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而不得,是毀滅還是成全?
漢 廣
講解 | 夏婷
配樂 | 古琴《枉凝眉》《石上流泉》
世上有一種愛情叫「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你深愛著一個人,為其望穿秋水,為其衣帶漸寬而終不悔,為其消得人憔悴而無怨。但這份感情卻隔著難以逾越的鴻溝無法如願以償。我們今天要講述的這首《漢廣》,就是描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心情。詩中寫江漢間有一位樵夫愛慕著一位女神,雖不能如願,卻並不沮喪,明知愛無結果,卻依舊深情留戀,為其遠遠祝福。這是多麼敦厚大方,蕩氣迴腸!我本人十分喜愛這首詩,正如《毛詩序》說:「漢廣,德廣所及也。」
漢 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qiáo)翹錯薪,言刈(yì)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mò)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lóu);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jū)。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詞句注釋——
喬木:高大的樹木。
休:息也。指高木無蔭,不能休息。
漢:漢水,長江支流。
游女:漢水之神,或謂遊玩的女子。
游:行於水面,泳:潛行於水下。
江:江水,即長江。永:水流長也。
方:桴,筏。此處用作動詞,坐木筏渡江。
翹翹:本指鳥尾上的長羽,這裡指高高之貌。
錯薪:雜亂的柴草。翹翹錯薪:高高的柴草。
刈:割。楚:灌木名,即荊。
古時女子經常用荊條來作髮釵,所以男子用「拙荊」一詞謙稱自己的妻子。
歸:嫁。
秣:喂馬。
蔞:蔞蒿,嫩時可食,老則為薪。
駒:小馬。
中國古典詩歌在情感表達上,不主張情感的純粹宣洩,往往要通過一定的形象、景物來表達。第一章借喬木之高不可休憩,暗示女神不可企及。第二章和第三章則層層遞進表達對女神的一往情深,和面對現實的冷靜從容。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樵夫站在江邊遙遙相望,面對浩瀚的江水,將婉轉的情思,化作長歌浩嘆。這位「游女」究竟是誰呢?有人說她是出來遊玩的女子,也有人說她是漢水裡的神女。神女也好,女神也罷,都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詩經》中描寫空靈至聖的女子有好幾篇,《蒹葭》中「宛在水中央」的佳人,《野有蔓草》里「清揚婉兮」的美女,都屬於這一類。
如果說「不可求思」包含了些許遺憾,那麼同樣是單相思的《關雎》,在經歷了「輾轉反側,寤寐思服」之後,好歹也「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地將「窈窕淑女」娶回了家,可謂是皆大歡喜。可《漢廣》里的男子,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份註定無望的戀情,襄王有意,神女無情,根本沒有努力的空間。佛家說,人生八苦,「求不得」便是其中之一。「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他明白自己和游女的距離,就如同廣闊的漢水、迢迢的長江,永遠無法泅渡。
《漢廣》開頭連用四個「不可」,雖然否定了被愛的希望,卻阻止不了去愛的衝動。求不得,也舍不下。詩的第二、三章為我們描繪出一段幻境中的美好時光:「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樵夫說,如果有一天女子出嫁了,哪怕新郎不是他,他也願為這女子砍柴燃薪,籌備婚禮,餵飽馬兒,前去迎接,甘心為她忙前跑後。詩經中談到砍柴,多與婚嫁有關。因為古時候的婚禮多在晚上進行,砍柴伐薪,燎之以炬。在短暫的沉溺之後,他再一次發出了「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感嘆。一首《漢廣》讀出了多少現實的無奈,和企慕難求的感傷之情?
求而不得,在很多人看來是痛苦的,是頹喪的,是憤恨的,再狹隘一點的人可能還會產生「得不到就毀滅它」的想法。但是《漢廣》這首詩,卻將自私的愛升華成了不求回報,無怨無悔的情懷。單戀可以是痛苦虐心的,也可以是溫暖洒脫的,這全看愛戀者的胸懷和智慧。
除了這首《漢廣》,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可歌可泣的單戀故事。民國時期,有一位哲學家對林徽因長情一生,並為她終身未娶,他就是金岳霖。金岳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賞至極,十分呵護,但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出一種超脫凡俗的胸襟與品格。在林徽因逝世多年後的一天,金教授忽然鄭重其事地邀請一些好友到北京飯店赴宴,眾人大惑不解,開席前他才宣布:「請諸位來慶祝一下,因為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有心至此,一句「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是他對林徽因最深切的悼念。這樣的單戀,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得失,平靜而從容,這才是真正的天長地久。
木心先生說得好:使愛情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煙塵徒亂的,那是種種畸戀,二流三流角色。一流的情人永遠不必殉隕,永遠不會失戀。因為「我愛你,與你何涉?」
往期詩經講解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轉發至朋友圈,與更多人分享


TAG:夏語無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