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錦:10大育兒偽科學,你是否曾經入坑?

曹錦:10大育兒偽科學,你是否曾經入坑?

雙節期間,跟一個久未相見的好友見面。

GIF/1K

好友剛剛晉陞為媽媽,各種興奮、擔憂、焦慮不言而喻。

期間我們聊了很多,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她那無底洞似的各種「真的嗎,怎麼辦」。

尤其是前不久,爽身粉又攤上了大事,各種關於爽身粉致癌的消息甚囂塵上。

這使得我這位好友各種焦慮,到底什麼東西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到底該如何養育孩子才是最安全的?

當媽不易,尤其是新手媽媽,面對孩子的問題,常常六神無主。

於是,身邊熱心的親朋好友、網路上各種所謂的合理建議,便都向著媽媽們紛至而來,時刻挑戰著媽媽們的神經,真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這個時候,媽媽們尤其需要有一個冷靜的頭腦、一雙睿智的眼睛,來分辨何為有益於自身的消息。

如果媽媽們缺乏一定的醫護、心理及養育知識,又愛子心切,就特別容易踏入偽科學的大坑。

這些說辭,往往事關孩子的健康,看似頭頭是道,實則卻是披著實證外衣的「偽科學」。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擦亮眼睛,科學辨別。不然,你家寶貝可就要遭罪啦!

以下幾條,就是一直以來被廣為流傳的所謂育兒科學,或者說育兒經驗,看看你是否曾經入過坑。

不要給孩子使用爽生粉,容易致癌!

首先第一條,咱們就來說說這個爽身粉的問題。

如今這個年代,網路謠言的威力,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但是,爽身粉真的不能使用嗎?

如果不能使用,為什麼市面上還會有那麼多的品牌呢?為什麼國際上那麼多生產爽生粉的廠家沒有停產呢?

說到這,我們就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爽身粉的成分。

爽身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它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岩礦床,被開採後經過嚴苛的科學提純,確保不含石棉,才能被用於醫藥、食品和化妝品。

科學提取的滑石粉是安全無害的,除了我們熟悉的爽身粉之外,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牙膏、口香糖、阿司匹林藥片、媽媽們的眼影、粉底……還真是用途多多。

而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從歐盟、美國、加拿大到中國政府部門和衛生機構的肯定。

所以,爽身粉還是可以用的,關鍵是你用的是誰家的。一定要選擇正規商家大品牌,以確保安全問題。

不要給孩子使用安撫奶嘴,會畸形!

網上傳言:

使用安撫奶嘴會使孩子的口唇和牙齒畸形,影響口腔和面部發育,甚至影響以後的語言發展。

但事實上,安撫奶嘴真的是很多新手媽媽的救星!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

1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慾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叫口欲期孩子。「口」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探索世界的工具,他們通過口來探索和體驗周圍的環境。

而從孩子和媽媽的情緒健康來講,安撫奶嘴是利大於弊的:

幫助孩子平復情緒。通過嘴巴的吸吮,會幫助嬰兒轉移緊張情緒,提升安全感。

有助於孩子安全睡眠。安撫奶嘴會讓嬰兒保持仰卧或者側卧的睡姿,不會因為俯卧而增加猝死的幾率。同時,吃安撫奶嘴會幫助嬰兒習慣用鼻子呼吸,有效地防止「病從口入」。

有利於媽媽休息和恢復。使用安撫奶嘴的嬰兒,會慢慢地學會自我安慰,會讓媽媽得到及時的休整和恢復,有利於更好的母乳餵養。

事實上,使用安撫奶嘴可以幫助孩子很好地度過口欲期。相反,如果在這期間,嬰兒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滿足,則會讓口欲期過度延長,這是心理學上稱之為「過度補償」的一種心理現象。

這會造成孩子在口欲期過後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腳丫,長大後出現貪吃、抽煙、喝酒、饒舌、嘮叨等現象。

以後一旦遇到焦慮不安、孤獨無聊的情況,就會不自覺地吮指、咬物、咬唇等,並進一步發展為口腔的不良習慣。

所以,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只要家長不過於強調安撫奶嘴的作用,或者是過於反對和制止孩子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自然會「戒掉」安撫奶嘴,從而避免那些因過度使用安撫奶嘴而造成的問題。

不要使用尿不濕,會羅圈腿!

