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情實景,宋代山水畫的現實氣息!

真情實景,宋代山水畫的現實氣息!

來源:網路

以自然為師

五代兩宋時期,中國山水畫真正走向成熟並迎來發展史上第一個高峰。這是一個大師頻出的時代,荊浩、關仝、李成、范寬、董源、巨然、郭熙、王詵、許道寧、燕文貴、王希孟、趙伯駒、李唐、馬遠、夏圭……他們的作品都來自真實的自然山水,來自深入的觀察與艱苦的寫生。正因為他們以自然為師,如實表達對自然的感受,所以他們的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台閣古雅,人物幽閑者,關氏之風也。峰巒源厚,勢狀雄強,搶筆俱勻,人屋皆質者,范氏之作也。"

郭熙 早春圖

齊魯大地氣候相對溫潤,山巒清潤秀麗,煙雲清曠,正是李成作品的特色,關陝天高地旱,山嶺險峻,產生了范寬的雄強之美。江南的氣候溫潤,山林平緩連綿,煙雨迷濛,產生了董源水色淋漓的抒情畫風。

畫家運用的各種皴法與他們所生活的各地實景相對照,無不吻合無間。如實描繪在自然中的真實感受,是一個總的時代審美趨向,燕肅師法李成善畫山水寒林,特別注重寫實,平生所畫都是眼見的實景,從不憑空想像,他認為這樣的創作才能不失自然。這種尊重自然、取法自然的寫實主義精神,在宋代山水畫中被普遍地貫徹,不論民間畫工,宮廷畫師還是精通藝事的文人士大夫,不論荊浩、李成、范寬還是他們的追隨者,對此都奉行不悖。

以現實生活為根基

宋代山水畫家以現實生活為根基,長期沉浸在他們喜愛的自然環境中,堅持觀察與寫生,荊浩隱居於太行山洪谷"太行山……因驚奇異,遍而賞之。明日攜筆復就寫之,凡萬本方如其真";范寬"居山水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雖雪月之際,必徘徊凝覽以發思慮。"創作態度嚴謹、勤奮,一絲不苟,功力精湛。描繪的對象不同,繪畫技法會隨之改變,甚至一幅作品中,因物象不同,筆墨技法也變化萬端。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近樹用雙勾法,遠樹用點簇法,飛瀑用留白法,奔湍用勾線法,山石的皴染,直岩用直點法,橫岩用橫岩法,斜岩用斜點法。不同的物象,分別運用了不同的筆法,以配合不同的物理、物性。不變的只有"渾厚雄強"的內在精神。

范寬 溪山行旅圖

深入觀察自然景象的形態變化,精心營造畫面氛圍。這一時期的畫家可謂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北宋中期的山水畫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理論著作《林泉高致》中對山如何、水如何、近看如何、遠看如何,春夏秋冬如何、陰晴寒暑如何、東南之山如何、西北之山如何……做了詳細的歸納總結,非常重視自然景色隨著季節、氣候、時間、地區、位置關係的不同而發生變化,要求畫家精細準確地去觀察、把握和描繪。這一時期是中國古代繪畫最為寫實的時期,但這種寫實不同於西方的風景寫生,它是感覺上的真實,在自然中並沒有真實存在的具體對應物,它不固定在一個視角,不特彆強調光線明暗及其來源,也不太在意色彩陰影如何變化,而重視具有一定穩定性的整體境界給人的情緒感染效果。它要人產生可行、可觀、可游、可居的心理聯覺,可行、可觀是製造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是寫真。可游、可居是主觀的精神感受,是藝術家營造的讓心靈得以舒適棲息的精神家園,是理想的生活場景。它與物理自然有關但又不同於真實的自然,是藝術家心中理想的自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出整個生活、人生的環境理想、情趣和氛圍,從而它要求的是一種比較廣闊長久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境地的真實再現,而不是一時一景的瞬間感受。

這一時期的山水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撲面而來的自然的真實氣息和濃烈的人的情感,充溢的內心情感完全傾瀉於畫面之上,藝術家從不故意炫耀技巧,而只是把它作為表達藝術家胸中之境的一種必要手段,他們用筆程式少,變化多,很樸實,有時還顯得有些拙笨,完全是為了表達畫家對自然的真實感受。筆墨服從於畫面,服從於形象,筆墨的皴法是為形象塑造服務的,其變化完全是為造型服務。

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局部)

畫面意境是第一位的,筆墨技巧居於次要地位,宋代山水畫家也講究筆墨,筆墨效果也很精妙。但它是含起來、隱起來的,不會為了筆墨漂亮去損害畫面形象的整體意味,筆墨沒有脫離開形象獨立存在的審美價值。一切用筆用墨都是為了畫家苦心孤詣營造出的情境與精神氛圍。李成的煙林清曠準確捕捉住了齊魯大地的物候特徵,又飽含著李成個人獨到的審美追求;范寬的堂堂大山既有陝南大山的偉岸壯闊,又是范寬寬厚博大胸懷的展現;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既是鎮江江邊煙雨迷濛的實景,更表現出他多年的所視、所知、所思、所感,是由實景觸發的心中理想的"米氏雲山"。

