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冒,媽媽如何在家輕鬆搞定?
講座目錄
一、如何判定寶寶感冒?
感冒是兒科最常見呼吸系統疾病,我們中醫認為,感冒是由外邪侵入肌表導致肺氣不宣而引起的疾病,臨床以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為特徵。
感冒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會發生,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兩大類。普通感冒癥狀比較輕,不會大範圍流行。而流行性感冒癥狀重,容易大範圍流行。
感冒在西醫上其實是個統稱,往往包括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多種疾病,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疾病發病的位置都比較靠近人體的上部,所以又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
中醫判定:
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
寶寶感冒有哪些規律、特徵?
4-5個月以內的小孩由於母體攜帶很多感冒病毒的抗體,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很少感冒。
而6個月以後的孩子,由於母體提供的抗體逐漸消失,此時自身的免疫系統沒有完善健全,所以感冒發生率就非常的高。相信爸爸媽媽們對這一點有深刻的體會。
特別是3歲-5歲的幼兒,一上小班就開始反覆感冒,這還與她們這個時期接觸的細菌病毒比較多,自我照顧能力差,免疫系統不完善有關係。
感冒一年四季都有發作,最常見的就是冬春季節,特別是氣候驟變的時候,也就是突然降溫最容易感冒。
從中醫上講,由於寶寶的生理病理特性,感冒後容易出現多痰,積食,驚厥的表現。
二、感冒的中西醫病因病機
西醫病因
西醫認為,感冒主要由多有病毒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病毒主要有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體等;此外,某些細菌也可引起感冒。但是總體來講,感冒90%以上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一般的感冒有自愈性,但是體質較差,或感冒期間沒有注意休息,參加劇烈的活動,容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死亡。所以感冒雖然是小病,但我們千萬不能小看它,也就是說戰略藐視,戰術上重視,防止誘敵深入過多,對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噢。
中醫病因
中醫認為,感冒的原因分成兩個方面,就是內因和外因。只有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才會引起感冒的發生。
首先,最重要的是內因,內因就是說人體的正氣不足了,也就是抵抗力的突然下降,導致肺衛的調節功能失常,這個時候為感冒的發生提供了基礎。此時一旦遇到外因,比如說吹風、受寒、受暑濕等六淫侵犯,就會發生感冒。除了六淫之外還有時行疫癘,就是各種各樣的流感病毒,導致人體生病。
中醫有一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就是說只要抵抗力足夠好,再強大的病毒和細菌都不會感染你,這和現代醫學的觀點是相通的,只要免疫力足夠強大,就會很少生病。
中醫病機
那麼這個屏障功能一旦出了問題,自然界的外邪就會通過身體的各個通道進入人體,比如說口鼻和皮毛。
進入人體後,肺衛功能出現失調,主要表現為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這個時候也會影響肺的正常功能,出現鼻塞、流涕、噴嚏、咳嗽 等癥狀。
