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讓孩子能夠更加專註

如何讓孩子能夠更加專註

最早意識到孩子具有一心多用的本能,是在瑤瑤1歲半的時候。一天早上,婆婆在看電視。瑤瑤起床後要求聽錄音機放歌謠。看到小孫子要聽歌謠,婆婆很自覺就把電視機關了。沒想到,瑤瑤不幹了,非要把電視機再打開。我以為他要看電視,就把錄音機給關了。可是,小傢伙又不幹了,非要把錄音機也打開。跟他確認後,我才明白,原來他是想同時開著錄音機和電視機。而與此同時,他面前擺著玩具,正玩得很投入。過了一會兒,趁他不注意,我悄悄關掉了電視機。他立刻意識到,並且不高興地大聲嚷嚷起來。當然,悄悄關掉錄音機,一樣會引來他的抗議聲。這倒是一件新鮮事!莫非他能同時關注這兩種聲音?出於好奇,我很想考察一下,他是否真的能夠完美地兼顧這三件事。安安靜靜待了一會兒,我突然問他:「剛才電視機里說什麼了?」他告訴我,說了什麼什麼。我又問:「那剛才錄音機里唱什麼兒歌了?」他又告訴我,他聽到了哪首兒歌。分毫不差呀!

這個發現令我深受鼓舞。他這種一心多用的能力是環境所致,還是一種本能呢?當年我家房子小,家裡人多,相對比較嘈雜。瑤瑤從一出生就處在這樣的一個環境。即便他入睡的時候,大人該幹什麼還幹什麼,沒有刻意給他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他聽錄音機,或者做別的事情的時候也是如此。難道是這種不完美的環境反而練就了他這種特殊的能力?我無法確定。自從發現瑤瑤這個特殊的本領之後,我開始關注更多的孩子。結果發現了更多的案例。寶貝計畫開辦後,我更是驚訝地發現——瑤瑤不是特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現出一心多用的本能。

記得有個剛剛3歲的小會員,第一次來會所上課的時候,他從頭到尾都在跑來跑去,顯得很興奮。看到孩子對課程完全沒有關注,媽媽當時很糾結。不過,慶幸的是,媽媽克制住了自己,沒有去管制孩子,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觀看。第二天,我收到這位媽媽發來的郵件。她在郵件中特別詫異地告知我這樣一件事:這個孩子回家後召集全家上課,他當小老師,其他人當小朋友,小傢伙居然把那堂課的各個環節全部呈現了出來。

發生在全日制班孩子身上的類似故事就更多了。小男孩思淼最喜歡玩開公共汽車的遊戲,每天手裡抓兩塊積木比劃開門關門。上課時,他常常在教室里溜達,但是課程內容,他可一點兒都沒少吸收。小男孩暢暢剛入班的時候,從來不參與課程,也不跟小朋友玩兒,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開車、射擊等遊戲中,但是,環境中發生的一切全在他的監控之下。無意中跟他聊起,他總是瞭若指掌……

近幾年,國外也有研究證實了孩子具有一心多用的本能。如果我們強求他「專註」於一件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違背孩子成長需求的做法。

我相信,大多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孩子要求我們給他讀書,但是,我們剛給他讀了一兩頁,他就跑一邊玩玩具去了。於是,我們認為他沒有關注,很無奈地停了下來。奇怪的是,當發現我們停下來之後,孩子往往會跑回來要求我們繼續讀。如此反覆,彷彿專為了折磨我們。不了解孩子可以一心多用的媽媽就會為孩子的這個行為抓狂,或逼迫他安安靜靜待在身邊聽,或無視他的要求,不再給他讀書,以此來懲罰他的「不專心」。如果了解了孩子的這個特點,我們就無須在意他是否在身邊看著書聽我們講,只要他有需求,我們儘管自顧自繼續講下去就好了。如果不確定他是否在聽,可以暫時停頓一下,看看他的反應再繼續。不僅如此,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時不時給他放點背景音樂,或者外語、古詩詞等音頻材料,通過這些給予他聽覺刺激。當然,也不能走極端,因為孩子可以一心多用就拚命給他多方位的刺激,甚至給他提供一個非常嘈雜的環境。相反,我們一定要觀察孩子,看他的反應。當有跡象表明,孩子不想要這些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收手。把握度很重要,一切都要以孩子的反應為準繩,隨時調整。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爸爸媽媽會感到疑惑:如果不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他將來會不會變得「不專註」呢?實際上,「專註」與否首先是受我們的意志支配的,跟人類這種一心多用的本能不抵觸。如果習慣了在一個相對嘈雜的環境里遊戲,孩子排除干擾的能力會發展得更好。這一點,我從琛琛的身上看到了明顯的效果。相反,假定我們從孩子一出生就給他營造一個很安靜的環境,那麼,他習慣了這樣一個環境,一旦環境變得稍微嘈雜點,他就會受不了。

雖然孩子有一心多用的本能,但是,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的時候,他一樣可以自如地屏蔽掉其他信息。這算是孩子的又一個本能。當然,這樣的情形一般發生在他內心有足夠安全感(比如,我們陪伴在他身邊,他覺得很安心,或者在一個他非常熟悉的環境,他很清楚這個環境不會帶給他任何傷害)的時候。因此,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玩某個遊戲或玩具,玩得很入神,即便我們去喊他,他也跟沒聽到一樣。當孩子聽不到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同樣會很惱火,以為他「不乖」,無視了我們的「權威」。這種評判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他確實沒有「聽到」,除了他正在關注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被他屏蔽掉了。了解了孩子這個特點,再遇到類似情形的時候,如果不需要打擾他,我們最好三緘其口,給他一個專註做事情的機會。如果需要打斷他,那就走過去,摟著他的小肩膀,看著他的眼睛,溫和地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邊喊,越喊聲線越高,火氣越大,直至最終爆發。

本文故事來自網路素材在經過作者加工改編

作品來自寶貝計畫時漫熙同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