尿不濕是現代文明的一種新興產物,這個東西的出現,幾乎拯救了全世界的媽媽。

但是,隨著尿不濕的廣泛使用,有一種說法也不脛而走:

經常使用尿不濕,會讓孩子有羅圈腿。

真的是這樣的嗎?

科學地講,用尿不濕不會導致腿部變形。通常而言,羅圈腿是缺鈣嚴重的情況下佝僂病的一種表現。

當孩子1歲左右開始走路、兩條下肢開始承重的時候,如果鈣補充不夠,魚肝油補充不夠,骨質鈣化不好,腿部承重壓彎,就會形成O形腿和X形腿。

孩子沒有負重的時候,沒有站著的時候,是不會形成羅圈腿的,這和使用不使用尿布濕真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媽媽們給孩子選擇尿不濕時也要注意,當孩子開始愛爬、愛走的情況下,建議使用易拉褲,使得孩子在行動時更加自如,也更加方便替換。

不要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會損傷神經!

相比於一直被詬病的「抗生素濫用」,我們現在彷彿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視抗生素為洪水猛獸,避之不及。

網上有很多報道,說抗生素的種種危害:損傷神經系統啦,產生耐藥性啦,等等。嚇得媽媽們聽到抗生素,就如臨大敵。

如果孩子感冒了去醫院,醫生給開了抗生素,少不了還要在背後罵幾句「這醫生真沒醫德」。

濫用抗生素是不對,但在某些情況下,使用抗生素是確有必要的!

就拿感冒來說吧!

由於小兒感冒90%是由於病毒感染導致,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使用對抗細菌的抗生素。

但還有10%的感冒可能是由細菌、支原體或其他病原體導致的。

一些細菌性疾病,如果不及時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很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以致於造成嚴重的後果,到時候就悔之晚矣!

這個時候,如果醫生給孩子開含有抗生素的藥物,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以為是地把藥單扔掉或者換掉!

備孕期間得多吃點,一人吃兩人的飯呢!

很多准媽媽們經常疑惑,一旦懷孕了,是不是就一定要多吃點?

而家庭里的其他成員,也一切以媽媽為重,每天加菜、加營養品,一人吃兩人份,一定要確保胎兒的營養健康,讓孩子從娘胎里就有一個聰明的頭腦。

其實,只有孕期媽媽「吃」對了,肚子里的孩子才會健康又聰明。

然而營養補充並非要 「一人吃兩人的飯」,或是認為自己缺這少那、只要有營養就補。

要知道,過多、盲目補充營養,很可能造成營養過剩。孕婦難產巨大兒、孕婦產後肥胖、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層出不窮。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20萬-140萬妊娠糖尿病患者,約有200萬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患者。

因此,在營養補充方面,只要遵循「必需、適量」原則就好,不必過分追求高營養。

常給孩子剃頭,頭髮會越來越好!

有一種說法,說是常給孩子剃頭,孩子的頭髮就會越來越好。同樣的說辭,還有剪睫毛之類的。

所以,老一輩流傳下來的一個做法,就是給孩子剃滿月頭,認為剃滿月頭會給孩子帶來福氣,孩子的頭髮越剃就會越黑越濃密。而剃下來的胎髮呢,則壓在孩子的床下,這樣可以避邪。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極不正確。

失去胎髮的保護,嬰兒兩三個月時特別容易與床褥摩擦導致枕禿,很多蹩腳醫生認為這是缺鈣的表現,茫然的媽媽們又會陷入盲目給孩子補鈣的怪圈。而孩子的頭髮則可能到周歲才能恢復正常。