此外,由於寶寶的體質不同,容易出現發燒後熱郁化火,內擾神明,引動肝風導致熱性驚厥;如果寶寶的肺脾不足,就會出現聚津為痰,痰阻肺絡,而出現咳嗽痰多的情況;有些寶寶脾胃的功能不好,消化能力差,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一旦多喂一點,看孩子生病了想補一補吃點好的,就會導致脾失健運,食滯內停而挾滯,表現為口臭、腹脹、大便乾結或粘膩,舌苔厚膩等癥狀。這三個感冒兼證是非常常見的。
如果有一點中醫知識的爸爸媽媽可能聽說過感冒有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之分。
其實我認為,這種感冒的分類方法相當的機械,不方便在臨床上應用,因為其不容易掌握規律。寶寶也不會就是風寒或風熱感冒,當然也不是否定其意義。
在臨床中,我相信經常有家長問醫生寶寶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如果醫生對這個感冒理解的不透徹,回答為風寒感冒,等過幾天家長帶孩子找另外一個醫生看的時候癥狀又變了,醫生就說是風熱感冒,家長這個時候就摸不著頭腦了,甚至還出現過懷疑醫生誤診之類的情況出現。
三、風寒風熱感冒的區別
區別一:病因不同
風寒感冒的病因:
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
風熱感冒的病因:
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
區別二:癥狀不同
風寒感冒的癥狀:
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風熱感冒的癥狀:
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區別三:發熱不同
風寒感冒:
由於風寒之邪侵襲肌表,而寒邪又屬於陰邪,其性凝閉,人體陽氣受到遏制,故而表現為發熱較輕而比較怕冷;同時又由於毛孔受到閉塞,故而無汗。
風熱感冒:
因外感風熱而非風寒故而表現為以發熱為主,其畏風寒程度較輕,或僅僅表現出怕風;同時風熱為陽邪,熱蒸肌表,導致導致肌腠疏懈,故而可見雖有汗出而病情並不緩解。
區別四:痰、涕不同
風寒感冒有痰,顯清稀的模樣,同樣的,流鼻涕的顏色較清,並不渾濁。
風熱感冒的痰,則比較渾濁、粘稠,流的鼻涕也是比較渾濁的,顯黃色。
區別五:季節不同
風寒感冒,多發生在寒冷季節,比如冬季、深秋和初春,是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
風熱感冒,多發生於氣候溫暖季節,如春季、初夏和初秋等,是感受風熱邪氣引起的疾病。
風寒感冒的處理方法
推拿處方
1、推坎宮50~100下
位置: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左右對稱。
操作:兩拇指指腹自眉心同時向眉梢分推。
功效:疏風解表,調節陰陽,醒神明目,止頭痛。
GIF/1K
2、揉外勞宮3分鐘
位置:手背正中央,與內勞宮相對。
操作:可揉,可掐。
功效:溫陽散寒,升舉陽氣。
3、按揉一窩風3分鐘
位置:手背,掌橫紋中央之凹陷。
操作:掐揉。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利關節。
4、推三關3分鐘
位置: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功效:為溫,為升,為補。
GIF/1K
推薦食療方
1、薑絲蘿蔔湯
食材用量:
生薑20g,白蘿蔔50g,紅糖適量(輔料)
製作方法:
生薑洗凈切絲,蘿蔔去皮,洗凈切片;
在砂鍋中加入適量水,將生薑和蘿蔔依次放入鍋中;
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稍煮1-2分鐘即可(每日1次,熱服)。
食材功效: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有祛風散寒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
蘿蔔:性平,味辛、甘,入脾、胃經,有消積滯、化痰止咳、下氣寬中、解毒的功效;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的功效。
2、蔥白豆豉湯
