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看著差不多的擊劍為何要分三種?倆人捅來捅去有多大實戰價值?

踢館:看著差不多的擊劍為何要分三種?倆人捅來捅去有多大實戰價值?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就在最近幾天,泰國的第一批VT-4坦克已經交付了,之前在包頭一機舉辦的裝甲與反裝甲日展示中,堂主還曾有幸近距離看到過這批VT-4中的一部分。遙控武器站成為這批坦克的標配,看起來比較高大上,其實那玩意並沒有幾個錢,主要是對坦克兵戰鬥中不用冒著危險露頭的心理安慰作用巨大。

接下來我們早點開踢吧。

問:糖糖能講講關於現代擊劍運動裡面的花劍、佩劍和重劍在實際戰場上的原型和應用差異唄?

現在很多人都以為擊劍是花式運動,實際上這三種劍都是非常實戰化的利器。

首先是佩劍,佩劍其實在武器領域裡面的對應名字是馬刀,也就是騎兵用的彎刀。所以其他劍種都只有直刺才能得分,而佩劍是斬擊也能得分,就是因為馬刀除了刺以外還有劈砍、抹削的技法,這也是無鎧甲的輕騎兵劍術,包括輕騎兵下馬後的步戰劍術。

圖:2016年亞洲擊劍錦標賽佩劍中韓比賽,右側韓國選手這就是揮砍的動作。

圖:騎兵馬刀攻擊訓練,可見其馬刀向後拖出,馬匹從目標側面衝過時,將馬刀從目標身上拖過,從而割開人體。

而重劍則是RAPIER迅捷劍,是厚劍身直刃劍,以突刺破甲攻擊為主,穿透力很強,發力猛刺甚至能刺穿板甲,至於鎖子甲之類更是毛毛雨,比賽用的重劍都有770克重。作為對比,英國收藏的永樂御劍又寬又長,還有大量裝飾,也只有1300克而已。訓練裡面沒開鋒的重劍也經常穿透防護服造成傷害,相當之厲害。

圖:雅典奧運會男子重劍半決賽,二者的進攻動作都是刺,也就是直線攻擊。

圖:歐洲迅捷劍,長劍用於中遠距離攻擊,短劍則是在對方摔倒或雙方近身後,用於從鎧甲的縫隙中刺進去將對方捅死,中遠距離攻擊時也可用于格擋防禦。

花劍則是小劍的變種,是鎧甲退潮後,紳士們常用的小玩意,拿來決鬥也經常搞死人。

圖:19世紀歐洲決鬥場景。不穿鎧甲的時候,人體很容易被武器刺穿,於是劍身的強度不再重要,反而是輕一點更有利於快速刺擊和隨身攜帶,於是更輕的花劍就出現了。

問:堂主,在看有關朝鮮戰爭的書籍、文章時,很多都會說到「米格走廊」如何如何。但說白了,「米格走廊」只是在局部、短時間內驅逐了美軍戰機,在局部給後勤保障提供了一個較為安全的條件,這玩意真正在戰爭中的作用是怎麼樣的?

作用不可估量。看古代小說都知道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補給對於戰爭發展往往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現代戰爭雙方百萬大軍來往廝殺,每天光是吃掉的糧食草料就要幾千噸,如果沒有米格走廊,那要往三八線附近的重兵集團運輸補給品,就只能使用幾萬輛汽車在夜間閉燈行駛、白天隱蔽的戰術,這樣損失率、汽油消耗、運輸效率都會慘不忍睹,志願軍也就很難在三八線維持跟聯合國軍的拉鋸戰,這樣的仗是沒法打的。

圖:抗美援朝期間的運輸車隊,在夜間開燈行駛,防空警戒哨報警後關燈隱蔽,等待敵機過去後再繼續行進。

圖:夜間渡河的志願軍車隊。夜間行車,尤其是缺乏道路情況下的夜間行車是很危險的,於是車速就上不去,導致運輸量進一步減小。

米格走廊雖然控制區域有限,但是好歹能保護平壤以北的鐵路交通,這樣就能極大的提高往前沿轉運的效率,汽車可以夜間開車到達目的地再返回米格走廊保護區域,不用從鴨綠江連續開幾個夜間才能到達,安全隱蔽都簡單了很多。

圖:黃色區域就是米格走廊,也就是志願軍空軍能夠爭奪制空權的區域,基本延伸到平壤以北地區,相當于丹東到三八線路程的一半。

圖:沒有戰鬥機掩護的地區,道路和橋樑只能依靠高炮掩護。別看宣傳高炮部隊戰績如何如何,高炮有效射程很小,掩護同等大小區域所需高炮數量比戰鬥機高3個數量級,價格上加起來比戰鬥機還貴,以地制空,其實並不是好選擇,那都是空軍弱勢的一方給自己找的借口。

問:堂主,毛熊分家時二毛也得到一筆非常豐厚的遺產,為啥大毛還能混出個人樣,二毛的日子卻過得分外凄慘,活脫脫的一個受氣小寡婦。好像它當初勉強也算得上你經常說的全工業體系牛國了,國土面積也不小了哇。是因為外部打壓,還是因為帶領他們國家前進的都是豬長?

