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絡(四)一穴可驅寒濕邪氣

經絡(四)一穴可驅寒濕邪氣

歡迎關注「中醫養生」

用中醫傳統文化詮釋養生保健之真諦

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無論是手三陽經還是足三陽經,都有絡脈分布到大椎穴處,和督脈相交會。故大椎被稱為「陽中之陽」,具有統領一身陽氣的作用。《針灸甲乙經》:「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陽督脈之會。」而陽氣,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當中具有溫煦、推動、防禦、固攝的作用。

溫補了大椎之陽,也就溫補了一身之陽,陽氣充足,則可祛寒濕外出,所以可以快速緩解寒濕導致的不適癥狀。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病以及該穴位的操作方法:

1、高燒不退

發燒是機體感受外邪之後,正邪對抗過程中的一種表現。人體的氣機是循環無息的,當外邪進入人體後,阻滯了氣機的正常運行,鬱積而化熱,化熱的同時,機體努力將外邪排出體外。能發燒是好事,說明體內氣血充足,有抗病能力,如果感受邪氣之後,氣機運行受阻,鬱積而不發熱,說明正氣虧虛,無力抗邪。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燒太過,傷及人體陰液,最終導致津液虧虛,筋失濡養,出現抽搐、驚厥。大椎穴拔罐,可以迅速退燒(小孩或者嬰兒可以利用嘴嘬該穴位,一般會出現紅色或者紫色的痧)2、頸椎病

頸椎病的主要癥狀是脖子發緊、發硬,頸肩酸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有的上肢無力、手指麻木等,這些不適癥狀大多都是由於頸部氣血不通暢造成的。艾灸(為了方便,或者使用熱毛巾熱敷該穴位)大椎穴就可以使頸部的頸動脈、椎動脈等血脈的血液循環恢復暢通,上述癥狀就會逐漸消失。

3、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多為氣鬱肝膽火熱或外感風熱濕毒、熱溢肌膚、氣阻經絡所致,而皰疹後神經痛的關鍵在於血熱未清、血瘀脈絡。大椎屬督脈經穴,督脈主一身之陽,且與 足厥陰肝經交會於巔頂,而肝膽相互表裡,故大椎穴為治療常用穴之一。李彤應用大椎穴隔姜灸治療帶狀皰疹;大椎、陽陵泉放血治療皰疹後神經痛療效顯著。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腮腺腫脹、疼痛為主要特徵,中醫稱為「痄腮」。本病為外感風溫時邪,從口鼻而入,客於少陽、陽明之 脈,邪毒壅熱不散,與氣血相搏,凝結於耳下腮部所致,多屬熱證、實證。溫毒在表與熱毒蘊結為其常證,邪陷心肝、毒竄睾腹等為其變證。

治療時採用叩刺後加拔罐。「人之氣血凝滯不通,猶水之凝滯而不通也。水之不通,決之使流於湖海,氣血不通,針之使周於經脈。」大椎穴叩刺使血液滲出即為其意也。拔罐用於治療瘡瘍時吸血排毒。叩刺後拔罐又稱刺絡拔罐,能明顯加強大椎穴叩刺的療效,達到宣通氣血、拔毒泄熱、暢通經絡的目的。尤其對於因風溫時邪外侵於上焦頭面而發生於耳下腮部的流行性腮腺炎病症,可速使其毒盡症平、腫消痛止。

歷史文章閱讀:

1、經絡教我們識別疾病先兆(一)

2、經絡教我們識別疾病先兆(二)之「腰痛」

3、舌頭教我們識別疾病先兆(一)

4、舌頭教我們識別疾病先兆(二)

5、觸目驚心的健康大數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尚赫五行經絡減肥大比拼
經絡不通,百病全生,你的經絡是否通暢?
廣龍堂問題篇——什麼是經絡?
淺說密宗三脈七輪與禪道奇經八脈,打通經絡中的不同身體感觸……
老生常談:經絡養生系列之六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