食材用量:
一根蔥的蔥白,豆鼓3克
製作方法:
用一根大蔥的蔥白(最好帶著蔥須),將它切成小片,放入鍋里,再倒入從藥店買的淡豆豉,放入兩杯水,蓋上鍋蓋。大火熬開,小火熬五分鐘即可。
食材功效:
蔥根和蔥白,通行肌膚之氣;而青色的部分和蔥頭的尖兒,則上行通頭目之氣;泡熱水喝能起到發汗散寒的作用。
注意叮囑:
蔥豉湯不是要全部喝下,看情況喝。如果微微出汗,就不必再喝了;如果沒有出汗,還要繼續喝。具體的用量,要根據不同的人來調整,沒有單一的標準。
風熱感冒的處理方法
推拿處方
1、推坎宮50~100下
位置: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左右對稱。
操作:兩拇指指腹自眉心同時向眉梢分推。
功效:疏風解表,調節陰陽,醒神明目,止頭痛。
GIF/1K
2、揉內勞宮3分鐘
位置:手掌正中央。約第三掌骨中點取穴。
操作:可揉,可掐。
功效:清熱,涼血,鎮驚,清虛熱。
3、搗小天心3分鐘
位置:位於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可揉,可點按,可掐,可搗。
功效:通經絡,疏風解肌,清熱利尿,鎮驚明目。
GIF/1K
4、退六腑3分鐘
位置:前臂尺側緣,肘橫紋至腕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從肘橫紋推向腕橫紋。
功效:通腑,瀉熱,解毒。
GIF/1K
推薦食療方
1、蟬衣冬瓜水
食材用量:
蟬衣10g,冬瓜500-750克
製作方法:
冬瓜連皮切薄片,蟬衣放在冬瓜下面。鍋內加清水5-6碗,煎1小時,約煎成2碗,代茶飲。
食材功效:
蟬衣味甘;咸;性寒。 歸肺經;肝經。主要功效為宣散風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止痙。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咳嗽音啞;單板機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癇抽搐;破傷風。
冬瓜性寒味甘,清熱生津,解暑除煩,在夏日服食尤為適宜。
2、紅蘿蔔馬蹄粥
食材用量:
紅蘿蔔150克,馬蹄250克,大米50克
製作方法:
紅蘿蔔切片,馬蹄去皮拍裂,與大米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煲粥,粥成後,以少許糖或鹽調味,便可食用。可代飯吃。
食材功效:
馬蹄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止咳消食的功效;
紅蘿蔔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胃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主治食積脹滿、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頭痛。
四、感冒發展的各個階段
第一階段:外寒入侵
特點:時間短(2-4小時),注意觀察,及時處理。
主要徵兆:流清涕、打噴嚏、全身怕冷。
推拿處方
1、外感四法或工字擦背直至微微出汗即可
開天門
位置:兩眉正中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以兩拇指指腹交替從兩眉正中推向前髮際,為開天門。
功效:祛風散寒,通鼻竅,開竅醒神,調節陰陽。
GIF/1K
推坎宮
位置: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左右對稱。
操作:兩拇指指腹自眉心同時向眉梢分推,為推坎宮。
功效:疏風解表,調節陰陽,醒神明目,止頭痛。
GIF/1K
揉太陽
位置:外眼角與眉梢連線中點後方凹陷處。
操作:兩拇指橈側自前向後直推,為推太陽;兩拇指指腹置於該穴揉,為揉太陽。
功效:疏風解表,調節陰陽,清利頭目,止頭痛。
GIF/1K
揉耳後高骨
位置:耳後乳突下約1寸許凹陷中。
操作:按揉。
功效:疏風解表,鎮靜安神,定驚。
工字擦背:用掌根在寶寶的脊背做快速來回工字型往返摩擦。主要散寒祛風。
2、擦兩側鼻翼,點按迎香穴2分鐘
點按迎香
位置:平鼻翼外緣,當鼻唇溝中取穴。
操作:按揉,掐揉。