實際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二毛拿到的遺產太少了。蘇聯遺留下來的工業體系裡面,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其實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石油天然氣開採,甚至連石油天然氣的初加工都毫無競爭力。蘇聯其他產品放到國際市場上,都是屬於價高、質次、壽命短的劣等貨。比如說拉達轎車是蘇聯最好的轎車品牌,但是這卻是70年代菲亞特給的車型,蘇聯生產質量比菲亞特原產質量差很多,價格還接近翻倍,尤其是冷戰後菲亞特都換代兩、三次了,這樣的情況下多傻才會買拉達?

圖:莫斯科街頭的豪華房車。蘇聯解體後,歐美產品衝垮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工業體系,使其工廠被收購破產,工人下崗失業,哪還有什麼完整的工業系統,這東西在蘇聯時期都不曾存在過。

圖:蘇聯拉達轎車。1966年7月20日,蘇聯中央委員會(CPSU)和前蘇聯部長會議(USSR)決定建立一個生產小汽車的工廠,引進的是義大利(FIAT)124車型,這就是拉達的起源。所謂的工業國,不一定要有十分完整的工業體系,但一定要能夠自我升級。像蘇聯這樣主要依靠引進外國生產線進行系統升級的國家,只能算半工業國。

蘇聯的油氣資源基本是在中亞、西伯利亞方向,解體後過得好的加盟共和國基本都是靠這些油氣資源活下來的。哪怕是俄羅斯,也被嘲笑所謂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其實就是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公司的馬甲而已,財政經濟都是嚴重依賴石油天然氣,往往出口的80%都是直接跟石油天然氣相關。

圖: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布,可見烏克蘭只有煤炭,歐洲石油資源只有俄羅斯-中亞-伊朗臨近的裏海、英國-挪威鄰近的北海、羅馬尼亞有。

而烏克蘭是一點油氣資源都沒分到,以前的煤田也被開採得差不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廉價出口糧食就沒其他可混的。尤其是烏克蘭糧食生產成本比美國高很多,還得廉價賣出去換外匯,那日子自然慘了。

圖:烏克蘭廢棄的核導彈發射井。蘇聯剛解體時,烏克蘭通過放棄核武器換取了不少援助,當時的日子過得比俄國好。最近這些年烏克蘭淪為戰場,是因為它放棄了保護自己的終極武力,同時又積極充當美歐俄鬥法的戰場以換取援助,自然就被打的很慘。

問:堂主,德國的豹1、法國的AMX-30/40、義大利的OF-40、日本的74式這4種坦克在外形上比較相似,是不是相互之間有一定的技術淵源?

74明顯跟這其他幾個不像啊……74坦克反而更像是蘇聯繫的,其蛋形炮塔、內防盾設計都像蘇系。

圖:日本74式坦克。

而歐洲的幾種坦克為什麼看起來像?其實是因為這幾個玩意其實就是一個媽生的親兄弟,當然看起來像了……

50年代法國和德國合夥打算搞一個新的主戰坦克方案,當時法國戰後在中型、重型坦克領域只復刻過德棍留下的黑豹,而德棍更慘,都10多年沒做過坦克了。兩國雖然車輛技術都很強,但是沒做過都還是提心弔膽的,所以就抱團取暖。

但是做了一大半,歐洲聯合項目的典型問題就暴露了,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大暴露,就是雙方的要求湊不到一起,只好分道揚鑣。法國人對防護要求更高一點,對車輛自身機動性要求不高,但是要求鐵路、船運方便,所以車做得比較小巧,但是防護更強一些。而德棍底盤技術好,就做了個體積增大的車來適應更好但是更大的動力系統,實現了非常誇張的機動性,當然防護就比較差了。

圖:法國AMX-30坦克。1956年,法國、義大利和聯邦德國對設計歐洲新型坦克提出以下要求:戰鬥全重30t,單位功率22kW(30馬力)/t,車寬3.15m,車高2.2m,公路最大速度65km/h,安裝風冷發動機、105mm火炮和2挺機槍。1957年6月,聯邦德國和法國同意發展一咱滿足上述要求的坦克,除對車寬有爭議外,於1957年7月提出聯合技術性能要求;1958年9月,義大利加入該項發展計劃。

圖:德國豹1坦克,可見二者的炮塔形狀和炮盾結構基本一致。該坦克特許義大利奧托·梅拉拉公司生產。

之後意呆利人也要搞新坦克,但是又捨不得花錢,那直接就從德國把貓1的技術拿過來搞成了OF-40,實際上所謂OF-40和貓1的區別就是阿爾卑斯山以南和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區別而已。義大利後面的公羊也就是乞丐版的貓2而已。

圖:義大利OG-40坦克主要針對中東國家的需要,在豹1坦克基礎上改進而成,第一輛樣車於1980年製成,其部件類似於後期生產的豹1A4坦克。

問:躺著大人,問兩個問題。今天看了一段空降兵演習的視頻,發現還有不少107火箭炮在用,請問107火箭炮這麼古老的東西還有不少部隊在用嗎,那不是游擊隊的神器么?

