滅。
三十四、受買洪家兄弟妻妾為室,與兄弟妻妾通姦者,死在萬刀之下。
三十五、不對對外人講洪門書句,古白宜謹慎,腰平衫仔,不得被外人看破,務宜小心,不得失漏機關,如有犯此例者,死在萬刀之下。
三十六、各行各業的成員進入洪門後,要以忠義為先,結交各省洪家兄弟,凡是兄弟都皆為手足,如有兄弟起義,則要大力支援,覆滅滿清恢復明室,以報五祖火燒之仇,以表今日結義聯盟之情,如有二心不盡其力者,死在萬刀之下。
立誓傳來有奸忠,四海兄弟一般同,忠心義氣公侯位,奸臣反骨刀下終。


※宋朝文盛武衰,究其根源原來是趙匡胤惹的禍
※這首周恩來總理稱讚的兒歌,你會唱,你父母、爺爺奶奶也會唱
※規矩是自己定的,你知道蔣委員長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錢嗎
※有圖有真相,魯迅是抽煙抽死的,勸大家遠離香煙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日寇入侵,流氓大亨杜月笙挺身而出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