畫家所造之境,最初來自自然真實,所以它有強烈的地域物候特徵,具體實在、真實感人,這種真實又是經過畫家心靈的浸潤,帶著畫家的體溫,以及他的理想、修養、格調、襟懷,以畫家獨造的意象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有一種飽含文化韻味的樸實美,開闊、沉穩、樸素而富於靈性。

范寬 雪景寒林圖

范寬的《雪景寒林圖》,雪後大山,堂堂寂寂,冰寒如鏡,天空陰沉平緩,景物很實。而中景有光在焉,豁然一亮,有如倫勃朗之布光,陰沉而不慘淡,畫雪景而有人間暖意,這是畫家的胸懷。

李唐 採薇圖

李唐的《採薇圖》,畫幅不大,看不到巧妙絕倫的技巧,也沒有刻意的筆墨表現,你簡直說不出來山如何好,樹如何妙,一切都很平淡、實在,構圖好像也非常隨意,樹蔭下石坡一抹,伯夷抱膝而坐,表情略顯憂鬱,叔齊與他側身而談,好像有很樂觀的發現。畫面整體生活氣息濃郁,體現出醇厚、質樸、從容、溫暖的精神品格,讓人感到親切,有人味,有生活的暖意。

內斂而強調書卷氣

明清時期,山水畫家開始脫離現實生活感受,不再注重畫面形象的塑造,刻意追求筆墨語言的表現力,畫面內含趨於內斂而強調書卷氣,通過強調筆墨語言來表達畫家的情感,審美內涵比較單調,不外枯寒、疏淡、清秀、柔潤、冷寂。美則美矣,且高雅至極,但作為人的畫家卻很冷漠,似乎吸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藝術的發展史並非像科學那樣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今未必能勝古。明清山水畫儘管也有新的發展和成就,但比之宋元山水畫,它是逐步衰落的。

作為繪畫藝術,不能不講究形象,不能不關注生活,筆墨終歸是要為形象服務的,這正是宋代山水畫的根本特徵。它能讓人體會到人的氣息,雖非強健但很充盈,在這些畫前,能感受到醇厚、樸素、從容、溫暖,體會到作為人的真實的存在。

北宋和南宋時期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極為尖銳,並多次經過戰爭破壞,但社會的發展卻沒有止步,文化藝術走向的新的繁榮,繪畫也邁向了一個新的台階。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內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

北宋和南宋時期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極為尖銳,並多次經過戰爭破壞,但社會的發展卻沒有止步,文化藝術走向的新的繁榮,繪畫也邁向了一個新的台階。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內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南宋雖然偏安江南,由於物產豐盛的江、浙、湖、廣地區都在其境內,大量南遷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文化都得到繼續發展並超過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業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為山水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

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繫。一批技藝精湛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雲集,其中就有售賣書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適應年節的需要,歲末時又有門神、鍾馗等節令畫售賣,為市甚盛。北宋時,汴京善畫「照盆孩兒」的畫家劉宗道,每創新稿必畫出幾百幅在市場一次售出,以防別人仿製;專畫樓閣建築的趙樓台;畫嬰兒的杜孩兒,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吳興籍軍人燕文貴常到汴京州橋一帶賣畫。山西絳州楊威,善畫村田樂,每有汴京販畫商人買畫,他即囑其如到畫院門前去賣,可得高價。社會對繪畫的需求和民間職業畫家創作的活躍,是推動宋代山水畫發展的重要因素。

北宋繼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舊制,建國之初,就在宮廷中設立了"翰林書畫院",對宋代繪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也培養和教育了大批的繪畫人才。北宋徽宗時還曾一度設立畫學。宋代多數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寧宗等人都對繪畫有不同程度的興趣,出於裝點宮廷、圖繪寺觀等需要,都很重視畫院建設。特別是徽宗趙佶,本人在繪畫上具有較高修養和技巧,注意網羅畫家,擴充和完善宮廷畫院,並不斷搜訪名畫充實內府收藏,導致了宮廷繪畫的興盛。畫院畫家與社會保持一定聯繫,但又受皇帝的制約,宮廷繪畫帶有明顯的貴族美術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北宋山水畫繼承唐、五代傳統,唐代盛行的青綠山水卻不為宋廣大畫家所取法,他們感興趣的是水墨山水畫。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覆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體現了當時較高的水平,創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採薇圖》、《萬壑松風圖》,馬遠的《踏歌圖》、《水圖》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在北宋時,除了宮廷和民間各自存在有數量可觀的職業畫家之外,還有一支業餘的畫家隊伍存在於有一定身份和官職的文人學士之中。他們雖然不以此為業,但是在繪畫的創作實踐和理論探討方面,都有顯著的特點和突出的成就,並且已經自成系統,這就是當時被稱士人畫",後來被叫做"文人畫"的一類。文人畫興起於北宋初期,蘇軾最早提到"文人畫"這一概念,其主要特點是主張以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為目的;取材花鳥竹石、水波煙雲、借物寓意、迴避現實;在創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縛,在藝術形式上強調詩、書、畫、印的結合等。文人畫的興起,促進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在山水畫的領域,這種畫風在宋之後通過"元四家"的藝術追求和實踐,成為畫壇的主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雪藝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美女把水畫成這樣,太不可思議了!
李可染的速寫本與水墨畫
「邊角之景」的夏圭
最美雪景在這裡
藍瑛:熔鑄古今,獨開門庭的武林派首領的山水畫

TAG:冰雪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