如果不用107的話,那有什麼類似的火箭炮能給輕裝部隊用?

圖:我國空降兵的107車載火箭炮。

圖:之前更小的車載107火箭炮,不能隨車攜帶備用彈藥。

圖:可見老式的車載107火箭炮是給米-8直升機準備的,用於機降作戰。新底盤寬度較大,採用傘降方式空投,是給運輸機準備的。

107火箭炮和主流的122毫米火箭炮看起來口徑差的不算很多,但是實際上長度差異極大。122炮彈長度一般都有3米上下,重量60到70公斤,一般的摩托化、機械化部隊用起來也就罷了,輕裝部隊那是萬萬耍不開的。而107炮的火箭彈重量只有122毫米的三分之一,全炮重量都只有600多公斤,世界上實在是也沒法找到更輕便的火箭炮了。

圖:122火箭炮裝填炮彈,可見一枚炮彈需要3個人搬運。107火箭彈單發重18公斤,一個人即可長途攜帶。

要說古老,現在各國步兵武器古老的多了,像M2機槍很快就要過百歲誕辰了,那不是更老?

圖:比翼齊飛的B-52和B-2轟炸機,107火箭炮比B-52還要年輕一些呢。武器要看合適不合適戰場要求,新老則是次要的。

問:堂主,中國軍隊抗戰時使用過多種步槍,號稱萬國牌。堂主能不能介紹下當時中國軍隊使用過哪些步槍?

萬國造萬國造,那意思真是什麼槍都有,甚至是瑞士一款只有千把產量很失敗的步槍,在中國都找到過……

當然主力來說還是歐美比較主流的款式,主打是德國的委員會1888步槍,也就是國產的漢陽造,還有奧地利的斯太爾-曼利夏、日本的村田三十年和三八式、沙俄和蘇聯的各款莫辛納甘。20年代開始是想搞德國的毛瑟98家族,包括全長的步槍和後來的98K這樣的卡賓槍,以及捷克產的VZ24等系列都有。

圖:在環形機槍陣地警戒的國軍部隊,使用的是ZB26輕機槍和毛瑟步槍。

圖:德械師配備的是毛瑟1924型標準步槍。

圖:德械師配備的20響盒子炮手槍,配備槍托後也可以在中距離精確射擊。

圖:民國生產的漢陽造步槍,該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

除了這些無煙火藥的小口徑(在19世紀末都算小口徑)步槍,19世紀的黑火藥大口徑(11毫米上下)的後裝槍、連珠槍基本也都有,雷明頓、溫徹斯特、施奈德等等全有。

迷你踢館

問:堂主,能不能講講空心圓陣如何克制騎兵的?看過電影拿破崙,滑鐵盧之戰內伊判斷錯形勢過早派出騎兵,反而被撤到山脊一側的英軍步兵以空心圓陣擊敗。可是看電影裡邊所謂的空心圓陣不過是沙袋壘了圓,沙袋後邊一圈火槍手,這種陣勢有那麼厲害么?還有騎兵為什麼不直接衝擊圓陣,反而繞著圓陣走,這不是自己走到交叉火力裡邊么?隔壁家的軍武君也提到過圓陣是克制騎兵衝擊的,配的一段視頻也是電影中的那段,我總是覺得看完很無語,萬能的堂主能解解惑不?

滑鐵盧沒壘沙袋啊,沙袋是炮兵陣地。不是圓陣而是空心方陣,第一排的士兵舉著刺刀蹲地上,裡面的就站著射擊。馬是很聰明的動物,是不願意往尖銳的刺刀上撞的,靠近的時候會反抗騎手,所以只能繞著走了。

圖:三列步兵對抗騎兵,第一排把步槍當長矛用,後排把步槍當弓弩用,這和古代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問:義大利的軍事工業,為何突出的就是水雷和艦載火炮呢?另外艦炮現在很牛,為何二戰時戰列艦不咋樣呢?