功效:通鼻竅,攝涕。
3、按揉外勞宮、一窩風3分鐘
4、推三關3分鐘
5、拿風池3分鐘
位置:在枕骨下,當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左右各一。
操作:可點,可揉,可拿。
功效: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GIF/1K
生活小妙方
1、紫蘇葉煮水喝(暖身發汗,一旦發冷打噴嚏,馬上用開水泡或者煮2·3分鐘燜一下即可。)
2、蘇葉水泡腳;蘇葉水泡澡;蘇葉水洗頭。
3、喝薑湯,加蔥白帶須紅糖水,煮的時間要短,溫度不要太高。
4、喝熱粥,粥可以補胃氣,胃氣足會幫助發汗。忌餓著強行發汗,不但不祛病還會傷到正氣。
5、用熱水袋敷後背肺部。
第二階段:外寒里熱
特點:病程最長。
主要徵兆:怕冷、鼻涕有清有黃;有痰、色黃;嗓子會癢會痛;舌邊舌尖變紅;體溫開始升高。
推拿處方
1、外感四法或工字擦背直至微微出汗即可
2、清天河水3分鐘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
操作: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功效:用於外感,以透發為主。
GIF/1K
3、按揉內勞宮1分鐘
4、拿風池2分鐘
生活小妙方
一邊散外寒,一邊清內熱。
紫蘇、陳皮、防風、連翹、金銀花,每樣5-10克,泡水代茶飲。
推薦一些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兒童清肺口服液、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第三階段:里熱(風熱感冒)
特點:需要及時就診,避免發展成肺炎。
主要徵兆:嗓子疼、咽喉腫痛,咳嗽從肺發出;發燒;痰和鼻涕都是黃的,甚至是綠的。
推拿處方
1、外感四法或工字擦背直至微微出汗即可
2、平肝清肺300下
肝經
位置:食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指根推向指尖,為清。
肺經
位置: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指根推向指尖,為清。
3、清天河水3分鐘
4、揉二人上馬3分鐘
位置:手背,第4、5掌指關節後方,兩掌骨間凹陷中。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以拇指甲掐揉。
功效:滋陰補腎,利水通淋,順氣散結。
5、按揉湧泉2分鐘
位置:位於足掌,前1/3與中1/3交界處的凹陷中。
操作:可摩,可揉,可搗,可擦。
功效:引火歸原,滋陰補腎,除煩。
生活小妙方
1、金銀花水
2、蘆根竹蔗馬蹄水
3、魚腥草煮水
4、新鮮的蒲公英葉子煮水
第四階段:外寒
特點:容易被疏忽
主要徵兆:不會怕冷,仍有鼻塞、鼻音重,鼻涕有清有白,晨起咳嗽。
處理方法
堅持用以上祛外寒兼清里熱的手法,把感冒完全清理掉,即可。
這時候可以用一些散外寒宣肺的藥物,如:蘇葉配桔梗,橘皮泡水喝,因為這些藥性是溫的往上走的。
最後:一定要記住補脾胃
推拿處方
1、補脾經、腎經、肺經各300下
位置:
脾經:拇指末節螺紋面或拇指橈側緣。
肺經: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由指尖推向指根,為補(脾經旋推亦為補。)
腎經
位置:小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指根推向指尖,為補。
GIF/1K
2、捏脊5-10遍
3、按揉足三里3分鐘
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嵴旁開1寸處。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揉。
功效:補益脾胃,和胃化積。
GIF/1K
GIF/1K
生活小妙方
干淮山藥15克,加適量水煮開,放溫後當白開水給寶寶喝。堅持喝一周。
山藥是一種補肺、健脾,補腎的中藥。脾為生痰之源,如果能控制住脾這個源泉,就不會發生反覆痰多的癥狀,並且肺氣也會更加充足,我們的抵抗力也就能夠提升。
五、有關感冒的育兒知識
感冒咳嗽有哪些忌口?