沒有任何科學證明,剃掉胎髮可以讓孩子的頭髮發生變化。

孩子頭髮的多少、粗細和顏色深淺,是由父母的遺傳和後天的營養健康所決定的。

給嬰幼兒剃光頭,孩子嬌嫩的頭皮由於缺少頭髮的保護,反而容易受傷。

每個孩子的頭髮都會經歷胎毛到柔毛,最後演變成永久毛的過程。排除疾病和營養不良等原因,孩子一般到2歲左右,毛囊發育完全,就會擁有和家長一樣的頭髮了。

所以,即便看到自家寶貝的頭髮比較稀疏,媽媽們也不需要太過擔心。而至於要不要剃滿月頭,就看你與你家老人的溝通情況咯!

常給孩子捏鼻子,會長高!

不少老人認為,鼻子塌的孩子,需要從幼年期開始經常捏鼻子,這樣可以讓孩子的鼻子長得高挺。

這樣做真的有效果嗎?

據了解,嬰幼兒的鼻腔比成人短,沒有鼻毛,血管豐富。經常捏鼻子,會影響嬰幼兒的呼吸,損傷黏膜和血管,導致炎性反應,容易被細菌、病毒侵犯,導致疾病的發生。

另外,捏鼻子有可能會使鼻腔中受感染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要嘗試給小寶寶捏鼻子。

新生兒不能見光,會影響視力!

老一輩人認為,剛出生的孩子不能見光,否則會損壞孩子的眼睛。

所以,不少新生兒的家庭,總把房間弄得暗暗的。

但醫學上早已證實,將孩子的眼睛蒙上8小時,保持黑暗或暗光環境,孩子的視力會大受影響,嚴重影響視網膜的神經發育。

所以,友情提醒各位新手媽媽,讓孩子正常接受光亮,有助於幫助嬰兒適應正常作息,這樣更有利孩子的成長。

儘早練習把屎把尿,讓孩子自理!

一般而言,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都會早早地就開始給孩子把屎把尿,訓練孩子上廁所。

有人認為,這是孩子能夠自理的一種表現,但實際上,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18個月之前,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達到能夠控制大腸、膀胱和肛門組織。

所以,絕大多數孩子在18-24個月左右,才能漸漸在生理上掌控大小便。

過早地訓練孩子上廁所,只不過是讓孩子形成條件反射而已,容易引發肛裂,同時也不利於孩子今後的如廁訓練。

被強行要求自理,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還會對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有不良影響。

在孩子的生理機能還沒有達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動時,就嚴格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大小便,這種註定的失敗,可能使孩子形成羞恥、潔癖、固執、過分注意條理和細節等特點。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如廁訓練的時機,千萬不要過早進行。

讓孩子抓周,看看孩子長大後做什麼!

抓周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孩子滿周歲時,人們會將各種物品擺放在孩子的面前,任其抓取,以預測孩子的性情和前途。

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代表美好未來寓意的事物,孩子抓到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其特定的說法,比如抓到錢就是當商人等。

抓周遊戲看似無傷大雅,是一種代表家庭人倫的娛樂活動,但如果媽媽們沒有做好正確的認識和引導,反而會觸發各種隱患。

不管孩子在抓周遊戲上抓取的是什麼東西,大人們都會在潛意識裡將其當成孩子的未來,在其童年甚至成年都會有意無意地往這方面引導,其實這種認定極有可能與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是相違背的。

所以,抓周遊戲不是不可以進行,而是僅將之當作一種家庭娛樂即可,切不可以此來框定限制孩子的未來。

育兒道路既阻且長,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網路謠言漫天飛的今天,保持理智、積極學習、了解科學常識的爸媽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只有遵從科學的育兒方法,才能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少一份擔心,多一份安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過來人」不再嘮叨那點兒「育兒經」
馬伊琍髮長文談育兒,孩子你慢慢來
你今年捨不得打孩子,明年孩子就打你!
奶爸的專屬「育兒袋」 與心愛的老婆一起帶娃娃吧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