是魚雷不是水雷……義大利的黑鯊魚雷現在甚至可以認為是世界最佳,這主要是多年來的技術積累。二戰時期義大利的火炮水平也相當高,也就是比美國差一些而已。維內托級的15寸炮,是當時威力僅次於衣阿華的16寸炮和大和的18寸炮的玩意。

問:堂主,以前在一期兵器知識上看到棒子的K21坦克殲擊車保留了載員室,可載9名士兵。我想問怎麼做到的,既然裝了XC_8三人炮塔,怎麼還能保留載員室,而且能裝9人,比我們的04A還多,吊籃不佔空間嗎?如果是真的,那我們的11突擊車是不是了有載員室,那中型合成旅的合成營下的一個步兵連可以搭載11突擊車,節省一個連的大八輪步戰?

圖:韓國K-21坦克殲擊車,炮塔主要是後面的尾艙大,座圈直徑並不大。

圖:芬蘭AMV裝甲車內的載員艙和炮塔座圈空間。炮塔座圈是圓形的,其直徑主要受車廂寬度限制,長度上是不可能佔據全部載員艙的。

實際上現在步兵戰車的雙人炮塔佔據的體積,已經不比輕型坦克炮塔小多少了,等比例換成坦克炮塔問題不大。只是原來的載員艙往往會被拿來裝炮彈,所以才沒辦法多裝兵。

問:堂主,美國下一代可變循環發動機最大的意義在於省油,在各個飛行速度狀態下提供良好的飛行性能,對高速飛行的戰機例如F-22有特別大的意思。但是為什麼上面會說,下一代可變循環發動機會用於F-35(肥電),肥電好像不是高速飛行的戰鬥機吧,你不是說過通用電氣的F-136航發對F-35沒有太大意思的吧?

首先的問題就是,F-136並不是變循環發動機……它只是利用了F-120的核心機,但本身還是純粹的普通渦扇而已。

變循環不光是可以提高超音速性能,在跨音速段也可以有效提高性能,更大的好處是在亞音速段可以用超過1的涵道比,而不像現在是0.8左右,最現實的對降低巡航油耗很有幫助——不是嫌肥電腿短嗎?

問:踢館,堂主,航母艦島頂部的平板雷達為啥要稍微斜一點,這有什麼特別用意嗎?

那個雷達是毛子的頂板,傾斜是為了提高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

問:堂主,如果將來的坦克改成兩人車組,那麼日常維護保養的壓力會不會很大?現在把4人車組改成三人車組,已經時常看到文章反映車組的維護保養壓力比以前大了很多。將來為了緩解日常維護保養壓力,會不會在坦克連編製專門的維護人員?

未來兩人車組坦克設計上也會更適合於維護,比如勢頭正旺的金屬-橡膠整體履帶,比起現在一環扣一環的金屬履帶結構簡單多了。現在裝炮彈是人工搬體力勞動,未來可能直接用補彈車直接裝。

圖:我國8輪裝甲車改裝的122榴彈炮補充炮彈,可以直接用吊車整體吊裝彈藥架,速度比人工快很多。

問:第一次踢館,求燙豬接招。現在經常比三代機和四代機pk,但我想問的是,二代空優戰鬥機(如米格21 幻影F1) vs 三代攻擊機(如A10 AV8) 勝負大概如何?

看配置武器吧,馬島海鷂用新響尾蛇能吊打老彈加缺油的幻影3。當然在雙方同等距離的戰場的話,二代戰鬥機因為機動性好速度快,在不利狀態可以迴避交戰;武器要差不多的話,對AV-8是有很大優勢。至於A-10那就是送死的份,機動性太差了。

問:小編你好,請問現在的水面艦艇怎麼防魚雷攻擊?好像現在的艦艇都是脆皮,挨一發不全艦餵魚了么?尤其是潛艇偷偷摸摸的過來放一發,可能連反應的時間都不夠。

防魚雷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對方無法摸到魚雷射程,如果摸到了那就要使用誘餌或者是反魚雷用的小型魚雷來對抗。至於脆皮問題……哪怕是大和這樣的怪物能扛二戰的小威力航空魚雷,遇到潛射魚雷也是要大出血的。而且現代非接觸式引信的重型魚雷在龍骨下起爆,大和那也是頂不住的。

圖:魚雷誘餌可以發射聲信號模擬潛艇,引誘魚雷前來攻擊。只要改一下程序,讓魚雷誘餌在末端從規避魚雷改為撞擊魚雷,就是硬殺傷魚雷攔截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踢館:美蘇都說志願軍戰術水平差,志願軍和日軍比怎麼樣?
風雲突變!庫區獨立建國,俄力挺、美重兵壓境!這場饕餮盛宴中國該不該入局?
獨家:庫爾德公投90%民眾同意 為奪槍杆子不惜與3國開戰
巴鐵危矣!美國出手玩威脅,印度背後下手玩離間!中國果斷出手,力挺兄弟!
踢館:澳大利亞是怎麼變成美國鐵杆小弟的?美帝待它真是掏心窩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