1、寒性咳嗽需要偏溫性的藥物治療,而禁忌寒涼。所以一般而言,忌水果、菜湯、瓜湯,胡蘿蔔、玉米、荸薺(馬蹄)等熬的湯也盡量少喝為宜。
2、熱性咳嗽需要偏涼性的藥物治療,而禁忌溫熱。所以一般要忌煎、炸、燥熱食物,牛肉、羊肉、狗肉等盡量少喝吃。
3、痰多的咳嗽要忌生痰的食品或藥物。如甜的、肥膩、滋潤食品盡量少吃,潤肺的湯水如沙參玉竹百合之類盡量別喝。
4、中醫講究「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所以偏性太大的食(葯)物一般也是不宜的。如熱性咳嗽的人也不宜吃太過寒涼的葯(食)物,晚上也不宜吃水果。寒性咳嗽的人服溫熱葯(食)物也不宜太過,盡量別在中午時間吃太過燥熱的葯(食)物。
5、感冒期間若服用了高濃度維C,千萬不要吃高蛋白的蝦蟹等。
感冒其他兼症的附加手法
1、夾驚:
掐左右端正、老龍各3分鐘
左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橈側赤白肉際為左端正,尺側為右端正。
操作:掐揉。
功效:掐揉左端正升清止瀉,右端正降濁止嘔。同掐可順其降氣。
老龍
位置:中指甲後一分許。
操作:用掐法,稱掐老龍。
功效:主治急驚風。
搗小天心各3分鐘。
2、夾痰:
掐揉掌小橫紋2分鐘
位置:掌面,尺側,小指根與掌橫紋間的細小紋路。
操作:可揉,可掐。
功效:化痰止咳,開胸,散結。
GIF/1K
運板門2分鐘
位置:手掌大魚際平面,或手掌大魚際平面中點。
操作:可揉,可運,可推,可捏擠。
功效:板門為脾胃之門,調升降、化積滯。
GIF/1K
顫天突3分鐘
位置:頸部,當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
操作:按揉或搗揉。
功效:理氣化痰,止咳平喘,利咽喉,催吐催咳,降逆止嘔。
3、夾滯:
掐揉四橫紋10遍
位置: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橫紋。
操作:掐揉。
功效:化積消疳、退熱除煩、散瘀結。
GIF/1K
捏擠板門10次
位置:手掌大魚際平面,或手掌大魚際平面中點。
操作:可揉,可運,可推,可捏擠。
功效:板門為脾胃之門,調升降、化積滯。
振中脘1分鐘
位置:臍上4寸,當劍突下至臍連線的中點。
操作:點按,按揉,下推,振按。
功效:調中和胃,消食化積,健脾。
捏脊3-10遍
GIF/1K
4、流行性:
清肺經5分鐘
位置: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由指根推向指尖,為清。
GIF/1K
清天河水3分鐘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
操作: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功效:用於外感,以透發為主。
GIF/1K
解決感冒外寒的小竅門
熏鼻法
配方:
防風、荊芥、白芷、辛夷、蘇葉各3克。其中,白芷和辛夷需要請藥店的員工搗碎。這個方子可以 買3~5副。
做法:
將藥材放到鍋里,加入兩杯水,蓋上鍋蓋,開鍋三分鐘後閉火。然後倒入碗中,讓孩子將頭擱在離碗的上方 半尺遠的位置,聞葯的蒸氣,熏蒸十分鐘左右即可。每天給孩子煎一副。
期間,葯汁冷了可以再次放加熱。此時,即使鼻子堵住也不要緊,因為通過口腔呼吸也可以起到作用。
預防感冒的育兒經
1、居室清潔衛生,和暖通風。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注意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被。
2、感冒流行期間,少去公共場所,避免感染。每立方米空間用食醋3-5ml,加水1-2倍,置容器內加蒸房間,每日或隔日一次,以預防感冒。
3、患病期間多飲開水,給予宜消化食物。仔細觀察寶寶體溫,神志變化,防止發生驚厥。
4、春捂秋凍,冬吃蘿蔔夏吃薑。
5、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6、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
後語
感冒是最經常遇到的問題,有時候真的沒什麼大問題,但是真的很難受。發燒、頭疼、鼻塞等,小朋友難受啦,大朋友也遭罪啦,所以趕緊學習起來,一起消滅惱人的感冒吧!
在此,小編再次提醒爸爸媽媽,寶寶感冒多半會影響脾胃,所以平時要多注意護脾,護脾,護脾。(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爸比先生祝寶寶健康快樂每一天!


※寶寶秋咳不停,父母家庭護理這樣做才對!
※呆萌的德國牧羊犬 以為自己是人類寶寶 愛和小主人搶東西
※寶寶幾歲停用紙尿褲比較好?最好別超過這個年齡,不然就遲了
※寶寶發燒要注意護理什麼呢?
※媽媽懷孕期間喝點椰子汁對寶寶有好處
TAG:寶寶 |